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缺乏耐心的年代, 人往往變得浮躁, 生活中的壓力讓人坐不住,心緒難寧。 抄寫《心經》, 是一種收攝心神的好方法,一筆一劃中, 就是與智者對話的過程, 就是修行的過程, 就是開啟智慧的過程。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心經》,是佛教大乘教典中,一部文字最短少,詮理最深奧微妙的經典。僅以二百六十個字,濃縮了六百卷大般若經的要義。 歷代帝王、將相、高僧大德、書法家、文學家,大多崇尚寫《心經》。她從此處出發(fā),抵達彼岸。這猶如打通武術境界,讓人忽然明白,到底一個人所需要的到底是什么? 王羲之《心經》局部
碑文由懷仁禪師選自王羲之各帖,如知、趣、或、群、然、林、懷、將等字皆取自《蘭亭序》。由于懷仁對于書學的深厚造詣和嚴謹態(tài)度,充分地體現了王書的特點與韻味,達到了平和簡靜的境界。
王羲之《心經》局部 歐陽詢楷書嚴謹,筆力險峻,世所無匹,被稱為唐人楷書第一,此心經小楷雖可能是他人偽托(歷來被當真跡,姑且視作歐陽詢作品),卻也別具趣味。 細品此帖,有臥聽清泉的高士之風,每日一見可驚心寧神,如生檀香。 細想古人在抄寫的過程中,要做到沉思和安心估計也實在不易:身正不易,筆畫端直、流暢不易,不走神不易。漢字組合而成的經文,是古人慧觀和智觀成果天人合一的轉換記錄,是慧智文章。但在不一會兒就手酸中,讓人興嘆久違的漢字,在瞬間陌生變?yōu)橛H切,滿心歡喜,滿心感恩。 唐 張旭草書《心經》 “草 圣”張旭性格豪放,嗜好飲酒,常在大醉后手舞足蹈,然后回到桌前,提筆落墨,一揮而就。有人說他粗魯,給他取了個張癲的雅號。其實他很細心,他認為在日常 生活中所觸到的事物,都能啟發(fā)寫字。偶有所獲,即熔冶于自己的書法中。當時人們只要得到他的片紙支字,都視若珍品,世襲真藏。 他的心經,雖然難辨寫的什么,卻嚴謹有序,可稱作是“最寫意的心經”。用心草亦得法,經在心中,又何草之有? 張旭草書《心經》局部
此《心經》,自由放縱,卻又法度森嚴,恢宏大度之間飄舞著幽森的嬌艷。既有鐘馗食鬼之果敢氣魄,又似罌粟般勾人蝕骨??胺Q鬼神之作。
南宋以來,書畫早已失去了北宋的生動神韻,呈現衰退之勢。生活在元代的趙孟頫,如同中國歷史上常見的托古改制一樣,力圖矯正時弊,有所作為。他在書畫上,提倡“貴有古意”,來振興頹勢。書法上,他求從魏晉人的作品中吸取營養(yǎng),產生了一種貌似古人的新的書風。 趙孟頫《心經》局部 趙孟頫用行書寫《心經》。在寫經史上也算是一個創(chuàng)例了。 佛家一直把抄經看作一種修行,認為抄經可以凈身心,增?;郏麡I(yè)障,惠及冥界眾生。抄經就是用心、修心、養(yǎng)心,抄經就是與佛心心相印。 明 文徵明《心經》 文徵明的小楷筆劃婉轉,節(jié)奏緩和,與他的繪畫風格諧和,有“明朝第一”之稱。 他的書風較少具有火氣,在盡興的書寫中,往往流露出溫文的儒雅之氣。 也許仕途坎坷的遭際消磨了他的英年銳氣,而大器晚成卻使他的風格日趨穩(wěn)健。
董其昌《心經》 董其昌《心經》 抄經要做到敬、靜、凈。敬,就是恭敬、誠敬,一分誠敬,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十分利益;靜,就是安靜,平靜,心安理得,靜定安樂;凈,就是干凈、清凈,環(huán)境干凈,字寫得干凈,內心更要清凈。 明 傅山《心經》 傅山的書法被時人尊為“清初第一寫家”。他的字畫均滲透自己品格孤高和崇高的氣節(jié),流溢著愛國主義的氣息。 傅山《心經》局部 傅山《心經》結字、用筆,意趣皆高古醇厚,可視之為成功實踐了毋巧得拙、毋媚得丑、毋輕滑得支離、毋安排得真率理想的一件精彩之作。 傅山《心經》局部 乾隆每年春節(jié)都例行抄寫《心經》一冊,這是皇帝在春節(jié)期間為老百姓發(fā)表新年賀詞的方式。
弘一《心經》局部 心經,須以心寫,弘一法師是然。
溥儒《心經》局部
溥儒《心經》局部 雖然說是一番抄抄寫寫,但是凈心生智慧,有快樂。抄經時將整個身心都投入其中,集中精神。斷除各種雜念,使心念專注于經文上,達到一心不亂的境界。一心不亂 ? ?就是定,所謂制心一處,無事不辦。一心不亂的同時,保持當下的覺照,就是觀,一筆一畫都要清晰明了,逐漸深解義趣,則是智慧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