藥物性皮炎又名藥疹,是藥物通過內服、注射、使用栓劑或吸入等途徑進入人體,引起皮膚粘膜的炎癥反應。嚴重者可累及機體的其他系統(tǒng),甚至危及生命。應與猩紅熱、麻疹、多形性紅斑、中毒性表皮壞死松解癥等相鑒別 。 常見的致敏藥物有:①抗菌藥物類如青霉素、鏈霉素、氨芐西林等;磺胺類如復方新諾明;②解熱鎮(zhèn)痛類如阿司匹林、氨基比林、非那西丁等;③鎮(zhèn)靜、催眠與抗癲癇藥如魯米那、苯妥英納等;④血清制劑如破傷風抗毒素、狂犬病疫苗等;⑤中藥亦可引起藥疹,如葛根,天花粉、丹參等單味中藥及六神丸、云南白藥等中成藥。 藥疹有用藥史。有一定的潛伏期:一般4~25日, 平均7~8日內發(fā)病 。發(fā)病驟然,除固定性藥疹外,大多于1~6日皮損遍及全身。皮疹形態(tài)多種多樣,有固定性紅斑、猩紅熱樣紅斑、麻疹樣紅斑、多形性紅斑型、蕁麻疹型、濕疹型、紫癜型、大皰性表皮松解型及剝脫性皮炎型等。重癥藥疹可累及各臟器:如心肝腎受損,可發(fā)生相關的癥狀。皮膚試驗及激發(fā)試驗可呈陽性反應。實驗室檢查:有的出現(xiàn)血白細胞升高及嗜酸性粒細胞升高;有的則出現(xiàn)白細胞、紅細胞或血小板減少。重癥藥疹可有不同程度的肝腎功能損害。 治療 1.停用一切可疑致敏藥物及與其結構近似的藥物。去除致敏藥物,經適當治療,較快痊愈。重癥藥疹如不及時搶救和停用致敏藥,可導致死亡。 2.加強排泄,多飲水,必要時可給以瀉劑和利尿劑以保持大小便暢通。 3.內用療法:抗組胺藥物、維生素C、鈣劑、硫代硫酸鈉等。必要時口服中等劑量皮質類固醇激素如醋酸潑尼松(30~60mg/d), 待皮疹消退后逐漸減量以至停藥。 4.外用療法:常用保護、止癢、清潔干燥劑,如爐甘石洗劑、粉劑等。有糜爛滲液時可用溶液濕敷。 5.重癥藥物疹(重癥多形性紅斑型、 剝脫性皮炎型、大皰性表皮松解型), 除上述治療外,還需采取以下措施: ① 及早應用大劑量皮質類固醇激素:可用地塞米松10~20mg/d或氫化可的松300~500mg/d加在5%葡萄糖液500~1000ml中靜脈滴注,待病情好轉逐漸減量。 ② 加強支持療法:注意水電解質平衡,注意熱量和蛋白質的攝入,必要時輸血或血漿。 ③ 預防和治療并發(fā)癥:繼發(fā)感染可選用與致敏藥無關的抗生素。注意保護肝腎功能。防止交叉感染。 ④ 局部治療:大片糜爛面時,暴露皮損以保持干燥為宜,可用1%甲紫溶液加撲粉;如滲液多時,可用溶液濕敷;注意保護眼睛,清洗結膜,用氫化可的松眼藥水和硼酸眼膏;口腔粘膜受損應經常清漱口腔,可用4%碳酸氫鈉溶液或多貝氏液含漱。 6.中醫(yī)中藥:以清熱、涼血、利濕、解毒為治則,宜用化斑解毒湯、萆蘚滲濕湯、苓連解毒湯等加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