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通常所說的修行不外乎佛道兩家:道家更注重從身起修,然后悟道成仙,逍遙長生;佛家注重修心,明心見性,涅槃開悟,故在心性旨歸方面佛家更為透徹一些。 修行方面,道家打坐,導(dǎo)引吐納等都是修身,但若想名編仙錄,修完命后還要修性,只是很多人連修命的階段都沒過,心性一面還是等于凡夫俗子一般,貪嗔癡慢疑哪個都沒長進。 學(xué)佛之人在心性修行上的體會要更深刻一些,比如大乘佛法中的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初學(xué)佛的都知道,這布施還好,持戒的話也多少能做到,但生活中遇到最多,感覺最難的還是修忍辱。 學(xué)佛修行之前,我們知道,誰都會把個人的尊嚴放在第一位,俗話說,樹活一張皮,人活一口氣,受儒家傳統(tǒng)文沁浸的我們都無形的將士可殺、不可辱奉為準則。 古往今來多少英雄俊杰為了尊嚴不惜殞身,而學(xué)佛后我們認識到嗔恨為修行人之大忌,無論在何時、遇何境、修何法,皆斷斷不可生嗔,因為修行之人積累功德是不容易的,稍稍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一次脾氣,就把多日修持的功德,一把火燒光。 饒是如此,可這與我們平素的行為習(xí)慣截然相反,由于業(yè)力驅(qū)使,性格使然,加之文化觀念等,很多人都是嘴上說到,可要實際在生活中做到卻感覺困難重重。 比如行走在路上,不慎觸碰到別人,對方蠻不講理,破口大罵,言語粗魯難聽,學(xué)佛的你這時怒火中燒,正要還口怒懟,可轉(zhuǎn)念想到修忍辱,強行壓下去。但心中仍是執(zhí)著,忿忿不已,時間長了,非但忍的功夫沒長進,還把自己憋出毛病來。
看來我們所熟知的寒山和尚也遇到過這個苦惱,以至于拾得都把彌勒菩薩偈都給搬了出來。 大多數(shù)修行人也大都體會到,生活中有些無理的侮辱不是那么好忍受,與自己無關(guān)的還好,若與切身的名利、眷屬、男女等事相關(guān),有時就絕難容忍了。 佛學(xué)中對忍辱極其重視,相關(guān)闡述也很多,在道家的修行中也有,但兩相比較并不那么突出,這跟佛道兩家的修行路線有關(guān),佛家講求出世,先從心性起修,紅塵不染,萬緣放下,道家重生,側(cè)重從身起修,然后修性修德,不期來世,我自逍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