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地王”約翰是亨利二世第四個兒子,也是最小的一個。在他出生時就受到父親亨利二世的喜愛,但是由于安茹家族的封地之前已經(jīng)被幾個兄長分封殆盡,因此,約翰剛開始并沒有得到封地,所以,被冠之以“無地者”((John Lackland),所以說失地王約翰這個翻譯法有失公允,但是很可惜的是,這個綽號如同他頭上揮之不去的詛咒,伴隨了他的一生。 英國對于失地王約翰的畫像如此猥瑣,這在其他君主身上很難看到 約翰是理查的幼弟,按照史書描述此人生得五短身材,性好猜忌,心胸狹窄,其性格之復(fù)雜多變,實在難以一言以蔽之。說實話,對他外貌的描敘,很可能言過其實,把反面人物臉譜化是各個國家寫歷史的通病。 約翰即位1199年,勇武善戰(zhàn)的英雄國王理查,英年早逝,理查一世到死沒有生育,能夠有資格繼承王位的就只有理查德的四弟約翰以及三弟杰弗里的遺腹子阿瑟。理查德一世生前曾經(jīng)立下遺囑,當(dāng)他去世之后,阿瑟會成為王國的繼承人,但是,就在他臨終前的那一天晚上,他的母親埃莉諾陪伴在他身邊,勸說理查德將王位傳給約翰。雖然遺囑在王位繼承時具有關(guān)鍵的法律效應(yīng),但是對于歐洲封建社會的“立長”原則,嫡子嫡孫繼承王位的合理性要大于叔父們繼承王位的合理性。
理查德去世的消息傳出去之后,金雀花歐洲大陸領(lǐng)土的貴族們普遍支持阿瑟,安茹,緬因,都蘭,布列塔尼的貴族公開擁護阿瑟的繼承權(quán),尤其是布列塔尼地區(qū)。一來是因為阿瑟的領(lǐng)地就在布列塔尼,二來布列塔尼地區(qū)的人們對海峽對岸的英格蘭人并沒有什么好感,可以說“歧視”英格蘭人。而在金雀花王朝的英格蘭本土,約翰獲得了支持,在約翰之后,金雀花王朝的行政中心也逐漸轉(zhuǎn)移出歐洲大陸,遷到了英格蘭本土上。約翰的母親愛琳娜盡管不怎么喜歡這個孩子,但畢竟是自己的骨肉,她總在金雀花王朝關(guān)鍵的時刻出現(xiàn)在歐洲各國的宮廷當(dāng)中,幫助金雀花渡過一次又次一次難關(guān);同時,金雀花王朝的三駕馬車——坎特伯雷大主教沃爾特,威廉·馬歇爾,大法官杰弗里·菲茨此時都聚集在約翰的王宮之內(nèi),盡心盡力地幫助約翰運轉(zhuǎn)著金雀花王朝的一切事務(wù)。
至于那金雀花朝的克星,法國國王斐利二世,惟恐那金雀花朝天下不亂,趁機挑事。他反對約翰,卻支持亞瑟。他封亞瑟為騎士,并將女兒許配給他,借此挑撥約翰的侄子亞瑟與約翰對抗。 約翰搶在亞瑟前面,先于四月宣布為諾曼底公爵,復(fù)于五月加冕為英國國王(1199-1216年在位) 斐利和約翰兩個人曾經(jīng)勾結(jié)在一起共同反對獅心王理查,此時沒有了共同的敵人,二人就自然開始為了各自的利益大打出手。1202年,法王斐利二世宣布,沒收英王約翰在大陸的一切領(lǐng)地。于是約翰立即出兵與法軍交戰(zhàn)。不過,約翰力氣沒有脾氣大,他脾氣不小,但是卻沒有乃兄獅心王理查的本事,形勢漸漸不利。 歷史上,但凡外戰(zhàn)外行的家伙,內(nèi)戰(zhàn)似乎就很內(nèi)行。約翰打不過法軍,對付自己的侄子可是一把好手。他率軍向小亞瑟發(fā)動突然襲擊,一舉將小亞瑟和追隨他的二百多貴族擒獲。 約翰虐待被俘的貴族,餓死了其中二十多人。更令人發(fā)指的是,約翰在酒后,殺了小亞瑟,沉尸塞恩河。不過,內(nèi)戰(zhàn)的勝利,不但沒有幫約翰保住他的領(lǐng)土,反而加速了帝國的分崩離析。 約翰的倒行逆施,激怒了支持小亞瑟的安茹,曼恩,和布列塔尼的貴族們,他們憤而投靠法王,全力支持法軍對約翰作戰(zhàn)。于是法國國王斐利二世趁機率領(lǐng)法軍攻占諾曼底,奪取曼恩,拿下安茹,席卷普瓦都,大片大片的領(lǐng)土落入斐利二世之手。 