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代士子們的及第詩為我們了解當(dāng)時的科舉選官制度、社會心態(tài)等方面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角,它反映了士子們科場得意后喜悅、凄涼酸楚、輕狂傲慢、謙遜、宣泄、報恩等種種不同的心態(tài),是唐代知識分子生存狀態(tài)和精神面貌的真實記錄。這些不同心態(tài)的產(chǎn)生,既有社會心態(tài)方面、制度方面等外部原因,也同士子們的出身、經(jīng)歷、性格等個體因素密切相關(guān)。
關(guān)鍵詞:科舉 及第詩 心態(tài) 原因
及第詩是古代士子參加科舉考試及第后所寫,題中一般含有“及第”、“上第”、“登科”等字樣,是中國封建時代科舉制度的產(chǎn)物。唐代是科舉制度的發(fā)展和成熟完整時期,在中國科舉制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研究士子們在當(dāng)時條件下的相關(guān)作品也就具有非同尋常的價值。唐代及第詩的作者身份和經(jīng)歷復(fù)雜,有的是國子監(jiān)生,有的是州縣貢生,有的一舉成名,有的久考及第,有的是貧窮書生,有的是顯貴子弟,他們及第后的詩作所表現(xiàn)出來的心態(tài)和情感都不盡相同。管中窺豹,解讀這些詩作,為我們進一步了解當(dāng)時的科舉選官制度、士子們的精神面貌以及整個古代社會生活的一個側(cè)面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角。概而言之,這些及第詩體現(xiàn)出了士子們科場得意后以下這些心態(tài):
首先是毫不掩飾的喜悅之情。及第是過去人們常說的人生四大喜事之一,因此這種情感是最普遍、最正常也是最主要的情感。在唐代,進士及第并非做官的唯一途徑,但及第為官會被朝廷和百姓都高看一眼,視為“登龍門”,是士子們?nèi)松鷥r值的實現(xiàn)和萬里鵬程的開始。因此,一旦如愿便會心花怒放,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他們或慶幸終于由貧民一躍而成為貴族,步入夢寐以求的“仙籍”,或感到光宗耀祖,受到他人的器重和款待、禮遇,或設(shè)想今后出將入相,過著榮華富貴的生活,等等。中唐詩人孟郊膾炙人口的《登科后》可視為這種情感的代表作: 昔日齷齪不足夸, 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fēng)得意馬蹄疾, 一日看盡長安花。
這是新科進士心花怒放、神采飛揚的生動寫照。這種喜悅之情表現(xiàn)在詩中就是“得意”、“笑”、“歡情”、“歡喜”等字眼甚多,或者用華麗的詞句來烘托。如:“且對一尊開口笑,未衰應(yīng)見泰階平。”(韋莊《及第后出關(guān)作》)“世間得意是春風(fēng),散誕經(jīng)過融處通?!保ㄔS渾《及第后春晴》)“至公平得意,自喜不因媒。榜入金門去,名從玉案來。歡情聽鳥語,笑眼對花開?!保櫡切堋冻觋悡吭u事喜及第與段何共貽》)“得意減別恨,半酣輕遠(yuǎn)程?!保ò拙右住都暗诤髿w覲留別諸同年》)“雁行云接參差翼,瓊樹風(fēng)開次第花。”(章孝標(biāo)《贈劉寬夫昆季》)“太宗羅俊彥,桂玉比光輝?!