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山水春秋畫記

 蚌之沙 2017-07-10

中國古代山水畫記

中國山水畫經(jīng)歷了唐、五代、北宋 “以形寫神” 和南宋以后“ 以形寫意” 的不同發(fā)展階段。尤其是 “元四家” 的山水畫將 “以形寫意” 的士夫畫發(fā)揮到極致。“元四家” 所作山水景物蔚然深秀、空曠渺遠、荒率幽寂、深厚蒼茫,頗有絕世出塵之趣。如果說用寫實的畫法從實的角度表現(xiàn)山水之美的種種途徑已被唐、五代、兩宋畫家發(fā)展到嘆為觀止的程度,而用神似的畫法,從虛的角度表現(xiàn)山水之美的途徑又被元四家錘煉到爐火純青,發(fā)展到幾無來者的情狀。那么面對前人所創(chuàng)造的輝煌藝術,后人也只能仰慕而視了,而借鑒、吸收、另辟蹊徑,才是當代山水畫家的不二法門。

中國的歷代山水畫家在畫面中所表現(xiàn)出的境界,是評價一幅山水畫價值的審美標準。歷經(jīng)了數(shù)千年的時光,“意境” 已經(jīng)成為評價中國畫優(yōu)劣的重要標準,它同樣也是畫家心中感情的真實流露,表現(xiàn)了作者的主觀感受。經(jīng)過魏晉以后,士人夫們不在是簡單的把客觀事物簡單的描繪在畫面上,而是希望通過畫面這樣的媒介,將客觀事物賦予自己的情感,以景表達情感,對畫面中的精神文化提出了要求。

山水春秋畫記

《晴巒蕭寺圖》 北宋 李成 絹本淡設色 111.4×56厘米 美國堪薩斯城納爾遜美術館藏

這是一幅冬日山谷景色,畫中群峰兀立,瀑布飛瀉而下,中景山丘上建有寺塔樓閣,山麓水濱筑以水榭、茅屋、板橋,間有行旅人物活動。山石雄偉而秀美,皴染用筆多有變化。畫家以尖利筆致畫寒林枯木,景色清幽靜謐。

山水春秋畫記

《夏山圖》 北宋 屈鼎 絹本淡設色 縱45.3厘米 橫115.2厘米 美國紐約大都會博

但見重巒疊岡、沙汀煙樹橫亙畫面,氣勢遼闊蒼茫。間有細小的人物、舟橋、茅舍、牛羊出沒隱現(xiàn),一派山明水秀的江南風光。草木山石用點簇皴,乾筆、濕筆、破筆濃淡相參。正是 “近視幾不類物象,遠視則景物粲然”。

山水春秋畫記

《臨流獨坐圖軸》 北宋 范寬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山頂攢簇密林、山石輪廓墨濃且粗細多變化、樹木樹根浮。這幅畫沿襲北宋雄偉山水的傳統(tǒng):主山位在畫幅的中央上端,兩側羅列次要的山峰,以溪谷、河流、橋梁、云煙顯示深而遠的空間。臨流獨坐岸邊的士人,點出畫的主題,與巨大的山石相比,人物如此渺小而且不明顯,表現(xiàn)了北宋傳統(tǒng)的自然觀。

山水春秋畫記

《早春圖軸》北宋 郭熙 絹本設色 158.3×108.1cm 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初春時北方高山大壑的雄偉氣勢不遠的山中,一泓山泉在巖縫中款款傾瀉下來,將春的生機沿著山頂向下傳遞。山上的樹木虬枝招展,長出了星星新芽。山下的湖水在春風中輕輕蕩漾,一葉小舟穿梭于春光之間。 《早春圖》的畫面除了細微處有呼應,大開合處相顧盼,氣勢渾成,情趣盎然,還為觀者營造了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境界。

