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成故鄉(xiāng)客
作者:孟祥菊 來源:《思維與智慧》 月底,趁天氣轉(zhuǎn)暖之際,我刻意趕回東北老家去休年假,打算陪母親多住些日子,順便將朋友托付的半部書稿校對完,回去后好直接送給編輯部。 說好是來陪伴父母的,不曾想到,我的到來卻使年邁的父母變得終日忙亂不堪。母親見我經(jīng)年吃不胖,誤以為我是個在吃食方面素喜敷衍了事的懶丫頭。于是,一日三餐做得相當(dāng)正規(guī),頓頓都是兩菜一湯,還不重樣。即便是一碗常規(guī)的熱面疙瘩湯,她也忘不了往里面放入兩個荷包蛋,外加幾粒蝦仁和一把矮菠菜。母親常說,愛讀書的人腦子容易被累壞,需要日日進(jìn)補(bǔ)。母親的做法,弄得我心里大不自在,老人哪里知道,苗條瘦身一直是我的另一種堅持,而母親的每頓飯菜,都會令我“憂心忡忡”。父親已然年過七旬,我的到來打亂了他白天閑逛的習(xí)慣,終日變得足不出戶。每次,當(dāng)我拿起筆剛?cè)﹂喭暌恍《螘澹倳p手輕腳地走過來,并打著為我送水果或甜點的幌子,好奇地站到書稿前默看一氣,常弄得我思路大亂。于是,我只得放下手中紙筆,隨便找個話題陪他閑聊幾句,以示恭敬。 不僅如此,我的還鄉(xiāng)舉動還驚擾了左鄰右舍,大家會不分時間、不分場合地來家閑坐,借故聊些城里人的新聞舊事或家長里短,試圖在我的描述中,能真切感受到城里人華麗的生活方式。更有一些年歲相當(dāng)?shù)闹心耆诉€會不厭其煩地邀我去各家吃飯,目的是為了與我探討他們孩子的未來走向問題。就連晚上陪父親散步,也總能遇上叫不出輩分的三兩位長者,他們穿著厚重的舊式絨衣,趿拉著不大跟腳的薄底膠鞋,捏住我的衣襟,口不停歇地向我問些“娃子幾歲”“在哪讀書”“成家沒有”之類的碎話,弄得我只能哼哈亂答一氣。親朋故友們毫無節(jié)制的善意打擾,徹底搗毀了我此次回鄉(xiāng)的計劃,腦子里終日變得一團(tuán)糟。 眨眼間回鄉(xiāng)已然一周有余,手邊的論文卻只寫了個開頭。敏感的我忽然意識到,故鄉(xiāng)雖美,卻不再適合我久居。畢竟,這里的一切與我的生活已然有了距離,便如我的這次到來,不僅打亂了至親二老的正常生活,還使自己搖身變成一位失去自由的“故鄉(xiāng)客”,而心底一直藏有的那份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也被鄉(xiāng)下人的那種過度熱情攪得寡淡了許多。于是,又過了兩日,我不得不做出提前返城的決定,因為距離提交書稿的時日真的不多了。 離開故鄉(xiāng)的那日清晨,天氣晴好,年邁的父母一直將我送上了通往城區(qū)的長途客車。車子開啟的一剎那,我忽然瞥見父母身后的一株老槐樹上,兩只花喜鵲正在跳來跳去,我的心即刻變得朗潤起來。記得80后女作家辛夷塢在她的小說《致青春》中說過,“故鄉(xiāng)是用來懷念的”,此言說得極是。從小到大,我們一直在以一種“逃離”的方式,默默地與故鄉(xiāng)對抗著:少時讀書,目的是為了到外面的世界去闖蕩;待到成人,我們又習(xí)慣地將自己的家安在他處,旨在能與就近的城市接軌;年歲漸長,故鄉(xiāng)與我們之間的視線越來越遠(yuǎn),直至凝固成一個符號。然而,故鄉(xiāng)畢竟是游子的根,只要那里經(jīng)年有我們的父母健在,我們便會毫不吝惜地將自己的所有假日無條件地兌付給他們,藉此了卻一份親情,成全一份孝心。 或許,這就是中國文人筆下百說不盡的鄉(xiāng)愁吧!從某種意義上講,故鄉(xiāng)永遠(yuǎn)都是游人心中揮之不去的牽絆,也是鞭策我們不斷前行的動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