喪權(quán)辱國的勒古萊條約1200年初,斐利二世和約翰簽訂了對于英國來說喪權(quán)辱國的《勒古萊條約》,腓力二世不費一兵一卒,也不需要出讓任何利益,就剝奪了金雀花王朝在大陸上的巨大利益,外帶勒索了一筆不菲的現(xiàn)金,這筆錢后來都成了法國對英國用兵的軍費。更關(guān)鍵的是,通過這個條約,諾曼底的戰(zhàn)略要地盡歸法國所有,以后腓力二世或其繼任者什么時候想繼續(xù)攻打諾曼底,英國想防守都是相當(dāng)困難的。如果不知道背景,還以為法國強大,英國弱小,或者英國打了大敗仗,所以法國逼迫英國簽訂不平等條約。而實際上,英國的家底雖然被理查敗掉不少,但是相對于當(dāng)時的法國王室還是強大得多。這是一份弱國“欺凌”強國的不平等條約,在世界外交史上也是奇聞一件了! 藍色為法蘭西加佩王室控制領(lǐng)土,紅色為金雀花王朝控制領(lǐng)土 約翰四面楚歌,節(jié)節(jié)敗退。至1203年底,約翰在大陸立腳不住,狼狽逃往英格蘭。除了保有阿奎丹一隅之地,金雀花朝在大陸的大部分領(lǐng)土,都被他丟光了。約翰也因而得了個“失地王”的綽號。 至1206年,連最后的阿奎丹也丟失了。金雀花朝的領(lǐng)土,只剩下英格蘭。此后,約翰只好做了個真正的英國國王。自英吉利朝史迪文以來,尚無一個英王如此長時間地呆在英國。約翰是第一個。 倒霉的約翰并不甘心失敗,開始橫征收暴斂,擴充軍備,力圖反攻大陸。只是很可惜,他并無理查的勇武和人格魅力。理查征集軍費,英國人全力支持,而約翰要錢下面一篇民怨沸騰,估計失地王約翰也是惱火,你說人和人之間的差距咋就這么大哩? 順便說下,渡在海反攻大陸的前夕,約翰要求貴族們率領(lǐng)附庸同他一起前往。但是,總有一些不愿意隨行的英格蘭貴族,因為他們在歐洲大陸沒有領(lǐng)地,所以不愿意為此損兵折將。約翰就要求這些貴族為他們的騎士按照每人兩馬克的標(biāo)準(zhǔn)繳納盾牌金。約翰征收的“盾牌費”(scutage)2馬克真心不高,即便日后漲到三馬克(2英鎊,注意這筆錢不是每年都要繳納的)也不是很高的稅收。事實上大約相當(dāng)于當(dāng)時英國國王對出口的每12張皮革,或者每捆羊皮,或者每佛隆德羊毛的稅款(40先令)相當(dāng)于。這筆錢大致等于一個自耕農(nóng)身份的最低年收入(40先令)而已。 向教宗開戰(zhàn)與此同時,約翰還在大搞兩線作戰(zhàn),與教會也開始死磕。 1205年,理查的老忠臣坎特伯雷大主教華爾特,就是那個獅心王理查在外隨便打仗,把政務(wù)放心交付的類似諸葛亮式的人物終于去世了,這可是維持英國政局穩(wěn)定的關(guān)鍵人物。華爾特一死,繼任的坎特伯雷大主教到底選誰,或者說誰來任免這就牽涉到約翰與教皇英諾森三世的權(quán)力之爭。 英諾森三世是很有煽動力的教皇 也是約翰倒霉,他遇到的英諾森三世是個歷史上出了名的鐵腕人物,他極其反對世俗國王對主教任命的干涉,以維護教權(quán)為至高無上的責(zé)任。英諾森三世提名的新一任坎特伯雷大主教蘭頓,但是失地王約翰不鳥他。同時約翰還趁機挪用了坎特伯雷教堂高達1500英鎊的收入,并把約克大主教等一些教會人員趕出英國,致使英國一南一北兩大教堂都沒了大主教。這也算是教會和英王權(quán)利較量的開始,這也為日后的英國國教的產(chǎn)生開了個頭。 于是乎英諾森三世和失地王約翰就開始了你來我往的斗爭,先是英諾森三世于1208年三月下令停止英國教會的活動。約翰哪里肯示弱,就宣布沒收那些違抗他命令的教會的財產(chǎn)。英諾森三世針鋒相對,于1209年十月宣布開除約翰的教籍。 這在中世紀(jì),算得上是一場塌天大禍,要知道被開除教籍,在當(dāng)時的人們看來,死后一定會下地獄。