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們來看一首冷僻的詩,這是一位女士的作品,知道她名字的人現(xiàn)在應(yīng)該蠻多的,但認真讀過她作品的人應(yīng)該還少。很多年前我非常偶然地看到她的一些詩,關(guān)起門來嚎啕大哭,哭到手腳冰冷,不能自已。我從來不知道人間有這樣圣潔的人,我也從來不相信流自己的血洗他人的罪,這位女士不僅讓我看到人間不可原諒的黑暗,同時讓我看到在人的身上也有不可思議的光明!這種黑暗與光明的對峙讓我想起老杜的詩: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在鋪天蓋地不留余地的黑暗之中,只有那一點如豆的燈火在風雨中飄搖。她那么微弱,隨時會被撲滅,但是它一直亮著。
無邊無際的黑暗與微小如豆的光明構(gòu)成一種旗鼓相當?shù)膶χ牛踔量梢哉f,在這一種對峙中,她是黑暗年代全部的意義所在!或者反過來說,她是紅太陽底下的唯一的黑子,純潔的黑子、堅韌的黑子。我有時候甚至覺得,如果真的有末日審判,神或許會因為她的血而赦免我們這個充滿罪惡的民族。今天不講她苦難的遭際,不講她圣潔的救贖,只講她的一首詩,通過只言片語來看一下與慷慨敘事截然相反的歷史觀——作為一個人,我們應(yīng)該怎樣看待歷史,怎樣看待戰(zhàn)爭。
當我們想要知道一種觀念說的是什么,一個很直接的辦法是找到它的對立面,看看它不是什么。為了更好的解釋這首詩,咱們拿一首大家從小就會背的詩來做參照:
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lǐng)南京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這是誰的作品應(yīng)該不用介紹了,我們可以看到一副宏大的歷史畫面,人民解放軍占領(lǐng)南京,一場戰(zhàn)爭的勝利,標志著一個舊時代的結(jié)束和一個新時代的開始。在我們以往所有的歷史之中,大概只有戰(zhàn)爭能劃分開兩個時代。如果要說史詩,大概沒有比戰(zhàn)爭更史詩的了。因為歷史大多平鋪直敘,唯有戰(zhàn)爭是激烈的動蕩與改變,是快節(jié)奏的,是英雄主義的,讓人緊張,熱血沸騰。
而這真是一次改天換地的大變化,我小時候背這首詩覺得好了不起,偉人太了不起了,歷史太了不起了!我好像重新感受了一遍在天翻地覆之中迎來新世界的那種豪邁。即便到了今天,很多人或許會否定新世界的建設(shè)成果,但大概很難否定這一首詩所展現(xiàn)的慷慨豪邁的大氣象,特別是最后兩句,在平淡不驚中展現(xiàn)歷史的滄桑和深邃,沒見過大世面、不掌握生死殺伐的人大概寫不出這樣的句子(雖借用李賀的句子,但意思完全是他的)。
人的眼睛長時間地在黑暗之中漸漸就不覺得黑暗了,不僅無視黑暗,而且會形成黑暗的審美?,F(xiàn)在同樣是這場戰(zhàn)爭,我們通過這位女士眼睛換一個角度來看:
雙龍鏖戰(zhàn)血玄黃,冤恨黎元付大江。 蹈海魯連今仍昔,橫槊阿瞞慨當慷。 只應(yīng)社稷公氓庶,哪許山河私帝王。 慚汗神州赤子淚,枉言正道是滄桑。
簡單翻譯一下:
兩軍對壘殺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 無數(shù)人冤死在大江之中。 我是秦王稱帝就跳海去死的魯仲連, 而你是拿著兵器寫詩,看起來好慷慨的阿瞞(曹操)。 社稷應(yīng)該是天下所有人的社稷, 山河怎么能是你一個人的山河? 看看這片土地上那么多無辜的人在流血流淚, 你不慚愧嗎?還有臉說什么人間正道是滄桑!
即便是今天,我想這個國家但凡有良心的人讀到這樣的詩句都會深感觸動,而這一首詩寫于1965年。那是一個什么樣的時代呢?不論大江南北,不論白天夜晚,火紅的太陽光照遍每一個角落,不允許有一絲一毫的陰影存在。但是,在不為人知的漆黑的牢房里,這位女士用竹簽扎破手指,以血代墨,寫下如此的詩行!
我們應(yīng)該如何看待戰(zhàn)爭?當我們睜開眼睛的第一剎那,我們看到的是什么呢?是“鐘山風雨起蒼黃”嗎?是天地之間在刮風下雨嗎?不是的,是血!是“雙龍鏖戰(zhàn)血玄黃”!鋪天蓋地的血,天昏地暗的血!不感到奇怪嗎?同樣一場戰(zhàn)爭,他的眼睛里看到的是風雨,而她的眼睛里看到的全是血!為什么不一樣?一個人在乎什么他就會看到什么。有人在乎一種蒼茫遼闊的詩意的感受,而有人在乎的是無數(shù)人在流血!流了那么多的血!