山水春秋畫記

《早春圖軸》局部一

山石林立,樹木疏密有致;山泉溪水淙淙而下,匯入峽谷河間。高崖樹下樓宇掩映沒在山崖叢樹河邊。

山水春秋畫記

《萬壑松風圖》 五代 巨然 200.7×70.5cm

《萬壑松風圖》描繪的是江南煙嵐松濤,礬頭重疊;深谷里清泉奔涌,溪畔濃蔭森森;沿著曲折的山脊,是一片片濃密的松林,松樹隨風搖曳,似乎能使觀者感受到陣陣濕潤的涼風撲面而來;溝壑里聚起團團云霧,緩緩地向上升騰;山瀑下置一水磨磨坊,溪上架一木橋,在這世外桃源里留下人間煙火。全圖的筆墨沉厚渾樸而不失腴潤秀雅,天趣盎然。

山水春秋畫記

《松壑會琴圖》 五代 荊浩(850-936)

斧劈皴畫出前景的山石,用細致筆法描繪前景的松柏,樹下站立兩位久違的朋友,其中一位似乎正為遠道而來的朋友感到高興,在他們右邊有一處房舍,左邊有一條小河緩緩流過,上架一橋,一位童子正肩背古琴慢慢走過來。順著河水向畫上端看,觀者會看到陡峭的山峰和被霧氣籠罩的松林。

山水春秋畫記

《寒林騎驢圖》 北宋 李成 絹本淡設色 162×100.4厘米 美國紐約大都市博物館藏

畫上古松有凌云之勢,間有枯樹寒溪,頗有意趣。松枝勁挺,松葉郁然有陰,荊棘小木無冗筆,老松勾皴兼用,刻畫細膩,筆勢蒼勁。山石僅側面作皴,上部留白并以白色略加渲染,表現(xiàn)出白雪覆蓋的效果。畫面氣象蕭瑟,境界幽深。

山水春秋畫記

《靜聽松風圖》 南宋 馬麟 226.6×110.3cm (1200) 臺北故宮博物館藏

畫面二樹高松迎風而立,枝干虬勁奇屈,枝葉飄灑,一高士悠然坐于松下,似聽風冥想,有仙風道骨之氣質,神氣舒暢。他衣襟微開,翹著左腿,姿態(tài)非常隨意而悠閑。他似乎正在凝神傾聽風拂過松針的颯颯聲響呢!這樣的意境近乎王維詩中”人閑桂花落“的況味。

將詩歌融入到畫中,使畫中的意境增強,詩與畫它們之間是彼此借鑒、相得益彰,形影相隨的。詩與畫的結合使畫面得到了內容與構圖上的平衡,兩者在一定程度上取長補短,畫面變得更加完美。畫是有形的詩,詩是無形的畫,在這一陰一陽的畫面中兼得詩意之美,情景交融,使觀者們對詩與畫的藝術有了更深的了解與感受。

山水春秋畫記

《雙松圖》 北宋 郭熙 絹本設色 155.5×101.5cm 私人收藏

畫面雙松矗立,雙松插天,高入云表,枝干龍鐘,葉茂蔭濃。其旁枯木槎枒,谷深崖陡;其下坡回巖轉,溪遠霧重。該畫尺幅巨大,保存尚佳,是震人心魄的一件高古巨制。境界闊大,氣勢壯偉,筆墨凌厲,有嶒嶸峻拔之慨,氣宇自是不凡。

山水春秋畫記

《攜琴訪友圖》 南宋 李唐(1066-1150)

山水春秋畫記

《松澗山禽圖》 宋 佚名

此圖畫風工整細膩,用筆蒼秀勁健,展現(xiàn)了自然界生機勃勃的景象。畫中的古松蒼勁,枯藤纏繞,怪石嶙峋,山泉奔流而下,水花飛濺。山鵲或凌空飛鳴,或棲止啄食于山澗之中、樹石之上,形象生動。松干用濃墨畫出,松針以花青勾染,竹葉采用嚴謹?shù)碾p鉤填色法描繪,而山石則用淡青加墨皴染,使之富有堅硬的質感。

