蓖麻的簡介 蓖麻(拉丁學(xué)名:Ricinus communis L.),大戟科、蓖麻屬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熱帶或南方地區(qū)常成多年生灌木或小喬木。單葉互生,葉片盾狀圓形。掌狀分裂至葉片的一半以下,圓錐花序與葉對生及頂生,下部生雄花,上部生雌花;花瓣性同株,無花瓣;雄蕊多數(shù),花絲多分枝;花柱,深紅色。蒴果球形,有軟刺,成熟時開裂?;ㄆ?-8月,果期7-10月。 蓖麻的功效與作用 1、富含物質(zhì) 種子含脂肪油40~50%,油餅含蓖麻堿、蓖麻毒蛋白及脂肪酶。種子中分出的蓖麻毒蛋白有三種,即蓖麻毒蛋白-D、酸性蓖麻毒蛋白、堿性蓖麻毒蛋白。 2、功效作用 2.1、消腫拔毒,瀉下通滯。治癰疽腫毒,瘰疬,喉痹,疥癩癬瘡,水腫腹?jié)M,大便燥結(jié)。外用:搗敷或調(diào)敷。內(nèi)服:入丸劑、生研或炒食。 2.2、《唐本草》:主水癥。 2.3、《日華子本草》:治水脹腹?jié)M,細(xì)研水服;瘡痍疥癩,亦可研敷。 2.4、《本草衍義補遺》:能出有形質(zhì)之滯物,故取胎產(chǎn)、胞衣、剩骨、膿血者用之。 2.5、《綱目》:主偏風(fēng)不遂,失音口噤,頭風(fēng)耳聾,舌脹,喉痹,齁喘,腳氣毒腫,丹瘤,湯火傷,針刺入肉,女人胎衣不下,子腸挺出,開通關(guān)竅經(jīng)絡(luò),能止諸痛,消腫追膿拔毒。 3、臨床應(yīng)用 3.1、治疔瘡膿腫:蓖麻子二十多顆,去殼,和少量食鹽、稀飯搗勻,敷患處,日換兩次。(《福建民間草藥》)。 3.2、治癰疽初起:去皮蓖麻子一份,松香四份。將蓖麻子搗碎加入松香粉充分?jǐn)嚢?用開水?dāng)嚦珊隣?置于冷水中冷卻成膏狀備用。用時將白膏藥按瘡面大小攤于紙或布上貼患處。(遼寧《中草藥新醫(yī)療法資料選編》)。 3.3、治瘰疬:蓖麻子炒熱,去皮,爛嚼,臨睡服三、二枚,漸加至十?dāng)?shù)枚。(《本草衍義》)。 3.4、治咽中瘡腫:萆麻子一枚(去皮),樸硝一錢。同研,新汲水作一服,連進(jìn)二、三服效。(《醫(yī)準(zhǔn)》)。 3.5、治喉痹:萆麻子,取肉捶碎,紙卷作筒,燒煙吸之。(《醫(yī)學(xué)正傳》圣煙筒)。 3.6、治諸骨哽:蓖麻子七粒。去殼研細(xì),入寒水石末,纏令干濕得所,以竹篾子挑二、三錢入喉中,少頃以水咽之即下。(《魏氏家藏方》)。 3.7、治癘風(fēng),手指攣曲,節(jié)間痛不可忍,漸至斷落:蓖麻一兩(去皮),黃連一兩(銼如豆)。以小瓶子入水一升,同浸,春夏三日,秋冬五日,后取蓖麻子一枚,擘破,以浸藥水,平旦時一股,漸加至四、五枚,微利不妨,瓶中水少更添。忌動風(fēng)食。(《醫(yī)準(zhǔn)》)。 4、科學(xué)研究 紅骨蓖麻根四兩至半斤,蟬退五錢至一兩,九里香一兩至二兩。水一千毫升煮至二百毫升,分三次口服,每天一劑。兒童劑量酌減。另椎管內(nèi)注射破傷風(fēng)抗毒素五千至一萬單位(兒童三千至六千單位),一般只注射一次,輕型病例可以不用。為控制抽搐可使用少量冬眠藥物。 蓖麻的市場信息 1、蓖麻的價格 蓖麻的價格約8-10元/公斤。 2、蓖麻的選購方法 一年生草本,莖高達(dá)2米,中空,少分枝,幼枝通常綠色,具白粉,有環(huán)狀的節(jié)痕。葉互生,盾形,直徑20~70厘米不等,掌狀分裂,裂片長卵形或狹形,先端尖,邊緣有不整齊的銳鋸齒,兩面均光滑無毛。 3、蓖麻的保存方法 蓖麻可擱置在陰涼通風(fēng)處,置干燥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