保ㄘ炐荨端屯踺灱暗诤髿w江西》)表現(xiàn)在詩的內(nèi)容上就是多寫瘋狂的飲酒和狎妓。飲酒和狎妓在封建文人的日常生活中本就是很平常的事,此時沒有了往日的壓力,緊張的心理得到了比較充分的釋放,“人生得意須盡歡”,飲酒和狎妓也就比往日尤甚。唐代一般是秋天舉行科舉考試,第二年春天發(fā)榜。此時登第者尚未授予官職,留京待選,他們最開心的事就是為期一月的曲江宴會。此時長安附近的曲江邊上春光明媚,百花齊放,美麗非常也熱鬧非常,新科進士必攜妓飲酒,并且往往宿于娼家,如張籍及第詩:“無人不借花間宿,到處常攜酒器行?!边@里的花就是妓女。再如裴思謙《及第后宿平康里》:
銀缸斜背解鳴珰,小語偷聲喚玉郎。
從此不知蘭麝貴,夜來新染桂枝香。
據(jù)尤袤《全唐詩話》卷四載,此詩是裴思謙開成三年及第后宿于平康里第二天天明時作。[1](p78)平康里是長安城妓女聚居之地,后周王仁?!堕_元天寶遺事·風(fēng)流藪澤》:“長安有平康坊,妓女所居之地,京都俠少,萃集于此。兼每年新進士以紅紙名箋,游謁其中,時人謂此坊為風(fēng)流藪澤?!?SUP>[2](p25)
其次是感慨萬千、悲喜交加之意。這往往是久困場屋、年歲已大時表現(xiàn)出來的情緒,其中的酸楚讀來令人酸鼻。如《全唐詩話》卷五載中唐公乘億的及第詩殘句:“十上十年皆落第,一家一半已成塵。”[3](p107)他前后考了十一年,這一次好不容易考取,可是一家人已經(jīng)有一半不在人世了,怎能不使他也“得召丘墻(宮墻)淚卻頻”。(曹松《及第敕下宴中獻座主杜侍郎詩》)這淚的內(nèi)涵太復(fù)雜了,概而言之就是悲喜交加。再如下面這些詩句:“三年竭力向春闈,塞斷浮華眾路歧?!保ㄒ]《及第后上主司王起》)“艱難登一第,離亂省諸兄?!保ㄠ嵐取端吞珜W(xué)顏明經(jīng)及第東歸》)“一從東越入西秦,十度聞鶯不見春?!保ㄖ芸镂铩都暗诤笾x座主》)“十年辛苦一枝桂,二月艷陽千樹花?!保ㄒ镰[《及第后寄梁燭處士》)“九萬摶扶排羽翼,十年辛苦涉風(fēng)塵?!保ㄔ都暗诤笞鳌罚┤绻峭砟昙暗冢孔觽兊男木掣鼮槠鄾?。如《全唐詩話》卷三記載,元和十四年進士章孝標(biāo)及第后《題杭州樟亭驛》起初是這樣寫的:“樟亭驛上題詩客,一半尋為山下塵。世事日隨流水去,紅花直笑白頭人?!焙蟾摹爸毙Α睘椤斑€似”,并且解釋道:“我將老成名,似我芳艷,詎能久乎?”[4](p51)以花紅易謝比喻白頭的自己來日無多,其凄涼心境可知,果然還鄉(xiāng)不久即逝。再如晚唐著名詩人韋莊的《與東吳生相遇》: 十年身世各如萍,白首相逢淚滿纓。 老去不知花有態(tài),亂來唯覺酒多情。 貧疑陋巷春偏少,貴想豪家月最明。 且對一尊開口笑,未衰應(yīng)見泰階平。 詩題下自注:“及第后出關(guān)作?!苯K于登上了夢寐以求的“仙籍”,又與故人相遇,本應(yīng)當(dāng)高興才是,可他想起自己這十年來像水上隨風(fēng)漂泊的浮萍,且已五十九歲,已到暮年,不禁老淚縱橫,滿腹酸辛。 這種萬千的感慨有時在年輕的進士身上也有所體現(xiàn)。他們雖然沒有那種久困場屋的凄涼和酸楚,但同樣也會感嘆及第的不易和心力交瘁,甚或懷疑由此博得功名的意義。如中唐詩人呂溫《及第后答潼關(guān)主人》: 本欲云雨化,卻隨波浪翻。一沾太常第,十過潼關(guān)門。 志力且虛棄,功名誰復(fù)論。主人故相問,慚笑不能言。 