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晚清歷史上,曾國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鴻章四人可謂赫赫有名,并稱晚清四大名臣。盡管有其他版本,然而這個版本最讓認可的。既然是名臣,生前顯赫,死后自然也會獲得皇帝冊封的謚號,既表示對逝者的尊敬,也是對此人一生的評價。 那么,看看這四位名臣到底是什么謚號? 曾國藩,謚號是文正,故他被后人成為曾文正公;胡林翼、李鴻章,謚號均為文忠;相比最差的是左宗棠,謚號為文襄。 這三個謚號有何講究呢?首先說說清朝謚號的等級!文臣入過翰林的謚號,大多第一個字則為“文”,后一個字則是評價,其中大有講究。清代謚號中“文正”最高,“文忠”次之,“文恭”再次,以下為“文襄”“文成”“文端”“文恪”之類。 謚號文正,這是一名大臣身后的最高追求,所謂正,主要還是講究品行操守,正色立朝,德被后世。文忠,都是真正實心為朝廷辦事的,受人尊敬的,比如李鴻章、林則徐、文祥、胡林翼、榮祿。有武功的大臣則可以謚為文襄,然而相比文正、文忠,差了一層次。 左宗棠,作為晚清重臣,軍事家、政治家、著名湘軍將領(lǐng)。一生經(jīng)歷了湘軍平定太平天國運動,洋務(wù)運動,鎮(zhèn)壓陜甘回變和收復(fù)新疆等重要歷史事件,可謂功勛蓋世。為何卻僅僅獲得文襄的謚號呢?很簡單,性格原因。 由于性格張揚,曾與滿清貴族、湖廣總督官文有過節(jié),引起朝廷的疑忌,他雖然有大功于朝廷,但在其過世后,故意降低其褒賞規(guī)格,也在情理之中。 左宗棠40歲時,太平軍進攻長沙,湖南巡撫懇請他出山相助。初到長沙幕府,總是被其他幕僚們捉弄,開始還忍著,后來和一位幕僚吵了起來,驚動了整個官邸。幕僚們紛紛出面勸解,沒想到他絲毫不給面子,還把平日欺負過自己的幕僚們罵了個狗血噴頭。從此,官邸上下都見識了左宗棠的大脾氣,得到了“左騾子”的綽號。 在很多方面,他都表現(xiàn)出強硬暴躁的一面,所以得罪了許多其他重臣。 從清末時人(左宗棠晚期)的史筆來看,大多充滿了對他啰嗦、自夸等記述;甚至有史筆稱,部下匯報工作,或同僚就事論事討論問題,左宗棠就會不自覺地講述起自己平定回、疆的辛勞和功勞,并抨擊曾國藩、李鴻章等人,以致聆聽者有崩潰的感覺;僅有專門研究左宗棠的后代中外傳記作家,才在筆下留有對左宗棠推崇的贊譽。甚至有不少近代史學(xué)者留下了左宗棠“性格缺陷”的評述。 當(dāng)然了,這正是左宗棠不服輸?shù)钠獗?,不阿諛奉承,才能悍然帶軍抬棺進疆,留下千古功業(y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