哪一種更美呢?大概是前一種,風雨總歸比流血要美一點。但哪一種更真實?我想是后一種。如果是你、是我到那一個戰(zhàn)場上去打仗,要么殺人要么被殺,我們會看到什么呢?會看到天地之間在刮風下雨嗎?我想作為一個正常人,這是最不可能看到的!而最有可能看到的就是身邊不斷發(fā)生的流血和死亡。什么樣的人才可以用戰(zhàn)爭來審美呢?什么樣的人才可以無視濃稠的鮮血而慷慨賦詩呢?什么樣的人在流血的事實面前欣賞風雨的美?那一定不是正常的人,那一定是沒有心肝的人!
百萬雄師過大江,這里有浩浩蕩蕩的勝利的軍隊。可是同樣一件事情,她卻說,冤恨黎元付大江。這里沒有軍隊,只有無數(shù)含恨而死的人!又要問,到底是軍隊還是人?到底是勝利還是冤恨?到底是過江,還是沉沒?我們不可否認那一年有一支軍隊渡過長江打了勝仗。所以同樣還是角度的問題,這個角度的差別在于把人當成工具還是當成目的。
如果當成工具,那么人就是軍隊的組成部分,軍隊沒有生死,只有輸贏。而如果我們把人當成目的,那就完全不一樣了,不管軍隊是輸是贏,對一個一個的人而言,他最大的問題,是最后活著還是死了。所以,他看見的是軍隊的輸贏,而她看見的,是人的生命,是無數(shù)的死亡。那天有太多的人死去了!不管是哪一方的人,都是這片土地上的“赤子”,懵懂無知的年輕的生命,他們稀里糊涂地死在長江之中。
哪一種角度更真實?問你自己,你是那個下棋的人,還是過河的卒子?如果你只是一枚卒子,如果你會流血,會死,那你為什么還要傻乎乎地跟著下棋的人說“百萬雄師過大江”呢?你為什么還覺得那是一種豪邁呢?這豪邁的代價是像你我一樣無數(shù)的人,都被當做一枚一枚過河的卒子!
再來說一下慷慨。我們好喜歡這個詞,我們喜歡慷慨的敘事,充滿激動人心的英雄主義色彩。如果慷慨沒有代價,那么我們慷慨一把也無妨。但事實上,慷慨的代價太大了,大到什么程度?天翻地覆!因為對語言的強行改造,使很多人失去了天然的語感。什么叫天翻地覆?單從字面來看就是世界末日。最慘烈的地震不過局部的大地裂開傷口,天空和海洋都安然無恙,那你能想象天地倒轉(zhuǎn)嗎?當天地倒轉(zhuǎn)的時候世界還能存在嗎?人類還能存在嗎?但是,我們卻喜歡這樣的詞,為什么呢?因為這樣的詞感覺好酷,好過癮,感覺人無所不能,好了不起。二十世紀付出那么慘重的代價之后,我們或許應(yīng)該記住,人只可能畢其功于一役地去破壞,只可能一下子把整個世界毀掉,絕不可能通過一次性的努力,天翻地覆造出一個新的世界來!
有人肯定會指責我想當然,這個詞明顯是從比喻意義上用的,我只能說這個比喻用得很恰當,以災(zāi)難比災(zāi)難,以末日比末日。天翻地覆首先意味著人間一切原有秩序的毀滅,翻掉的是古往今來所有的傳承與積累,也翻掉了無數(shù)人兢兢業(yè)業(yè)艱難求生所獲得的生活保障。就算原來的山可以搬走,原來的??梢蕴钇?,那原來的人要怎么辦呢?在你的天翻地覆之中,他們還能做一個人嗎?因為建設(shè)一個新世界而毀滅一個舊世界,所有的人像地毯上的臭蟲一樣被甩落下來,被歷史的車輪碾壓,比灰塵更渺小,比螞蟻更卑賤!新世界未必能建成,而舊世界一定被毀滅。所以,她說“橫槊阿瞞慨當慷”!一般的小文人拿著筆做詩,曹操是英雄,拿著兵器做詩,何等慷慨。但是,她用了很鄙夷“阿瞞”兩個字,那是曹操的小名,可見她對這樣慷慨是看不上眼的!
最后說一下無情和滄桑。滄海桑田,這兩個字跟天翻地覆一樣指人間最大的變化,但更平和,更自然而然。人間正道是滄桑,是說人間的根本道理就是這樣滄海桑田的變化。天是無情的,人間也是無情的。這樣的話我們很熟悉,我們講規(guī)律啊,必然啊,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啊,都有同樣的價值判斷在里面,就是人必然要面對、要適應(yīng)無情的歷史規(guī)律。但是,她說,枉言正道是滄桑!這片土地上那么多人在流血、在流淚,你怎么能輕飄飄地說本來就應(yīng)該是這樣呢?本來完全可以不是這樣的!本來完全可以不滄桑的!為什么會造成這樣無情的血流成河的局面?為什么那么多的人變成了臭蟲和螞蟻被碾壓別消滅?誰應(yīng)該為此而慚愧?誰非但不慚愧還說本來就應(yīng)該是這樣的?!
這首詩的意思基本上寫完了,她的勇敢、她的光明、她的溫柔和愛我不能表達其萬一!熱淚盈眶,無話可說。 我們實在配不上這樣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