山水春秋畫記

《歲寒三友圖》 南宋 馬遠(1140~1225)

高峰突兀,喬松婆娑,寒梅競放,翠竹搖曳,觀之有入瑤林仙境之感。該畫清初時為福建耿氏家族所得,后入清內府,上有乾隆諸璽及題詩一首。該詩被收入《乾隆御制詩》。清末時從內府流出,1956年出版于《中國古畫集》。

在中國傳統(tǒng)“文人畫”中,松、竹、梅被稱為“歲寒三友”,取松、竹、梅都可傲凌風雪,不畏霜寒之性,表現(xiàn)卓越的人格品質和氣節(jié)。蘇東坡有詩曰:“風泉兩部樂,松竹三益友?!薄皩幙墒碂o肉,不可居無竹?!庇秩缥耐嬅?、竹、石題:“梅寒而秀,竹瘦而壽,石丑而文,是三益友?!彼蓸湓缭谔拼鷧堑雷訒r就常被畫在壁障上,后世多在山水畫中運用,也有單獨畫松成幅的。

山水春秋畫記

《萬壑松風圖》 南宋 李唐 188.7X139.8cm (1066-1150) 臺北故宮博物

一片江南的煙嵐松濤,礬頭重疊;深谷里清泉奔涌,溪畔濃蔭森森;沿著曲折的山脊,是一片片濃密的松林,“豐”字形的松樹隨風搖曳,似乎能使觀者感受到陣陣濕潤的涼風撲面而來;溝壑里聚起團團云霧,緩緩地向上升騰;山瀑下置一水磨磨坊,溪上架一木橋,在這世外桃源里留下人間煙火。畫家雖采用北宋山水作品的全景式構圖,便取景的視點已拉得較近,用質實堅重的大斧劈皴表現(xiàn)巖石的方峻峭硬,加之用墨濃重,很好地表現(xiàn)出山水的壯美,給人以很強的視覺震撼。

山水春秋畫記

《林下鳴琴圖》 元 朱德潤 (1294-1365)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

近景主樹幾占全幅的一半,畫樹皴石墨色濃郁,描寫細膩,隔水對岸的山石林木則盡量簡化,層層推遠,大部份隱于嵐霧之中。使畫面形成細密繁復與疏朗松秀的對比。利用濃淡墨色相間,簡化物象,使畫幅更形開闊。在筆法線條變化上,樹用中鋒細筆,勾勒坡石取筆側臥成勢,起頓間,產生粗細變化的線條趣味。

山水春秋畫記

《雙松圖》 元 吳鎮(zhèn)(1280-1354)

全作的筆力雄勁,墨氣沈厚,有一種平淡天真的韻致。雙樹擎天而立,樹後有一條蜿蜒的溪流漸漸地向後推延,幾戶房舍坐落在岸邊,空間深邃。畫中檜樹的枝枒糾結,仍然保存了李成、郭熙畫樹的風貌。樹皮以長披麻皴來表現(xiàn),筆法又和董源、巨然相似。坡岸多作礬頭,也是董巨山水畫的重要特色。

山水春秋畫記

《霜浦歸漁圖》 元 軸 唐棣 絹本設色 144X89.7cm(約1287~1355年)

風景林木窠石、峰巒起伏,有高遠、深遠、平遠山川之勝。畫面嵐霧橫隔,虛淡杳遠。巨石下緣近水處不施勾皴,形成上豐下銳,并狀水氣空蒙。背景用淡層層托染,墨色豐郁,使主景更顯突出。此畫以工筆為主,而又有多種變化,運思布局細密精整,法度嚴謹,筆墨豐潤,有雄偉的氣勢。畫面取近景布局,林木參天,窠石流泉,人物刻畫細致,樹石筆法遒勁秀潤,皴染細潤、筆法堅法,山石質感極強,呈現(xiàn)較多郭熙畫法遺風。

