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康王,名昭,楚共王之子。在位十五年,即公元前559年至前545年。 在楚共王在位后期楚國在與晉國的爭霸中不占優(yōu)勢,而且漸漸陷于同吳國的長期戰(zhàn)爭中。尤其是楚共王二十九年(即公元前562年),作為晉國楚國實力高下風向標的鄭國,從親近楚國改為與晉國結盟,楚共王已經無可奈何。 楚共王三十一年,共王去世康王即位,鄭國的大夫與楚國人明言當前楚國已經不能和晉國競爭。 康王元年(公元前559年),晉國聯(lián)合齊國、鄭國、宋國、魯國以及衛(wèi)國等諸侯之師,討伐秦國。當年楚共王二十九年(即公元前562年),晉國出兵與鄭國結盟,秦國親近楚國,于是為了救援當時親楚的鄭國而討伐晉國,并在櫟之役取勝。晉國領導諸侯之師深入秦國境內,渡過涇水,而秦人無奈投毒涇水來遲滯諸侯之師的攻勢。秦國始終沒有屈服。但當年楚國卻沒有出兵支援秦國,而是與吳國繼續(xù)上一年的戰(zhàn)爭,而楚師又敗于吳國。 楚康王三年(公元前557年),為晉平公元年,而晉師討伐楚國,并取得湛阪之役的勝利。楚國之弱于晉國,明顯地在戰(zhàn)場上顯示出來。 楚康王五年(公元前555年),晉國聯(lián)合鄭國、宋國、魯國以及衛(wèi)國等諸侯之師,討伐齊國。諸侯之師攻入齊國境內,進而圍攻齊國都城。在楚康王即位以來,晉國聯(lián)合諸侯已經討伐了楚國的盟友秦國,此時晉國又聯(lián)合諸侯打擊另一強國齊國,作為楚國盟友或潛在盟友的秦國齊國兩大國,在短短數年內,都遭到晉師深入國境而實力大損。但此時楚國令尹仍然按兵不動。楚康王告令尹,稱自己即位五年來,久不出師,荒廢了先王的偉業(yè)。在如此嚴令下,令尹出師討伐從晉的鄭國,圍攻鄭國都城,作為支援齊國的行動。但鄭國并未屈服,而晉國在次年(公元前555年)再次討伐齊國,齊國與晉國講和。可見楚國的軍事行動效果不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