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膠唱片最重要區(qū)別于CD的很大不同就是在于版次的鑒別。我開始聽黑膠唱片也不過3-4年的時間,所以也不是知道的非常清楚,如果不分label版次的話跟不懂黑膠唱片沒什么區(qū)別。在CD的世界里,都知道有正價,中價,廉價版,歐版,美版。也會按照時間分版,但是黑膠唱片要復雜的多很多。我也簡單的談談我所知道的小知識,寫在日記里,方便有興趣的朋友查閱,和老鳥們添磚加瓦,補充不足和糾正錯誤。
黑膠唱片是在20世紀占統(tǒng)治地位的音樂格式。黑膠又稱LP,long play, 是立體聲黑色賽璐珞質(zhì)地的密紋唱片.1948年開始,33又3分之1轉(zhuǎn)的唱片發(fā)行,經(jīng)過幾年的發(fā)展,單面可錄音時間將近30分鐘,比以往長了很多,故以Long-Playing稱之。相對的,以當初的科技狀況,有所謂的“SP”,即Standard-Playing,每分鐘是78轉(zhuǎn)?,F(xiàn)在通行的唱片幾乎都是33轉(zhuǎn),所以黑膠唱片就被直接稱為“LP”。 LP唱片一般按照轉(zhuǎn)速分為33又三分之一轉(zhuǎn)(簡稱33轉(zhuǎn)),45轉(zhuǎn)和78轉(zhuǎn)。市面上大部分唱片屬于前兩者。按照大小分一般有10寸和12寸,一般45轉(zhuǎn)唱片有很多是10寸唱片。
首先先說一下所謂的“炒蹦豆”聲。
在我看來“炒蹦豆”聲音是指在播放黑膠唱片時候由于唱片表面靜電和唱片不潔而發(fā)出的聲音,和錄音本身沒有關(guān)系。聽到的“沙沙聲”是錄音本身的低噪。所以在CD唱片上是不會有這種“爆豆”聲音。當然,CD唱片播放異常時候也可以有一種噪聲,但是和這個“崩豆”不是一回事。如果講靜電“完美”屏蔽,效果很干凈,相當完美。
第二就是所謂的頭版唱片以及再版唱片和其他公司84年至今轉(zhuǎn)錄母帶所生產(chǎn)的CD唱片
頭版黑膠唱片是指(私以為)是用原始母帶,或者子帶(開盤磁帶等)經(jīng)過直接處理而生產(chǎn)出來的黑膠唱片。第二版,則應用首版唱片銅板壓膜,用銅板在復制的唱片。而以后的版次大致同理。而轉(zhuǎn)錄成CD的唱片也是又母帶或者子帶完成,但是CD是1984年才正式出現(xiàn)或者說是大規(guī)模投入市場。所以從1950年錄制的母帶到了1984年,也大致跨越了30年。原始的母帶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老化,變質(zhì),掉落磁粉或諸多原因產(chǎn)生或多或少的損失,有時候這些損失還相當可觀。而在此后,一些以翻錄老錄音出名的公司,如大T,奧菲歐,從原始公司買過版權(quán)后,制作CD發(fā)行。在此過程中,為了彌補時間在母帶上的痕跡就用了后期技術(shù)的處理,修補,減噪,降低交流聲等等手段讓錄音顯得更加清晰。但是這并不真實,只是取悅了聽眾的耳朵。在處理和修補的同時,原始的聲音也相應得到了改變。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在EMI公司發(fā)行的CD和同樣又大T發(fā)行的CD聲音的感覺會有很大的區(qū)別,有很多朋友認為大T轉(zhuǎn)錄的東西更加順耳,其原因便在于此處。
進入正軌,簡略介紹幾家著名的古典音樂唱片公司所發(fā)行的黑膠唱片的label標志。我綜合了網(wǎng)上能找的一些圖片,還有我自己的一些圖片,來源很多沒法標注,只能感謝原發(fā)部者,本人在此總結(jié)合并以及加油添醋。