山水春秋畫記

《松溪釣艇圖》 元 朱德潤 31.5X52.6cm (1294-1365)

坡石間一株古松傍岸,老干盤屈勢若虬龍。松旁雜樹、小草相襯。松前湖面空曠浩渺,遠山一抹,遙接天際。一葉輕舟載三人緩行于湖中,打破了畫面的沉寂。圖中松樹用筆尖勁爽利,坡石皴法婉和溫潤,濃淡有致。人物用白描法,筆簡神完。畫風學李成和郭熙又有己意。

山水春秋畫記

《松蔭會琴圖》 元 趙孟頫 立軸 絹本設色 136.5X61 (1254~1322)

此圖風格承北宋青綠山水畫風。石邊水畔,古松虬曲偃蹇。高士撫琴動操,知音端坐聆聽,悠然神會。侍童側立,神態(tài)專注。遠山坡勢平緩,漸入煙靄。圖以青綠設色,坡腳敷以赭石。

山水春秋畫記

《鷹檜圖軸》 元 張舜咨 絹本 設色 147.3X96.8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黃鷹獨立于古檜樹上,昂首還眺,目光咄咄。樹下頑石小樹成趣。用筆工細,設色妍麗。檜樹和山石用兼工帶寫的筆法,于蒼古之中又見清潤之致。畫面注重寫實,傾向于裝飾,將工筆與粗放結合起來,較為體現(xiàn)出宋、元時期花鳥畫的特點。

山水春秋畫記

《幽澗寒松圖》 元 倪瓚 59.7X 50.4cm (1301-1374) 臺北故宮博物院

倪瓚的山水畫秀麗、清幽。他作畫喜用干筆皴擦, 以側峰著紙, 稚嫩中見蒼老, 簡淡中見厚重。焦墨只用在點苔或寫景樹叢?!队臐竞蓤D》近乎正方形的幅面和平面的取景方法,將通常所畫的寬廣水面壓縮成一條溪流,從前景緩緩流過。畫中所展現(xiàn)的是幽靜清涼的景色,而這正是倪瓚心目中的寧靜有序、遠離塵囂的理想環(huán)境。此畫山石墨色清淡,筆法秀峭,干凈利落而富于變化。松樹取蕭疏之態(tài),筆力勁拔。

山水春秋畫記

《古木寒泉圖》 明 文徵明 (1470~1559) 臺北故宮博物院

一棵松樹及一棵柏樹依靠著生長,柏樹的枝干張牙舞爪、松樹則兩干并伸,直上云霄。背景的石壁跟兩樹緊貼著,幾乎都沒有留白的地方,最高處飛泄出一道瀑布,使繁復的畫面頓時清爽起來,相當高明。

山水春秋畫記

《仿郭熙山水圖》 絹本 水墨設色 167.5X106.9cm(瑞典)斯德哥爾摩東方博物館)

秋江邊,千巖競秀,白云縈繞,樹林垂蔭,樓臺掩映。平靜的江面上,閑暇的船夫正在聊天,一群水鳥輕快地掠過水面,境界靜謐恬適。畫風工致而不乏靈動秀潤之氣,有宋代院體山水之遺風。

山水春秋畫記

《山水圖》 明代 杜瓊 立軸 紙本設色 122.5X39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在金秋的時節(jié)山巒層疊,林木茂密,構圖高深幽邃,繁密樸厚。山石用小披麻皴,筆法圓渾,設色以淺降為主,突出了和煦溫暖的秋景山野閑適醇厚之美。

山水春秋畫記

《山水圖》 明 宋旭 立軸 紙本 設色 327.9X106.8cm 上海博物館藏

峰巒樹林,蒼勁古拙,行筆勁秀,嘗繪白雀寺壁,時稱妙絕。本圖中流溪蜿蜒曲折,兩岸叢樹環(huán)抱,青松挺立,密樹中虛閣臨流,巨峰凌空,輕云飄零,飛瀑扶搖,全景廣闊深遠,氣象萬千。全幅秀逸古拙,蒼勁挺秀之山水風格。

