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為了保持朱姓皇室的長久統(tǒng)治,在加強中央集權(quán)的同時,實行分封制,于洪武三年(1370年),首批分封了其九子為王,建藩于各戰(zhàn)略要地,讓他們“夾輔王室”,鎮(zhèn)攝四方。第五子朱橚被封為吳王。 后來朱元璋認為吳地乃國家財賦之地,不適宜建藩,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將朱橚改封為周王。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才命21歲的朱橚就藩于開封。 朱橚天生聰慧,他小的時候,朱元璋非常的疼愛器重他。然而當他長大了之后,在眾多孩子之中,朱元璋對他卻是最為失望。 究其原因,只因為朱橚沒有將他的聰明才智用到治理和管轄封地之上,而是一門心思地將全部精力放在了鉆研醫(yī)藥方面上。這是讓具有雄才大略的朱元璋萬萬沒有想到,也是萬萬接受不了的。 朱元璋屢次三番的告誡朱橚,希望其能夠?qū)⒕τ玫街卫矸獾刂希欢鞓冀K沉迷于研究藥學上,對于政事多所敷衍,從來沒有放在心上。 其實就事論事,單就朱橚癡迷于研究中草藥這一點來說,是無可厚非的,人的興趣愛好不同,即使是作為皇帝的朱元璋,也不應(yīng)勉為其難,讓他舍棄自己的興趣愛好而去熱衷于政治,何況這個愛好是具有人道主義情懷的,是救死扶傷的正當事業(yè)。 朱橚之所以癡迷于研究中草藥,也許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也許在他看來自己奪嫡無望,天下大局一定,醉心于政治倒不如做點更有意義的事情為好,如此還可以暫避未來可能的政治猜忌和迫害。事實上,在朱元璋死后,陰差陽錯,周王朱橚竟成了他的侄子建文帝所要削奪的第一個藩王。 如果僅僅只是癡迷于研究中草藥,朱元璋自然也不至于將堂堂的一地藩王給流放,怪就怪在這朱橚研究中草藥就像要走火入魔一般,甚至無視朱元璋所作的規(guī)定。 按照朱元璋所作規(guī)定,沒有他的準許,任何藩王是不得擅自離開封地的,否則定然要嚴懲不貸。那朱橚不知道是否是做學術(shù)做過火了,一時昏了頭腦,居然糊里糊涂地離開河南,擅自跑到老家鳳陽去研究某種草藥的生產(chǎn)情況去了。 這事被錦衣衛(wèi)通報給了朱元璋。朱元璋頓時大怒,同時感到非常失望。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冬,他下旨斥責朱橚“擅自棄國,無故離開封地?!彼鞂⒅鞓l(fā)配云南,以儆效尤。至于封地,暫由周王世子朱有燉代理。 這朱有燉是朱橚嫡長子,其性格居然與朱橚出奇的相似,老子是個瘋狂的中藥迷,兒子也將老子的執(zhí)拗性格學得一般無二。不同的是,朱有燉沒有癡迷于中草藥,而是迷上了雜劇詞曲,年紀輕輕地就自號什么“全陽子”、“老狂生”的,對封地上的事宜同樣沒有心思去打理。 更加糟糕的就是,朱橚癡迷于研究中草藥,忽視了治家教子,他對幾個兒子的教育也似乎出了些問題。真正能夠繼承嫡統(tǒng)的長子朱有燉倒是不樹自直,不慕權(quán)勢。而下面的幾個非嫡統(tǒng)的兒子卻尤為熱衷于此。于是乎,在朱橚被流放、朱有燉暫代父職的這一段時間里,朱橚的其他幾個兒子就開始明爭暗斗。 幾次爭斗下來,看透了這些的朱有燉,于是對手中的權(quán)勢就更加厭惡,認為自己兄弟幾個之所以反目成仇,全都是這權(quán)勢害人,受這刺激之下,于是他也就更加無心打理藩事了。 |
|
來自: 宛平2008 > 《歷史、時政、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