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松一寫歌,一出曲,必引起眾人云?;叵肴ツ耆聲r分為許巍寫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而今天高曉松的詞曲加上楊宗緯的音色和娓娓道來的唱腔,一首《越過山丘》致敬李宗盛,琴瑟和弦,彌彌邇音。 越過山丘-楊宗緯 淘漉音樂 來自淘漉音樂 00:00 03:53 越過山丘,遇見十九歲的我 他問我幸福與否,是否永別了憂愁 越過山丘,遇見六十歲的我 高曉松說,《越過山丘》是近些年來他最滿意的作品。當然,你無從比較《戀戀風塵》和《越過山丘》哪個更好,就像你不能比較《生命中的精靈》與《給自己的歌》、《你像個孩子》與《山丘》孰優(yōu)孰劣一樣。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越過山丘》這首釀了三年的作品對于高曉松一定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說實話,我一度以為手搖折扇、翹著二郎腿做著TV SHOW的那個以“矮大緊”自稱的高曉松再也寫不出像《青春無悔》那樣的作品。 雖然風格仍帶有“婉約”的影子,但能寫出“他說你不必挽留,愛是一個人的等候;等到房頂開出了花,這里就是天下”這樣鮮活的詞,讓人感慨又感動,他依然是那個愛音樂的高曉松。當然這樣的旋律與詞要通過一個歌手的聲音精準的傳遞出來,楊宗緯是不能再合適的人選了。 他曾說,楊宗緯是目前公認的唱功最細膩的男歌手。這一點我深以為然,楊宗緯大部分都是苦情歌。聲音一出必抓耳,這樣的細膩,他的歌,他的聲音,他的演繹,似乎總有一種魔力,能勾起人們心底的貪嗔癡,在短短的演唱時間里,體會著隱忍已久的愛別離和求不得之苦。每首歌中感情的細細揣摩,再以他獨特的嗓音和唱腔演繹出來的。 最早聽楊宗緯的歌,是李宗盛為他精心打造的專輯《原色》。那時的他已經(jīng)經(jīng)歷很多,在李宗盛的打磨下,他的歌聲內(nèi)斂超脫,感情隱忍暗涌,不甚外露,卻又難掩傷訴。李宗盛的詞和曲,敘述的是百轉千回后成熟男人的情,夾雜著紅塵歷練后的灑脫和輕嘲。他打造的楊宗緯是都市熟男,持重老成,低調(diào)而有品質,有情卻懂克制。 即使這樣,楊宗緯的聲音仍在冷靜的詞曲之間,流露出一片淺淡的情感。足讓人忍不住心悸起伏,思緒流轉。 這次楊宗緯帶來的轉變讓人覺得時間神偷并未偷走那個會唱歌的男人,而在慢慢被遺忘的光影中,他依舊是閃耀著光芒的懷珠的貝。 在唱片市場上,楊宗緯雖是主角,但應該也沒什么辦法決定起伏。你若是愛這個聲音,又有耐心,那就慢慢等待好了。沒人能收獲一個成品,能跟歌手共同成長才是最美好的事情,有時候,甚至超越音樂本身。 楊宗緯是從來不喜歡被框架束縛的歌者。對于專輯中作品的感染力與創(chuàng)造性,他總是追求自然的捕捉方式,以靈感去撼動自我的所思所感。不敷衍、不強求,即使這樣讓他的新作總是姍姍來遲,也不甘于妥協(xié)人云亦云的市場標準。 “就讓我隨你去,讓我隨你去,回到二十歲狂奔的路口,做個形單影只的歌手”,楊宗緯低沉細膩的嗓音仿佛一個千帆歸來的歌者,伴著動人的旋律低吟淺唱,將曾經(jīng)的年少輕狂娓娓道來。 如果說李宗盛的《山丘》講述的是一位無人等候的中年人,喋喋不休的訴說著,時不我與的憂愁。人到中年,回望過去時光的感嘆和憂愁。 《越過山丘》則是向曾經(jīng)那個穿著白衣的年少的自己,傾訴著人到中年的孤單。表達出一種對青春年華的追憶,以及對未來歲月的探尋和希望。 每個人都會經(jīng)過這個階段,見到一座山,就想知道山后面是什么。有人告訴我,翻過山丘,你會發(fā)現(xiàn)并沒有什么特別!我回答:是啊。但我偏要去瞧一瞧。后來許多人問我一個人路上的心情,我想起的不是走在山路的孤獨與黑暗。而是波瀾壯闊的海洋和天空閃耀的星光,盡管山的后面,真的什么也沒有。 生活總是這樣,你希望得到什么的時候卻好像總是遙不可及。等到你覺得自己可以去追尋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為時已晚。最難過的恐怕便是“越過山丘,才發(fā)現(xiàn)無人等候”的悲哀。我們盡自己的一生想要跨過這一座座山峰,卻總是發(fā)現(xiàn)自己在半山腰徘徊。 無論是二十歲、三十歲還是四十歲,總是會有自己的一些遺憾于不甘。 人總會在一個階段,回顧來時路:想得的,得不到;該舍的,舍不得;非常悲催,沒正經(jīng)事,忙來忙去,應付日子。 有人說聽得懂李宗盛的歌,都是有故事的人。直至滄海桑田,世事變幻,才發(fā)現(xiàn)這個胡子拉碴的臺灣老頭兒,就像一位專門給生活和情感添加音符的大師。 世界是一堂布景,人生是一條路。 等到了60歲,所有想而不得的都不在意,所有讓人嫉妒的美麗都已老去,所有生命中的問號也都有了答案。 人生最好的表達,或許只是一首歌,輕輕地唱,淡淡地印在心里,慢慢地遺忘。無論是十九歲的憂愁和迷茫,或是六十歲的等待和微笑,一點一滴都是人生的寶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