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女峰(一脈花香) 十二時幻雨幻云,遠水接蒼茫,渺向孤帆歸夢里; 一千載聽猿聽雁,青峰空寄托,愁凝萬樹落霞中。 神女峰是巫山十二峰之最高峰,又名落霞峰。古代詩歌中有很多對它的描寫。而我寫此聯(lián)時,不想把這么一個比較充滿浪漫色彩的物象具象化,因此就采用了一些大寫意的方法,把朝云暮雨、晚霞、長江、船帆、猿鳴、雁影等這些意象,安排在一起。這些意象都是跟神女峰相關(guān)的詩意,安排在一起,基本是跨越了時空。目的是想描繪出一幅蒼莽、帶有歷史感的畫面,讓讀者也能夠從這些意象中去自己感受到這座山峰的濃厚的文化或者歷史色彩。 嘉興落帆亭(邊路) 蒼茫在風(fēng)雨,說宦海浮沉、商旅消磨,范少伯以湖為隱者; 漲落即生涯,算云帆直掛、輕舟已過,李青蓮有亭作翼然。 這聯(lián)是在群里臨屏PK時寫的,當時查到的資料是這樣說的:落帆亭的始建年代無考,據(jù)舊志記載,是在宋熙寧初年(約1068年)重建于杉青閘官舍旁。嘉興是京杭大運河上的重要碼頭,城北的運河上有一座閘門叫杉青閘。運河上南來北往的船舶不斷,檣帆如林,供往來的商旅、官吏與游人??浚l口成為繁華熱鬧的集市。由于船經(jīng)閘門必落帆才能駛過,后來有人在閘西側(cè)建造了一座亭,命名為“落帆亭”。此亭與附近的范蠡湖,都是宋代園林的遺構(gòu)。清光緒年再修亭時,增筑了一座四角攢尖的太白亭,祀祭李白。 我當時構(gòu)思這聯(lián)就是從這些資料里提到的范蠡湖和太白亭這兩個點展開的。落帆,是休養(yǎng)生息,是蓄勢待發(fā),對于商旅和官吏都是如此。上聯(lián)先把這個角度定好,然后再把亦官亦商的范蠡拉出來,鎮(zhèn)住主場。至于其他官吏和商旅,同樣經(jīng)歷“蒼?!薄帮L(fēng)雨”,但是你們“隱”與否,那是你們的事。我這只是一副聯(lián)而已,解決不了你們的組織問題。 然后下聯(lián)從“帆”的升降想到潮水的“漲落”,這就是對浮生的一種體味。想當年,李白有過“直掛云帆濟滄海”時的仰天大笑,也有過“輕舟已過萬重山”時的獲赦歸來,但都已經(jīng)過去了,管他“漲落”做甚?浮生起起伏伏的,很正常。最終日子還得往下過,對不。你想想,李白多么鬧騰的一生,他不是很精彩嗎?你再看看,眼前這李白亭不是依然那么傲嬌嗎? 閱微草堂 (北緯42度) 曲觀藤干,細見棠花,緣秋毫以至滄溟, 幽坐獨知天地著; 異怪啾鳴,鴻儒談笑,并一室兼收萬籟, 微言亦動鬼神驚。 看到這個主題,躍入我腦海的額第一個詞是“見微知著”,于極細微處見廣大,估計曉嵐同學(xué)的“閱微”一詞,也有這個意思。隨即想起自己之前曾經(jīng)寫過一句“秋毫滄?!?,腦洞也是想說明細小與廣博互動相生的關(guān)系,這樣上聯(lián)基本的架子就有了。不管是“見微知著”,還是“秋毫滄?!保仨氁涞铰?lián)題本身,不然就各說各話、撇到別處了,所以我仔細看了閱微草堂的資料,“藤蘿”和“海棠”及時出現(xiàn)了,妥,藤的曲,花的細,不正是“幽微”之意象嗎?這么一想,曉嵐同學(xué)幽坐堂中、冥想天地的畫面就差不多了…… 下聯(lián)費了些功夫,一時找不到什么好的角度。又看了下資料,發(fā)現(xiàn)前后有很多名人經(jīng)過或居留過閱微草堂及周邊,這些鴻儒和《閱微草堂筆記》里的異怪們,恰好形成了雅俗、黑白、人鬼兩條線,這就很好玩了。怎么來捏合這些元素,其實是受了“談笑有鴻儒”的啟發(fā),對,從聲音著手,我特意查了下,《閱微草堂筆記》里記載鬼叫為“啾啾”(哇,真長知識啊),“啾鳴”和“談笑”在一室里蒙太奇般疊加,再加上天地萬籟環(huán)繞共鳴,曉嵐同學(xué)能不腦洞大開嗎?集合這一切發(fā)出的慨嘆,哪怕是細微的,還不足以驚天地泣鬼神嗎? 上海外灘 (細雨沾衣) 吳楚聚東南,三千劫去日有痕,余此地萬國風(fēng)光,百年塵事; 煙波隔燈火,一二程流陰無跡,俱銷于熙熙車馬,莽莽江潮。 筆者曾數(shù)次游覽外灘,站在黃浦江的扶欄邊,腳下是滾滾江潮,身后是萬國風(fēng)光的建筑,隔江東方之珠高聳入云,大鐘樓鐘聲低沉,仿佛訴說百年塵事。一拿到這個題目,無論筆者讀者,想到的大多是幾十年前的租界,屈辱史,悲則悲矣,憤則憤矣,固然熱血,然而有些話說的太實,難免失之蘊藉。筆者本非慷慨之人,自然也做不出沖冠之態(tài),所以不如娓娓道來,化奇為平。所以起句我便從地理位置著筆,魔都甲東南之富,自開埠而來,榮辱自不待言,此為開篇鋪墊之用,續(xù)以劫火之痕,并以萬國風(fēng)光、百年塵事點出外灘的特點。下聯(lián)便轉(zhuǎn)作吊古,江上游船來去,江邊游人如織,然而百年歷史,榮辱俱往,熙熙車馬,莽莽江潮,猶如鏡頭切換,一抬頭是百年前,一轉(zhuǎn)身即是百年后,兒女英雄,江山劫火,霎那間俱作浮云,江潮猶是,人物已非,耳邊仿佛是葉麗儀的歌聲,浪奔、浪流...... 杭州翠微亭 (毛竹) 椽筆掃塵勞,攬翠微鵬舉曾來,林樾懷人千載下; 梵鐘脫物化,歸碧落鷲鳴而去,云霞留我半山間。 翠微亭位于杭州飛來峰(又名靈鷲峰)半山腰,岳飛曾在游覽池州翠微亭時寫下《池州翠微亭》,韓世忠夫婦為紀念岳飛而建此亭,并將此亭也命名為翠微亭。
《池州翠微亭》 岳飛 經(jīng)年塵土滿征衣,特特尋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馬蹄催趁月明歸。
上聯(lián)椽筆即指此詩,岳飛字鵬舉,此亭為紀念他而修建,當年游覽自然不是此處,說“鵬舉曾來”不過附會罷了。飛來峰又名靈鷲峰,其上靈隱寺屬佛教名藍之一,下聯(lián)由此發(fā)生。鐘聲自然只是鐘聲,這里發(fā)揮想象,靈鷲遠去,鐘聲仿佛回歸為鷲鳴一并而去,而人(或者說亭子)亦欲同往,卻被云霞所阻,此處剛好切合了亭子半山的位置。此聯(lián)翠微、碧落,鵬舉、鷲鳴等處的對仗亦是一亮點,將無關(guān)的意象通過工對聯(lián)系起來,這也是寫聯(lián)的一些小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