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言語第二(三)
原文 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時李元禮有盛名,為司隸校尉,詣門者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親。”既通,前坐。元禮問曰:“君與仆有何親?”對曰:“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仆與君奕世為通好也?!痹Y及賓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陳韙后至,人以其語語之。韙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文舉曰:“想君小時,必當(dāng)了了!”韙大踧踖。
譯文 孔文舉十歲時,跟著父親到京城洛陽。當(dāng)時李元禮名望很大,任司隸校尉,登門拜謁的都要是才子名流和內(nèi)外親戚才給予通報。孔文舉來到他家門口,對門吏說:“我是李府君的親戚?!苯?jīng)通報后,進(jìn)門就坐。李元禮問道:“你和我有什么親戚關(guān)系呢?”孔文舉回答說:“從前我的祖先孔仲尼曾經(jīng)拜過您的祖先李伯陽為老師,因此我和您是老累世通家之好?!崩钤Y和賓客們無不稱奇,太中大夫陳韙來得遲些,在座的人就把孔文舉應(yīng)對的話語告訴他。陳韙說:“小時候聰明,長大后不一定出眾!”孔文舉回應(yīng)說:“想您小時候,一定很聰明了。”陳韙聽后,非常難堪。
灌水 孔文舉,名融,魯國人,孔子(名丘,字仲尼)第二十四世孫,東漢末年的一代名儒,曹丕在《典論·論文》中譽(yù)其為“建安七子”之首。曾任北海相,世稱孔北海。因性情剛直,恃才傲物,先后見忌于董卓及曹操,終為曹操所害。 李元禮,名膺,穎川人,東漢名士。因其履正清平,貞高絕俗,在當(dāng)時享有崇高聲譽(yù)。“士有被其容接者,名為登龍門”,故其門第被稱為“李膺門”。東漢經(jīng)學(xué)家荀爽有一次拜訪他,很幸運(yùn)地為他趕了一趟車,回去后很興奮,逢人便說:“今日乃得御李君矣!“可見李元禮名望之高。不幸的是,剛直不阿、嚴(yán)于懾下的天下楷模李元禮后因黨錮之禍被拷打而死。 由于李元禮名望很高,入“李門”謂之登龍門,因此,想要干謁李元禮的人實(shí)在太多。只有那些名流俊彥或內(nèi)家外家的親戚,來拜訪他,門吏才往里通報。年僅十歲的孔文舉,既非“俊才清稱”,又非“中表親戚”,想要得入“李門”,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可是,到了孔文舉這里,一切皆有可能。 首先,他大言不慚地向門吏說自己是李元禮的親戚,經(jīng)過通報并批準(zhǔn)進(jìn)了“李門”,李元禮一看:你是我哪門子親戚?我怎么不認(rèn)識你。這時候,孔文舉倘若說不出個子丑寅卯來,恐怕要被轟出門外了。于是,他智慧爆棚,借用孔、李兩姓的老祖宗來應(yīng)付:我的祖宗孔子曾拜你的祖宗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為老師,難道我倆不是奕世通家之好嗎?此話一出,艷驚四座,李元禮及其賓客不得不伸出大拇指點(diǎn)贊。 本來,故事到此應(yīng)該告一段落,但偏偏后來的那個掌管議論的陳韙大夫想要找虐:小時候聰明,大了未必見佳。孔文舉的刀子嘴露鋒了,反推陳大夫的理論:想來這位大人小時候一定很聰明了。言下之意就是這位陳大夫現(xiàn)在不怎么樣啊。結(jié)果,找虐的人鬧了個臉紅脖子粗。 這則故事,讓我們領(lǐng)略到了少年孔融的思辨之聰,言辭之利。尤其對陳韙,完全是一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的架勢。不過,我們從中也能隱約感覺到他口鋒太過犀利,實(shí)屬不祥之兆。對于他后來的死,與其說是曹操所致,不如說乃性格使然。恃才傲物,不羈世事的讀書人,生在亂世,很難逃脫命運(yùn)的悲劇?!吧娑嗨鶓],長寢萬事畢”(孔融臨終詩),還好,孔融臨終時對自己的死倒是看得很淡?!皪i峣者易折”,我既然選擇了剛直,我又何須害怕滅亡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