呂溫是洛陽人,二十三歲那年(貞元十年,即公元794年)以府試第一的成績赴京應(yīng)制舉仍然不第,直到四年后才及第,前后考了五次,因此在詩中他大嘆“一沾太常第,十過潼關(guān)門”,感慨自己的意志和精力都耗盡,還談什么功名呢?并感到慚愧和不知說什么才好。在唐代,“三十老明經(jīng),五十少進士”,他這樣年輕的進士尚且如此,那些年老的進士的心境更可想而知了。 第三,洋洋得意、輕狂傲慢甚至是驕橫的情緒。此時士子們處在一種心理膨脹的狀態(tài),感覺實現(xiàn)了自己人生的價值和理想,榮華富貴就在眼前,往往自視甚高,目空一切,顯得不可一世,輕狂之態(tài)躍然紙上。如李旭《及第后呈朝中知己》:
凌晨曉鼓奏佳音,雷擁龍迎出陸沉。 金榜高懸當(dāng)玉闕,錦衣即著到家林。 珍珠每被塵泥陷,病鶴多遭螻蟻侵。 今日始知天有意,還教雪得一生心。
李旭天祐元年登進士第,《全唐詩》收其詩僅此一首,生平事跡不詳。此詩表現(xiàn)出來的洋洋自得之情、趾高氣揚之態(tài)、衣錦還鄉(xiāng)之舉,似也可略窺其人。他自比珍珠,怪被埋沒太久,沒及第前像一只病鶴屢遭欺侮,今天終于蒼天有眼,一雪平生之恥,衣錦榮歸,狂傲之狀畢現(xiàn)。茲再舉他人幾例:“自喜尋幽夜,新當(dāng)及第年。還將天上桂,來訪月中仙?!保ㄊ┘缥帷都暗诤笠乖L月仙子》)“喜過還疑夢,狂來不似儒。愛花持燭看,憶酒犯街沽?!保ㄒ稀都暗诤笠怪袝隆罚肮忧筚t未識真,欲將毛遂比常倫。當(dāng)時不及三千客,今日何如十九人?”(高拯《及第后贈試官》)他們自比“天上桂”、“毛遂”,覺得自己的及第是理所當(dāng)然,就是應(yīng)該出人頭地,因此狂態(tài)畢露,犯街沽酒。 這種輕狂傲慢的情緒在少年得志的年輕人中尤其如此?!度圃娫挕肪矶涊d,年輕人陳通方與五十六歲的王播同年及第,在一次集會上,趾高氣揚、躊躇滿志的陳通方拍著王播的后背譏笑他,輕侮地說你這么大年紀(jì)及第等于是白送一個官給你,招來王播的忌恨。后王播連捷三科為官,陳通方卻因丁家難不能授職,向王播求助,遭到了王的嚴(yán)詞拒絕。[5](p35)又如《唐摭言》卷三載,年輕的蕭穎士及第后得意忘形,在旅館里自斟自飲,無故對一老者肆意侮辱,后來知道對方是吏部尚書,于是登門謝罪,被尚書好一頓訓(xùn)斥。[6](p29) 第四,宣泄心理。有時是宣泄往日所受的怠慢、屈辱之氣。社會制度、科舉制度本身的弊端本來就往往使得一些青年才俊感到壓抑和懷才不遇,而唐代實行科舉和薦舉相結(jié)合,也就是考試和推薦相結(jié)合的辦法選官,這更使得選官容易為官僚把持而有失公允,讓渴望進身而又無所依傍的飽學(xué)士子們深感憋屈和苦悶。如天寶二年錄取的進士第一名是寵臣張倚的兒子張奭,復(fù)試時被查出竟然是個“白卷考生”,而張謂、劉單等才俊只能屈居其后。天寶六年妒賢嫉能的李林甫竟找了個借口一個進士都不取,卻向玄宗報告說“野無遺賢”,使得大詩人杜甫等懷才之士一時都被排擠在官門之外。因此士子們一朝及第、出人頭地就不免覺得是一洗恥辱,揚眉吐氣。有時是宣泄對人情冷暖、世態(tài)炎涼的不滿。《全唐詩話》卷四記載,袁州(今江西宜春)的兩個士子黃頗和盧肇同一天走同一條路去參加科舉考試,黃頗家富而盧肇家貧,刺史成應(yīng)元在離亭為黃頗設(shè)宴餞行,而讓盧肇在前面十里等黃頗。結(jié)果盧肇以第一名的成績及第,回來的路上他寫了一首《及第后江寧觀競渡寄袁州刺史成應(yīng)元》: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fā)機。 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凌處雪微微。 沖波突出人齊喊,躍浪爭先鳥退飛。