山水春秋畫記

《山水圖》張復 立軸 絹本設色 161.5X89.5cm 煙臺市博物館藏

群山之間,樓閣高架于溪流之上,幾參天古松臨溪而立,松下一老者籠袖信步,二童子其后跟隨。布景繁密,筆墨秀潤,設色清麗。

山水春秋畫記

《山水圖》 趙左 立軸 紙本 設色 131.3X38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畫遠山數(shù)重連綿,煙靄彌漫。中景蘆荻數(shù)叢,碧波蕩漾,孤船一艘,有高士盤腿而坐船頭,執(zhí)竿垂釣。近景江岸雜樹垂柳,茅屋深藏,有文人正專注攻讀。畫面筆墨秀雅,意境幽深。

山水春秋畫記

《山水圖》 徐枋 立軸 紙本 水墨 98.5X41.7cm 天津藝術博物館藏

山勢崔嵬有雄氣,遠山重疊而秀潤,林木森然郁茂,山溪源遠而流長,近山空亭,渺無人跡??諘绲?,意境清幽。富有江南山水之美,用筆極整飾工致,墨氣淹漬明凈。

山水春秋畫記

《山水圖》 黃鼎 立軸 紙本水墨 119.5X40.5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畫重巒疊嶂,叢樹密林,山溪匯合,沿溪樹林間舍人家掩映其中。布置精心,境界幽曠,筆墨蒼勁。

山水春秋畫記

《山水圖》 顧符稹 立軸 紙本設色 121.5X79.8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作遠山層疊,云漫山腰,襯映山村。山下有耕者種田,江中有漁夫捕魚。近處江邊在高樹坡石掩映中,隱現(xiàn)數(shù)幢幽雅的重樓矮屋,有幽人逸士活動其中,具有濃麗的山居生活氣息。布局清曠,筆法工整而有瀟灑之趣。

山水春秋畫記

《山水圖》 張宗蒼 立軸 紙本設色 144.6X75.3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畫面近景中坡石林立,雜樹遍山,姿態(tài)各異。一條山間小路順著錯疊的山坡蜿蜒而上,經(jīng)過山道邊的草亭,伸向密林消失在云煙霧色中,把觀者帶入幽境。隔云霧、樹林,鋪排一片廣闊平靜江面的構圖,水天一色、蒼茫遼遠、一望無垠,烘托出天高云淡的氣勢。湖面上,一舟楫正泊于山崖之下,一位隱匿山林雅士,置身于這郁茂清幽的夏山之中,傾聽著那遠瀑近泉交錯之音,悠然自得間忘卻了行船。此畫為豎構圖,布局巧妙,層次井然,疏密有致。用筆穩(wěn)重健勁,筆墨枯潤蒼郁;山石用荷葉皴皴畫而成,再以焦墨點苔,稍加淡赭暈染。筆情墨韻之間自得蒼郁秀雅之氣。

山水春秋畫記

《山水圖》 劉彥沖 立軸 紙本設色 137X49.6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群峰叢林,平湖茅舍,呈秋天景色。峰下煙云出沒,湖邊小船???,富有一定的生活氣息。用筆峭秀清蒼,是劉氏代表作。

山水春秋畫記

《仿黃鶴山樵山水圖》 謝時臣 立軸 紙本水墨 58.9X31.3cm 南京博物館藏

寫溪山勝境,山嵐層疊,丘壑玲瓏,棧道盤旋延伸,樓閣亭軒錯落,士人童仆其中,還有霧氣升騰,飛瀑直瀉,湖光粼粼。畫山石用解索皴,點苔用渴墨,皆為黃叔明筆法。此圖布局稠密,筆勢縱橫,墨色淡雅,清麗瀟灑。此圖為謝時臣的細筆山水佳作。

