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中國人的精神世界里,死亡,是一個無人情愿談及的日常禁忌。述說死亡,仿佛意味著不吉的境遇。自然,也沒有專門為認識死亡而開設的課程。 然而,“死生亦大矣”。死亡與誕生,同為人生最重要的議題,又怎能容得回避? 在清明節(jié)這一天,我們在墓地看顧亡靈,在家中緬懷先人。此時此刻,我們是在熱烈地彌補著心靈深處一年的缺失,如是而已。 于是,清明節(jié)的這一天暮晚,理解和超越死亡,正是我們要認真觸及的話題。 02 我們不能因為禁忌便拒絕思考,也不能因為恐懼而對死亡毫無準備。 我們的一生中,已看過無數(shù)次生靈的死去。 我們小時候看過昆蟲卑微地結束生命;及長,看過更大的動物每天因為人類的生存欲而死去,默然、成群地死去。 被我們踐踏而死的螻蟻,它在死去時的痛苦,和我們人類有什么區(qū)別? 也許只有一個區(qū)別:它不是你。 弘一法師臨終絕筆,寫下“悲欣交集”?!氨澜患敝氨弊?,如《大智度論》所云:“大慈,與一切眾生樂,大悲,拔一切眾生苦”。法師之“悲”,非單為自己,也非只為人類,他是悲憫眾生之苦。 而眾生,系指一切有情識的生物,自然包括你我,包括身邊的人群,包括遠方的陌生人。還有,也包括螻蟻。 你的悲痛,也是我的悲痛。一個生命的死去,也宛如其他生命的死去。也因此,你對生的理解,不應是你的唯一的生存,而是一切生命的要義。 03 懼怕死亡的原因,是因為死亡是最終的終結,人們意識到死亡之后空無一物,于是有了無法言傳的無盡恐懼。 因此,與其說人恐懼死亡本身,不如說恐懼死亡所帶來的未知、不可想象與身心無力。 但是,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不去擔憂可擔憂的生前,而只恐懼無所擔憂的死后呢? 《論語》說:“未知生,焉知死?” 這是孔子的態(tài)度,他的意思是說,你連生都無法窮盡了解,又何必追求死的意義呢? 04 如今,你早已長大了,大約對生死也有了自己的理解。 你也見過更多的死亡。在你認識的人里,有人病故,有人早逝;電影上,不斷上演著死亡的悲劇——大約藝術家都知道:只有死亡威脅的情節(jié)才有著最大的戲劇壓力。 然后,清明節(jié)的這一天,我們緬懷那些年高德劭的先祖,還有那些曾經與我們朝夕相處的先人與親友。 每每在這一天,我們會悲傷地想到,他們竟然真的離開了,離開得無影無蹤,無聲無息。 我們還會不可抑制地想到,這是否就是每一個親友以及自己的歸宿呢? 我們終將面對死亡,不是嗎? 我們必須知道的是:死亡不是一個偶遇,而是一個生命必然的命運。 我們還必須知道的是:死亡也不僅僅是一個結局,而是在幫助你書寫一幕完整的生的戲劇。 05 也許你未曾意識到,在我們繁冗的一生里,曾無數(shù)次地與死亡擦肩而過。 在飛行的高空,在高速公路,在游泳池里,在高高聳立的山巔,在醫(yī)院,在高樓的窗前。死亡的概率與生存的努力始終伴隨你,它從不遠離。 恰如人類的站立,始終是對重力的克服;我們的生存,也始終是對死亡的戰(zhàn)勝。 在這個清明節(jié)里,我們還是會不可遏制地意識到,人,是會死去的。 草木枯榮,白云蒼狗,我們的祖先都曾經面對過的自然之道,我們也終將面對。 我們不能假裝陌生而拒絕理解死亡。 我們終將面對親人的離去,我們終將自己也身臨其境。但是,當那一天到來時,我們能坦然面對死亡嗎? 06 人常能為一切做好準備,除了死亡。因之,他傾向于自己不會死,因為這個借口可以使他免于思考一個無法思考的問題的痛楚。 很少有人意識到,死亡是生命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莊子》里說:“孰知死生存亡之一體者,吾與之友矣?!鼻f子大約是參透生死之界的,因為他把生與死看作是同一個過程的不同階段了。 生命還是需要死亡的。當一個生命走向死亡時,是在完成他的生命進程。 