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麥門冬湯方:(方劑組成)麥門冬 30 克,半夏 15 克,人參 6 克,甘草 6 克,粳米 10 克,大棗 4 枚。(用法)水 煎溫服。 (方解)麥冬為一補(bǔ)虛潤燥藥,而有健胃鎮(zhèn)咳等作用,本方用為主藥。佐以人參、甘草、粳米、大棗補(bǔ)中益氣,伍 以半夏下氣逐飲,故此治虛火挾痰因而咳逆上氣、咽中枯燥、痰涎粘著不去者。 《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第 10 條:火逆上氣,咽喉不利,止逆下氣者,麥門冬湯主之。 注解:上氣,指咳逆喘息言?;鹉嫔蠚?,謂此喘咳由于火逆所致。咽喉不利,指咽喉枯燥,痰涎膠著不去,若止 此火逆而下其氣,則宜以麥門冬湯主之。 (辨證要點(diǎn))咳逆上氣、咽干口燥者。 2、竹葉石膏湯方:(方劑組成)竹葉 10 克,生石膏 45-90 克,半夏 15 克,麥門冬 30 克,人參 10 克,炙甘草 6 克,粳米 15 克。(用法)以水先煮六味,去滓,內(nèi)粳米。煮米熟,湯成去米,溫服。 (方解)此于麥門冬湯去大棗,加竹葉、石膏,故治麥門冬湯證熱甚而煩渴者。 第 397 條:傷寒解后,虛羸少氣,氣逆欲吐,竹葉石膏湯主之。 注解:傷寒病愈后,由于不善攝生,因而精氣虛衰,故其人虛羸少氣。若復(fù)虛熱上炎而氣逆欲吐者,宜以竹葉石 膏湯主之。 按:肺結(jié)核后期常現(xiàn)以上二方證,宜注意。 (辨證要點(diǎn))虛羸少氣、煩渴者。 (驗(yàn)案)呂某,女性,18 歲,初診日期 1965 年 6 月 17 日。因高熱住院治療,半月熱仍不退,用激素治療熱退亦不 明顯。每天體溫在 38-39?之間波動,癥見身熱、自汗、盜汗、惡心,嘔吐,食入即吐,苔白,脈細(xì)數(shù)。胡老會診, 認(rèn)為是津液大虛,必以養(yǎng)胃生津方能抗邪外出,與竹葉石膏湯加味:淡竹葉 12 克,生石膏 45 克,半夏 12 克, 黨參 10 克,炙甘草 6 克,粳米 15 克,麥冬 15 克,生姜 10 克,棗仁 15 克。結(jié)果:服三劑,熱退,嘔吐止,自 汗、盜汗亦止。他醫(yī)用補(bǔ)中益氣湯欲補(bǔ)其虛,又致大汗不止乃至虛脫,無奈輸液救急。再請胡老會診,仍給原方 六劑諸證漸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