在早期著名的唱片公司有Deutsche Grammophon Gesellschaft(DGG)、Decca Record Company(Decca)、Electric Musical Industrial(EMI)、Mercury Records(Mercury)、RCA Victor(RCA)、Columbia Graphophone Company(Columbia)等。而后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這些唱片公司之間也有過合作,有過競爭,也有過吞并。也有很多商標的變換,最著名的例子當屬那一只叫NIPPER的小狗,DGG,EMI和RCA公司都先后使用過小狗。但是現(xiàn)在大多的CD上只有EMI和RCA公司的唱片才會出現(xiàn),因為在60年代,MEI和RCA公司達成協(xié)議,在美國,EMI不得使用小狗,所以出現(xiàn)了美版小天使商標。在歐洲,不得RCA公司使用,所以在歐版的RCA唱片上也看不到小狗。
第一彈 德意志百年老店——德國留聲機公司Deutsche Grammophon Gesellschaft,簡稱DGG
DGG于1898年創(chuàng)立。1900年,DG、Orpheus Musikwerke GmbH of Leipzig、The Gramophone Company of London三家公司互相擁有各個公司的股權(quán)。也就是在這個時期到1949年郁金香標志出現(xiàn)之前,DGG公司出版的唱片是帶有小狗標志的。1937后,DG由德意志銀行和德律風根公司接管,被接管重組后的公司稱為Deutsche Grammophon Gesellschaft GmbH(DGG)。而后西門子公司和Halske AG收購DGG所有的股份,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jié)束后,DGG因為德國戰(zhàn)敗而喪失了'留聲機小狗'商標在英、美兩國的商標擁有權(quán),而后便出現(xiàn)了那個非常著名的郁金香標志。而后在1952年DGG和飛利浦合作,成立了寶麗金——所以在很多黑膠唱片中常常會出現(xiàn)同一錄音在不同公司出現(xiàn)的情況:帶著飛利浦標簽的CBS的瓦爾特錄音,帶著CBS標簽的克倫佩勒在EMI的錄音,原因同上,都是在那個相互合作的時期的產(chǎn)物。最后在1998年,寶麗金被環(huán)球收購。
大禾花版(大花) DGG單聲道大花
DGG立體聲大花
大花是指DGG公司在1958-1970年之間生產(chǎn)的唱片,一般都是大花版。DG在CD時期發(fā)過一套“大禾花 ”些列唱片,廣為愛樂者所熟知,起初是這段時間內(nèi)錄制的唱片轉(zhuǎn)錄,后來就陸續(xù)添加了其他時期的唱片,在這個系列的第一百張唱片便是小克萊伯的勃拉姆斯第四交響曲。這個張唱片已經(jīng)不是這個時期的了,只是DG在“搞噱頭”而已(也有說笑言的成分)。 紅頭大花
再有一個非常出名的東西——紅頭黃標。什么是紅頭黃標——DG公司某些錄音因某段時間內(nèi)版權(quán)問題的關(guān)系只能在某一區(qū)域里銷售,于是就有了紅頭大荷花的包裝區(qū)別,所以,紅頭大荷花就比普通大荷花少多了,因而造成了誤解。還有并不是紅頭黃標就是那個時期生產(chǎn)的。黑膠唱片可以分為原產(chǎn)和復刻兩種。復刻黑膠在封面上仍然會保留原來的樣子,但是在label和唱片的重量上會有很大差異。同一個封面,也會出現(xiàn)不同的唱片版次。
而且同樣的錄音在早期會發(fā)行兩種制式的錄音——立體聲版和單聲道版。舉一個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卡拉揚和理赫特合作的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xié)奏曲。 單聲道大花版 理赫特 卡拉揚 演繹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xié)奏曲
小花版 以前我轉(zhuǎn)錄上傳的這個卡拉揚的布魯克納的label就是小花
一樣是黃色商標,但外圍的郁金香簡化成一圈白圈。上方的花冠標縮?。ǖ^復雜),公司名稱也簡化為:Deutsche Grammophon(DG)。一般為70年之后的生產(chǎn)的唱片。還有其他些列唱片的專有l(wèi)abel。但大致上是分兩種,還有一種是白色label,那個我沒見過實體唱片,就不多言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網(wǎng)上搜搜資料。