你丫又不是神圣羅馬帝國皇帝巴巴羅薩腓特烈一世一樣的牛逼人物能直接殺到教宗跟前。(具體參見簡明英國全史(番外篇二):和獅心王同時代的英雄之巴巴羅薩)于是,大部分英國主教逃到國外,遠離約翰這個瘋子。有長達五年的時間,英國聽不到教堂的鐘聲,很多教堂被迫關(guān)閉。于是乎,在歐洲人看來,英國被上帝拋棄了。 于是乎到了1212年,政治上短視的約翰嘗到了苦果,陷于內(nèi)外交困的困境。英國內(nèi)部,一些貴族密謀廢黜約翰;在國外,斐利二世則全力準(zhǔn)備跨海征討約翰。 到了最危險境地的約翰,終于懸崖勒馬,停止了他的瘋狂游戲。他不得不向教皇低頭,接受蘭頓為坎特伯雷大主教,恢復(fù)被驅(qū)逐教士的職位,賠償教會的損失,他以前沒收教會的財產(chǎn),這時又都吐了出來,這還不算,他還承認英格蘭是教皇的采邑,自認是教皇的臣屬,每年向羅馬教廷繳納700英鎊的貢金。見約翰前倨后恭如此,英諾森三世才算出了這口惡氣,饒恕了他。 簽署大憲章約翰好不容易平息了和教皇的沖突,他還不消停,又打算起兵。收復(fù)諾曼底。但是,此時的英國貴族騎士們,并不支持約翰,誰都認為約翰顯然不是斐利二世的對手,貴族騎士們對他沒有信心。 約翰執(zhí)意進攻法國,但是軍無斗志,1214年二月,英軍在法國登陸,七月英軍就在布汶戰(zhàn)役中遭到慘敗。十月份英軍灰溜溜的敗回。自此約翰收復(fù)歐洲大陸失地的夢想最終化為泡影。 英軍的失利激化了約翰和貴族們的矛盾。為了彌補戰(zhàn)場上的損失,約翰更加瘋狂地橫征暴斂,這激起了貴族們的反抗。貴族們發(fā)動了暴動。1215年五月,暴動愈演愈烈。貴族們的軍隊,開始向倫敦進軍。 約翰成了孤家寡人,沒人幫他與暴動的軍隊作戰(zhàn),約翰走投無路。1215年6月15日,幾十名世俗貴族和主教在蘇格蘭和威爾士王的見證下,約翰在寫滿條款的羊皮紙下面系著的蠟塊上蓋印,簽署了今天被人們所稱的《大憲章》。 約翰被逼簽署大憲章,不過這張圖有問題,中世紀(jì)的英國國王簽署文件或法律,從來不用鵝毛筆,而是印章 《大憲章》共有六十一條,其中最主要的內(nèi)容包括,沒有咨議會的許可,不得征稅;沒有法律的允許,不得逮捕自由人;如果國王破壞憲章,貴族執(zhí)行委員會可以發(fā)動戰(zhàn)爭來反對國王。 1217版《大憲章》文本,文本由拉丁文在羊皮紙上寫成。由于羊皮紙非常昂貴,為了省錢只好把字寫得很小
泰晤士河河畔的大憲章島,之所以選擇該英國小島簽署,是因為該英國小島超出長弓箭的射程范圍
對倒霉的約翰的總結(jié)約翰并不甘心簽署《大憲章》,當(dāng)貴族們散去后約翰立即進行反攻倒算。圍繞著《大憲章》英國爆發(fā)了內(nèi)戰(zhàn)。1216年五月,起義軍進入倫敦。法王斐利二世也趁機來軋上一腳。約翰窮途末路,被迫退到溫徹斯特,于1216年十月病死。約翰既死,持續(xù)了一年的英國內(nèi)戰(zhàn)也宣告結(jié)束。 約翰在英國歷史上,是僅有的兩個負面形象的國王之一(另一個是后來的約克朝的理查三世),不過,就是這么一位國王,卻是子孫滿堂。但是他的子孫后代都嫌棄這個名字,就像中國再也沒有人起名秦檜一樣,后世的英國君主再也沒有叫約翰這個名字的,即使這是當(dāng)時最流行的名字,從5世紀(jì)到11世紀(jì),光以約翰為名的羅馬教宗有十九個之多,由此他光榮的成為英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名叫“約翰”的國王,不用寫一世二世啥的。 仔細算起來,后來的各朝各代英國國王,可都是約翰王的后代。當(dāng)然后來約翰的子孫們,可比他這位開山老祖要有出息得多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