山水春秋畫記

《山水圖》 北宋 李公年 立軸 絹本設色 130X48.4cm (美)普林斯頓大學美術館藏

畫遠山數(shù)重連綿,煙靄彌漫。中景蘆荻數(shù)叢,碧波蕩漾,孤船一艘,有高士盤腿而坐船頭,執(zhí)竿垂釣。近景江岸雜樹垂柳,茅屋深藏,有文人正專注攻讀。圖筆墨秀雅,意境幽深,代表了趙左的繪畫風格。

山水春秋畫記

《雨景山水圖》 孫克弘 立軸 紙本 設色 171X72cm 廣東省博物館藏

圖中畫遠山霧靄,近樹清波,板橋屋舍,點綴其中。用筆圓潤,墨色渾厚,表現(xiàn)了春天的雨后景色。此圖自題詩云:“僧房十日掩紫關,閑看浮云自往還,無限天機心會得,起來磨墨寫房山?!比娗楫嬕?,皆含仿米之意。

山水春秋畫記

《九夏松峰圖》 明 董其昌(1555-1636)

董其昌山水,師法董源、巨然、黃公望、倪瓚等,以書入畫,筆致清秀中和,恬靜疏曠;用墨明潔雋朗,溫敦淡蕩;在筆墨、造型、意境等方面建立了獨特的山水畫符號 ;這種符號給人平和天真的感覺,細細品味,則意趣悠遠。

山水春秋畫記

《松 壑雲(yún)泉圖》 明 宋旭 絹本設色 141X63cm (1525-1606) 山東省博物館

構圖疏朗開闊,墨色蒼潤簡括,色澤典雅富麗。繪群山疊嶂起伏,山頭蒼松點翠,峰巒簇聚,山中白云繚繞、坡谷幽澗,仿佛仙境。懸泉瀑布飛流直下,依山勢而下匯成溪泉;臨溪水建有木屋一間,中有一人作臨窗觀景狀。溪水上有拱形木橋,橋邊有羈旅行人,景致動靜結合,相映成趣。

山水春秋畫記

《松溪漁隱圖》 明 藍瑛(1585-1666)

山水春秋畫記

《松蔭高士圖》 明 唐寅 立軸 水墨紙本 (1470-1523)

山水春秋畫記

《長松五鹿圖》 明 戴進(1389~1462)

高聳的森林中,有五只鹿遨游其間,小溪由前景直到松樹林的盡頭。遠景的高山,云煙飄渺,情境與近景形成了明顯的對照。構圖的空間安排上,近景的松樹非常高大,高度幾乎占畫面的一大半;另外,占畫面二分之一 的上半部則是遠景的山叢,遠、近兩景以云霧隔開,中景幾乎消失。實與虛、動與靜、繁與簡之協(xié)調對比,極是活潑有趣。

山水春秋畫記

春山讀書圖元王蒙(1308-1385)

畫松林中茅屋數(shù)椽,有士人讀書其間,水邊茅亭里又有閑坐觀賞之士,環(huán)境十分幽靜。用筆凝練飛動,沉著有力,山石苔點全學巨然用破筆點出,益見山容的渾厚蒼茫。

山水春秋畫記

《仿巨然山水圖》 清 吳宏(1615-1680)

山水春秋畫記

《仿松雪溪山仙館圖》 清 王鑒 78×39cm

王鑒精通畫理摹古尤長,凡四朝名繪見輒臨摹,務肖其神而后已,故其筆法度越凡流,直追古哲,而于董巨尤為深詣,皴擦爽朗嚴重,暈以沉雄古逸之氣,誠為先民遺矩,后學指南。

山水春秋畫記

《黃海松石圖》 清 弘仁 (1610-1664)

山之陡峭,構圖重心偏向左面,右面以兩峰頭與之呼應,石之凹凸處略施淡墨烘染。虬松橫出石隙,突出山之險峻。弘仁以渴筆焦墨勾皴層巖,以濃潤的細筆寫樹,風格冷峻勁峭。以勾為主,以染代皴,很好地表現(xiàn)了山石堅硬之質感。整個畫法既有元人松靈的筆墨特點,又有宋人大山大石的壯美氣象,可謂[以元人筆墨咚穩(wěn)飼疔謁。