還有個別系列特發(fā)的label標志,比如這個 DGG公司常見的label差不多就這些,還有一些很少見的,就不說了,等我哪天買到了在加上。
第二彈
美利堅唱片鼻祖——哥倫比亞唱片公司Columbia公司
哥倫比亞唱片公司的唱片label大致分為單聲道版和立體聲版,在1968年之后單聲道版本基本停產(chǎn)。 立體聲的CBS唱片在模擬錄音時期基本上就是大體的三種形式——六眼版,兩眼版和無眼版。很著名的布魯諾瓦爾特的貝多芬第六田園,就曾經(jīng)發(fā)行過報紙版,后來SONY公司發(fā)行了CD,大賣特賣,很多人以為是首版,其實并不是。報紙版是第二版居多,也就是兩眼版,在此之前這個錄音還發(fā)行過六眼版,才是首版版次的label。 單聲道時期的哥倫比亞標志
單聲道時期唱片的發(fā)行時間大約是在1948年到1955年。六眼版大至分成三種——灰色封底,白色封底和紅色封底。六眼版唱片的發(fā)行時間大致是在1958年到1962年。62年到68年普遍使用的是兩眼版。而到了70年代則為無眼版。80年代sony公司收購之后,CSB貼上了日本標簽,一些唱片有發(fā)行過日本版的獨立label。
這張瓦爾特唱片是六眼版label 至于之后的數(shù)字錄音時代的唱片label我不太清楚,因為沒買到過。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上網(wǎng)上搜搜資料。
米特洛普洛斯的就屬于這一時期
最常見的六眼版,俗稱大六眼 cbs兩眼
以前上傳過的瓦爾特在CBS的貝多芬第七的70年代再版就是無眼版 70年代無眼版CBS唱片
在80年代SONY收購了CBS后,出現(xiàn)了日本版的label 第三彈 歷史的飛躍——RCA Living Stereo
Living Stereo系列發(fā)行正值錄音的黃金年代,不論從詮釋,錄音,刻片質(zhì)量都是RCA顛峰時期的代表作,也是公司當時的主流。RCA和CBS是美國境內(nèi)最強大的兩家唱片公司。彼此之間如同水火的態(tài)勢自是不言可喻,不過也因為競爭太過惡性,導致在80年代之后,RCA被德國BMG集團并吞,CBS被日本SONY收購,雙雙走入歷史。RCA Living Stereo唱片的第一版是在酒紅色的商標紙上,印著留聲機小狗。小狗是略帶些顏色的灰白色,而且在此logo的背后有一塊暗紅棕色的陰影,這就是知名的影子狗的由來。這只很值錢的陰影狗大約發(fā)行在1958年至1964年間,時間不算很長,不過幾乎囊括了RCA的精華。 影子狗
白狗
之后的第二版,商標紙的紅色更為明亮(亮紅色),logo雖然不變,但可愛的Nipper變成了非常顯眼的純白色(有點慘白),而且背景的陰影也不見了,所以一般稱之為白狗。這只白狗發(fā)行到什么時候倒是不很確定,不過時間也不長就是了。
rca的label也相當復雜,但是簡單的可以歸結(jié)成三種——影子狗,白狗和無狗標label。單聲道影子狗大約發(fā)行與1954-1955年,而單聲道白狗則在1954-1958年左右。最經(jīng)典的立體聲影子狗1958-1965年之間。 RCA無狗版唱片
還有一種是不帶狗標的rca,大約出現(xiàn)在1969-1977年之間。此外,一些英國版的現(xiàn)場立體聲系列也沒有狗標。如前所屬——在歐洲不允許RCA公司使用狗標。英國版Living Stereo唱片的第一版有暗紅色的商標紙(簡稱:紅標,red label),印著銀色的字體。在12點鐘方向則是以一個銀色的圓圈(大約1英吋)中寫著大寫RCA的logo來代替。第二版,商標紙變成橘色(簡稱:橘標,orange label),logo雖然不變,但變得較小,且為黑色。
另外的70-80年代中期出現(xiàn)了另外一種label,小狗的顏色已經(jīng)和本身融為一體,并不為單純的小白狗,而是只有一個形狀。
而在同一時期的日本版living stereo系列唱片則出現(xiàn)了一另外一種label
第四彈 大場面的完美詮釋者——DECCA