一代又一代的人需要死亡,正如勞累一生的人需要休息。造物主在你出生時給予生命以博愛,而在你死去時,亦是在給予你憐憫。 07 人們?yōu)橛H友的死亡痛哭,時常是因為當他意識到自己無法彌補那巨大的失去。而這一點,是在當親友健在時,他從未想過的。因此,你可以理解為,那些哭聲里,必定蘊含著無盡的追悔莫及。 而在事實上,要避免死后的哭泣,唯一的解救之道是生時的悲憫。 《四根羽毛》里說:“上帝會把我們身邊最好的東西拿走,以提醒我們得到的太多?!?/p> 只是,這提醒仿佛永遠來得太晚、太晚。當你聽見時,你最珍惜的人大多剛剛離去。 當父母高堂健在時,你當意識到,他們衰老的生命正在匆匆逝去,你與他們相處的每一天,都是時間慷慨難得的賜予。 當你的師長、朋友言笑晏晏時,你當意識到,他們在你人生中出現(xiàn)的為數(shù)不多的機會,正在匆匆逝去,你與他們相處的每一天,日漸成為未來的追憶。 自然,當你本人無所事事、萬般無聊時,你也當意識到,你那看上去漫長的旅程也在匆匆逝去,一如你前往目的地的旅行,車窗外是一閃而過的風景,耳邊正響徹著一個接一個無情的站名。 一個沒有后天的明天,看上去比一個沒有今天的明天更可怕嗎? 08 死,是一個將我們一生蓋棺定論的尺度。我們的生命價值究竟幾何,在死亡之幕徐徐拉上時,演員與觀眾已心知肚明。 一個人生的匆匆過客,時常在這一刻發(fā)出驚叫:我還沒有來得及做任何事!而那些從容不迫的幸運兒,或可能在完成自己的生的使命后,得以安詳離去。 雨果在臨終前,輕松地說:“我該休息了。”我最喜歡的哲學家維特根斯坦,曾放棄了一切財產去窮鄉(xiāng)僻壤教孩子,他最后的遺言是:“告訴他們,我度過了幸福的一生?!?/p> 耶穌在十字架上說的最后一句話是:“事成了?!?/p> 現(xiàn)在,大概你已經知道,戰(zhàn)勝死去,大約是不可能的了;但,戰(zhàn)勝死去的恐懼,卻并非不可能。 這需要你應為生時的生活而珍惜,而非為死時的告別而哭泣。《肖申克的救贖》里說:“要么忙著生存,要么趕著去死?!?/p> 是時候了,你應該學會如何做這道真正重要的選擇題。 09 據說,科技界正在迷戀于研究不死之道。 我想,在計算機的幫助下“永生”,應該不會以我們想象的方式運行,當然,更不會像我們想象的那樣很快來臨。 對待永生之說,誠如孔子之對鬼神之說,我們是應該敬而遠之的。我們所要把握的事,通常還是我們唯一能把握的事,那就是在世間做一個認真活著的人,為這個世界做點有益的事情。 如此,當我們離去時,我們方可自豪地說:我曾經來過這個世界,我?guī)椭^這個世界,一如我?guī)椭^自己;我為我的人生留下的最好紀念,就是我賦予生命以真正的意義。 都說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這個比喻言重了。但如果我說,你當達到你應當達到的高度,你當實現(xiàn)你應該實現(xiàn)的意義。這應該還算是一個公允的建議吧? 10 有一天,你會來到告別父母的一刻。 你當站在青青的墓地旁,回憶他們——你生命中的這無可替代的摯愛,感恩于他們創(chuàng)造了你,感恩于他們已盡其所能地陪伴你。但更重要的也許是:你葆有他們的親密、憐愛和無盡的歡喜,你也曾對他們倍加珍惜,而父母,也會自豪于你為他們的生命所做的延續(xù)。 然后,你的父母安然離去。 那時他們沒有真的死去,只是像河水匯入無盡的海洋,而你,仍然活在他們一生所在的河流里。 11 有一天,你會來到你自己人生的最后一刻。 你當站在生命的高山上,回憶那些你生命中的親人,感恩于幫助過你的人,回味一生的美麗風景;但更重要的也許是:你會自豪于你在這唯一的一生中所致力的美好工作。 然后,你安然飛升。 那時你沒有真的死去,你只是把面龐藏于天上的群星。 寫于2017年清明,花神湖的向晚 南京 杜駿飛 周長國攝 視覺江蘇網供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