山水春秋畫記

《松壑鳴琴圖》 清 吳歷(1632-1718) 103X50.5cm 現(xiàn)藏 臺北故宮博物院

畫中筆法松秀,皴擦繁密,山石類披麻皴,其以淡墨暈染,濃重相宜,更加增強了畫面郁勃沉雄的氣氛。山谷草亭中端坐三士,其中一人撩撥琴弦。高巖濺瀑,寓高山流水,相交知音。整個畫中景物郁勃繁密,巍峨沉雄。而其構景縈回曲折,山石形體云翻霧動,加上一鳴琴的情節(jié),更使畫中似乎流動著空谷回響,松聲濤濤的樂聲。

山水春秋畫記

《松石牡丹圖》 清 朱耷 綾本設色 176x96cm 旅順博物館藏

此幅縱貫全圖畫一虬枝老干,挺拔而立的松樹,其后依次疊錯湖石、牡丹。所畫松樹意在突出其主干,以淡墨皴擦,湖石以濃墨暈染,牡丹則用設色沒骨法。“畫如其人”。疏放灑脫、痛快淋漓的寫意水墨是朱耷他痛苦心靈的跡化。他的畫繼承了明代徐渭的寫意傳統(tǒng),筆致縱放,睥睨天下。

山水春秋畫記

《松溪草堂圖》 清 吳宏 絹本,設色, 160.5 79.9cm 南京博物館藏。

此畫真實地描繪了江南仲秋時的水鄉(xiāng)風情,遠處山巒起伏,新篁雜生,煙霧蒙蒙,整幅作品設色清淡,生動細致地描繪出了秀美的江南山水景色,落筆大膽而收拾嚴整,筆墨蒼秀,厚重勁健,山石用皴擦苔點之法,水墨暈染,濕潤而富有生機。

山水春秋畫記

松溪茅屋圖 清 王翚(1632-1717)

蒼松獨立,翠竹數(shù)竿,矮屋一椽,圍短籬,繞清流,一士人在綠筠、碧水、青山映照間啟戶讀書,屋外孤鶴徘徊,回顧主人,仿佛若有所待。俗客不到,松竹之聲皆寂,天空水闊,意境清遠靜寂,故筆墨亦清淡無燥色。

山水春秋畫記

《松下高士圖》 清 石濤(1630~1724)

山水春秋畫記

《夏五吟梅圖》 清 王翚(1632-1717)

即盛夏山中茅亭之內,一高士正在詠梅。但此梅究竟是梅花之梅還是梅子之梅就不得而知了。若是梅花之梅,則是在夏天想冬天;若是梅子之梅,則是思梅止渴。皆有趣。“夏五”有兩重意思:一是比喻文字有殘缺。二是三伏天之意 。 此圖畫成時王翬已是83歲高齡,線條細若游絲,勁如屈鐵,筆力老練純熟,畫風細潤明快,融合了眾家筆法之長。

山水春秋畫記

《仿石濤秋山遠眺圖》 張大千

淺絳畫法,近景巨石突兀,間有雜樹。山坳間有房屋數(shù)間,橫豎不一,掩映于竹林之中。路邊之水,風平如鏡,萬籟俱寂。該圖系用“三遠”之一的高遠法所畫,鳥瞰山川,視野開闊,極目遠眺,意境深邃。

山水春秋畫記

《醉翁亭記》張大千

中國古代繪畫是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主要組成部分,有著悠久的歷史傳承和文化淵源。而山水畫則占有至關重要的地位與作用,人們從山水畫中可以體味到畫家們對意境獨具匠心的創(chuàng)造,而意境在中國的傳統(tǒng)繪畫藝術中是表現(xiàn)美的不可或缺的因素,乃是山水畫的靈魂。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