decca公司向來以錄制大場面,大交響樂團,歌劇等出名著稱——最具代表意義的便是索爾蒂爵士在旗下錄制的圈套的瓦格納的尼伯龍根指環(huán)。 喬治·索爾蒂指揮的瓦格納指環(huán)中的齊格弗里德 為大decca的label
一般來說,DECCA的唱片并不難區(qū)分??鄢渌匕l(fā)的系列外,主要是SXL系列。這個系列除了又可依照編號分成早期的SXL-2000系列與較晚期的SXL-6000系列外,在商標的辨識上可簡單區(qū)分為大DECCA與小DECCA兩種。 大DECCA 小DECCA
大DECCA的商標約使用到1968-9年,或者是到SXL-6450左右,之后便改成了第二版的小DECCA。同樣一個錄音,大DECCA版總要比小DECCA版貴上好幾倍,不過有些人認為,六十年代晚期的黑膠品質(zhì),要比六十年代初期更好,而且同樣都是在品質(zhì)優(yōu)良的英國廠生產(chǎn)的,所以認為小DECCA其實還更值得買。
還有一種常見于7寸45轉(zhuǎn)黑膠唱片上的DECCA標志。DECCA唱片label封底顏色不同有時候是代表唱片內(nèi)容的分類,有時候是代表壓盤地點的變化。但是都會注明:荷蘭壓片,英國或者是日本。 坎伯利演奏克萊斯勒一張DECCA7寸唱片。
左側(cè)為單聲道版本,右側(cè)為立體聲版本
和留聲機小狗的情形一樣,當英國的DECCA想要前往新大陸發(fā)展時,赫然發(fā)現(xiàn),原來在美國已經(jīng)有人注冊了DECCA的商標,所以不得已好改成以LONDON為名發(fā)行唱片。美國DECCA則以倫敦標志出現(xiàn),大致也分為大倫敦和小倫敦
小倫敦 大倫敦
其實不管是大小LONDON,也都是在DECCA的英國廠壓片的,所以品質(zhì)上并不較DECCA為差。一些經(jīng)典級的錄音,LONDON版更是只有DECCA版的好幾分之一價格。在品質(zhì)無庸置疑的情形下,其實這是很劃算的搜藏系列。 馬澤爾演繹柏遼茲的羅密歐于朱麗葉 此版唱片為小倫敦label 另外注明——倫敦并不等于美版DECCA
第五彈 自然之道方為真——飛利浦唱片 PHILIPS
飛利浦唱片公司一向以錄制室內(nèi)樂而聞名。飛利浦與公司的黑膠label是最簡單的一個公司了。而且在其前中時期就已經(jīng)奠定好了因為在編號及卷標上已經(jīng)比較有規(guī)則可循了,唱片版次,錄音時間,轉(zhuǎn)數(shù)也很明確,所以我們可以把這段時間發(fā)行的PHILIPS唱片依照年代(這是大略性的分法)分為五個時期:
1965-1970年:標簽底色:暗紅色,矩陣右上角的標示:雙圈(這是自立體聲唱片發(fā)明以來,用以代表立體聲的通用標志,是兩個交錯的圓圈,以和單聲道的倒三角形標志區(qū)別。 編號8xxx的唱片基本是這個樣式,只是顏色有深有淺的不同
1970-1975年:唱片編號:主要是 6500 xxx 系列,標簽底色:紅色 常見于6xxx的唱片,為淺紅色封底 1975-1980年(早期,中期,晚期):唱片編號:是 9500 xxx 系列最早期發(fā)行的很少一部份。 此張科林戴維斯演繹的浮士德的沉淪便是在此一段時期內(nèi)出品的唱片
PHILIPS最值錢的東西要算是在錄音黃金年代(大約從1958到1964年)間發(fā)行的一些經(jīng)典的立體聲唱片了。這是在唱片及封面上有一個弧形的HI-FI STEREO字樣的系列。 過了這段時期后,就已經(jīng)進入了DIGITAL時代了。在數(shù)位時代早期,仍沿用最后一種矩陣標簽,不過不久后編號及標簽就又都改變了。
有著HI-FI STEREO標簽的PHILIPS唱片并不多(發(fā)行時間很短),能夠好好保存至今天的更少,所以更增它的價值。
第六彈 唱片產(chǎn)業(yè)的巨子——百代唱片EMI公司
EMI的古典音樂唱片,主要可以分成四個體系:英國的HMV (HIS MASTER VOICE) ASD及SAN、COLUMBIA SAX、美國的ANGEL、CAPITAL。 這個公司的唱片label太復雜了。就選幾個比較著名的label說一下吧。
HMV系列郵票狗label
相關(guān)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