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銀子長什么樣子,真的和電視劇里演的一樣嗎?特別以當代電視劇為例子,居然出現(xiàn)兩個饅頭一碗湯5兩銀子,有人賭博輸?shù)舭賰摄y子等等荒唐透頂?shù)那楣?jié),顯示當前導演只追求效果,而忽略真實的歷史。要知道萬歷年間國庫年收入才達到200萬兩,而且還是經(jīng)過張居正改革后國庫收入豐富才有的數(shù)字。今天小編就帶領(lǐng)大家看一下古代銀子的真實照片,和古代一兩銀子購買力如何? 元末明初束腰型二十五兩銀錠一枚 銀兩,又稱銀錠子,是古時候一種秤量的貨幣,始于漢,盛行于明清時期,唐,宋,金時期是以銀鋌為古代的流通貨幣,因為樣子像豬的腎臟,百姓們俗稱豬腰銀,銀錠子是在明代才開始實行使用,造形繁多。 豬腰銀 明朝初建時沿襲元制搞單一紙幣,結(jié)果照例通貨膨脹,大明寶鈔和元代紙幣一樣淪為廢紙。巨商富民權(quán)貴每有大額交易,還是離不開金銀。到明英宗時期,朝廷終于承認了白銀的現(xiàn)實地位,將其定為國家稅收的法定支付手段,米糧都要折算為白銀入庫,稱為“金花銀”。到張居正“一條鞭法”改革時,稅收力役都要一體折算為白銀繳納。白銀從此成為了平民百姓日常生活的必要組成部分,至少繳稅時離不開。 南宋“霸北街東 陳鋪 重拾貳兩半”六排戳銀鋌 銀錠 我們常常會在一些古裝電視劇中看到某位少爺小姐出手非常闊綽,吃個飯花掉十幾兩銀子,輸個錢輸?shù)羯先f兩銀子之類的情節(jié),其實這些都不符合史實,要知道,在古代銀子的價值是很高的。 明“廣州府椒木銀”五十兩銀錠 銀錠 古代中國銀子缺乏,銀子的價值很高。一兩銀子等于制錢一千二百多文(清初以前)到三千多文(清道光以后)。而直到清末,一斤(相當于1.2市斤)豬肉只要二十文錢,一畝良田只要七至八兩銀子或者十二、三個銀元。 銀錠 清 河南“陳留縣”五兩腰錠 在清朝,六品官員年俸45兩白銀,乾隆初年更是明碼標價,捐一個道臺需13120兩銀子。 清代湖南“湘省 光緒二十八年 冬月 裕順長”五十兩銀錠 清代湖南“光緒三十年 玖月 巴陵縣 熊新盛”五十兩龜寶一枚 到了清末,在簽訂了大量的喪權(quán)辱國的條約后,銀子更是稀缺,平常百姓只能改用銅元,很少用銀子作為日常交易的貨幣,所以那個時候很多人都未見過銀子,這就是為什么人們常常以銀子為珍貴的原因之一。 民國十五年 光緒元寶 隨后清末新政時,為了統(tǒng)一全國幣制,清政府以國際公制為基礎(chǔ),決定以重量七錢二分、比例銀九銅一的標準鑄造“光緒元寶”,開啟了中國銀元的歷史。此后的民國銀元也繼承了這一方案。在西方的影響下,中國白銀憑借著國家在成色和重量上的雙重加持,建立起了全國范圍內(nèi)的信用,成為二十世紀前期全國通行的主要貨幣。 壹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