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biāo)歸。[7](p80)
詩中借在龍船競渡中“奪得錦標(biāo)歸”的那只龍船自喻,充滿了自豪和驕傲。之所以要寄給刺史成應(yīng)元,很明顯就是要宣泄、傾吐去應(yīng)考時在他那里所受的被忽視、被冷落、被歧視之氣。
第五,謙遜、客氣和不以為然的心態(tài)。說自己及第是“偶然”、“謬以成名”、“僥幸”、“慚愧”。這或許不無矯情,但它既與漢民族的內(nèi)斂、不喜張揚的民族心理特質(zhì)有關(guān),也體現(xiàn)了及第者個人的性格、處事方式的不同。中唐著名詩人白居易貞元十六年二十八歲時進士及第,可謂年輕得志,但在他的幾首及第詩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除了喜悅就是這種謙遜的心態(tài),如《及第后歸覲留別諸同年》: 十年??鄬W(xué),一上謬成名。擢第未為貴,賀親方始榮。 時輩六七人,送我出帝城。軒車動行色,絲管舉離聲。 得意減別恨,半酣輕遠(yuǎn)程。翩翩馬蹄疾,春日歸鄉(xiāng)情。 在詩中他只是說此次高中減輕了離別親人的痛苦,并沒有覺得特別尊貴,別人來祝賀雙親的時候才感到榮耀,因此酒喝的也只是“半酣”。后來他的弟弟白行簡和堂弟白敏中先后及第,他在贈詩中表現(xiàn)出的仍然是這種謙虛的心態(tài),如《喜敏中及第偶示所懷》:“自知群從為儒少,豈料詞場中第頻!桂折一枝先許我,楊穿三葉盡驚人?!币婚T三進士,本是很值得驕傲一番的,可他一再用射箭偶穿楊葉這個比喻來低調(diào)表達(dá)。這應(yīng)和他的“中和圓融”的性格有關(guān)。[8](p13)另如歐陽詹《及第后酬故園親故》:“才非天授學(xué)非師,以此成名曩豈期!楊葉射頻因偶中,桂枝材美敢當(dāng)之!稱文作藝方慚德,相賀投篇料愧詞。猶著褐衣何足羨,如君即是載鳴時?!币餐瑯雍苤t虛地說自己沒有可為人師的學(xué)問,不是高才,是偶然考中,愧不敢當(dāng)親友的稱賀。這種心態(tài)尤其體現(xiàn)在寫給一同來應(yīng)試卻下第的老鄉(xiāng)或朋友的詩中。如“大歷十才子”之一的李端是大歷五年進士,同試的衛(wèi)雄下第,他在《送衛(wèi)雄下第歸同州》詩中寫道:“不才先上第,詞客卻空還?!w汝歸茅屋,書窗見遠(yuǎn)山?!弊苑Q“不才”,卻稱對方為“詞客”,并安慰對方,這種客氣和謙虛大約也是遵從了“對失意人莫談得意事”的訓(xùn)導(dǎo)。 第六,感恩心理。唐代文人功名心切,參加科舉考試或干謁求官風(fēng)盛行。他們把自己人生理想的實現(xiàn)完全寄托在明主和賢相身上,因此一旦知遇,包括進士及第和薦舉得官,都會產(chǎn)生一種報恩心理。唐宋時期把主持進士考試的主考官稱為“座主”或“座師”,從某種程度上說,考生升沉榮辱的命運完全掌握在他們的手中。因此及第詩中這方面表達(dá)得最多的就是對“座主”或“座師”們的感恩之情。如元和十一年進士周匡物《及第后謝座主》: 一從東越入西秦,十度聞鶯不見春。 試向昆山投瓦礫,便容靈沼濯埃塵。 悲歡暗負(fù)風(fēng)云力,感激潛生草木身。 中夜自將形影語,古來吞炭是何人?
詩中謙虛地說自己是瓦礫之才,在“靈沼”受恩,成就了今日,感激之情油然而生,表示要像春秋時的義士豫讓那樣對知己吞炭報恩。孟郊及第后在《擢第后東歸書懷,獻座主呂侍御》中也感激考官“寶鏡無私光”,要“謝靈臺”。另如天復(fù)元年進士曹松的“南山雖有歸溪路,爭那酬恩未殺身”、(《及第敕下宴中獻座主杜侍郎》)會昌三年進士姚鵠的“盛選棟梁非昔日,平均雨露及明時”(《及第后上主司王起》)等表達(dá)的都是相同的情感。正是因為這種感恩心理才形成了中國封建社會從唐代開始的考生和考官的密切關(guān)系。明代沈德符在《萬歷野獲編·科場》中說:“座主、門生之誼,自唐而重?!?SUP>[9](p377)有的感激的對象是推薦自己來參加考試的人。如白居易是由宣歙(今安徽宣城)州官推薦的,及第后他寫了一首長詩《敘德書情四十韻上宣歙翟中丞》,題中“敘德書情”就是說要抒寫自己的感恩戴德之情,詩中表達(dá)這種情感的句子如“提攜增善價,拂拭長妍姿”、“扶搖重即事,會有答恩時”等。也有的是感謝時世清平,有司公道英明,表示要報效朝廷,為國家效力。如元和十一年進士姚合的“報恩丞相閣,何啻殺微軀”(《及第后夜中書事》)、咸通六年進士袁皓的“升平時節(jié)逢公道,不覺龍門是險津”、白居易的“還將稽古力,助立太平基”、“策蹇再奔馳”(《敘德書情四十韻上宣歙翟中丞》)等。
以上我們簡單概括了唐代及第詩中表現(xiàn)出來的士子科場得意后的種種心態(tài),雖然未必全面,但唐代知識分子及第后的精神面貌也可略見一斑。這些心態(tài)產(chǎn)生的原因既有外部的、客觀的因素,也有作者內(nèi)心的、主觀的因素,亦即個體的差異。從外部客觀的因素看,主要是整個社會對及第為官的推重以及及第后帶來的現(xiàn)實利益,即政治經(jīng)濟地位的提高。五代時王定?!短妻浴肪硪唬骸翱N紳雖位極人臣,不由進士者終不為美?!?SUP>[10](p4)在現(xiàn)實利益上,及第后不但能得到實際待遇上的實惠,包括薪俸、侵漁百姓所得、免除徭役等,還能光宗耀祖,為個人帶來名聲,“一舉成名天下知”。其次是平均每年百分之一、二的低錄取率。這種低錄取率與士子們強烈的進身要求形成巨大的反差,因此一旦及第,其喜悅瘋狂的心理可想而知。而個體、主觀因素的差異則主要表現(xiàn)為作者出身、性格、經(jīng)歷、涵養(yǎng)等的不同。雖然對功名的期盼一樣,但同是及第,甚或同榜及第,一舉即中的和屢試才中的,倍受尊寵、青眼有加的仕宦子弟和飽受歧視、常遭冷眼的貧寒之士,年輕的和年老的,性格高傲狂放和性情中和內(nèi)斂的,他們所表現(xiàn)出來的情緒都大不相同。這就是前述的或謙遜或驕橫,或悲愴或喜悅,或宣泄或淡定等不同情緒產(chǎn)生的原因。另外,知恩圖報的傳統(tǒng)意識對于士子們來說也是根深蒂固的,得志后懷有感恩之心表示要報效朝廷和親師也就不難理解了??傊?,這一首首及第詩粗線條地勾勒出了唐代士子在科場得意后的眾生相,我們讀一首詩仿佛就是聽一場內(nèi)心獨白,又仿佛在觀看一幅畫,這些聲音或畫卷展示的一個共同主題,就是唐代知識分子的生存狀態(tài)和精神面貌。
參考文獻:
[1][3][4][5][7]尤袤.全唐詩話[M].北京:中華書局,1985.
[2]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M].北京:中華書局,2006.
[6][10]王定保.唐摭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8]肖偉韜.白居易生存哲學(xué)本體研究[M].南京: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9.
[9]沈德符.萬歷野獲編[M].北京:中華書局,1980.
(本文刊于《湖北社會科學(xué)》2011年第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