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怪獸是什么顏色的? 女兒鸞鸞四歲多,有一天在睡前,在媽媽旁邊躺了一會說,媽媽,我想跟爸爸一起睡。我說當(dāng)然,你想跟誰一起睡就跟誰一起睡,于是孩子過來偎到我旁邊。沉默了一小會兒,小家伙又說話了:爸爸,我不喜歡黑,因為我害怕怪獸。我恍然大悟:「哦,你想跟爸爸睡在一起是因為你害怕怪獸」鸞鸞嗯了一聲。 怪獸從哪里來? 這不是鸞鸞第一次說害怕黑暗和怪獸,這個年齡的孩子,幾乎無可避免的會在閱讀和同儕交流當(dāng)中接觸到這些概念,而美國的文化里面,怪獸又是一個非常常見的「物種」。 這就像我們小的時候都聽說過鬼故事一樣,我記得我有相當(dāng)長的一段時間在夜里都害怕沿著我們村的小河邊從我爺爺奶奶家走到外公外婆家(我父母住同一個村,相隔大概50米),也害怕一個人睡。所以對于小家伙的害怕是感同身受的。本來進化就預(yù)設(shè)了我們對黑暗的害怕,而對一種不知道藏在什么地方的未知的東西,更會加重這種害怕。 以前鸞鸞提到怪獸的時候,我都會告訴她,這是在人們的想象當(dāng)中的,并不是真實存在的東西,她基本上表示理解,因為她這個年齡已經(jīng)能夠理解想象和現(xiàn)實了(比如「冰雪奇緣」中的魔法是想象的)。 但是,理解不代表他就不害怕了。實際上,“怪獸這個意象”跟“害怕這種感覺”的關(guān)聯(lián),很可能是直接聯(lián)系,并存儲在杏仁核的,而且這種聯(lián)系是直接通過“社會學(xué)習(xí)”建立起來的,也就是說, 當(dāng)我們聽到他人談起怪獸并同時流露出驚恐的表情,我們就直接建立了這兩者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 這里面并沒有「理性大腦」插手的余地 這個神經(jīng)通路「藏」在我們的大腦底層,工作的時候并不像「理性大腦」征求意見,當(dāng)然也就不能通過簡單粗暴的「克服」來消除。 當(dāng)時我靈光一現(xiàn),就問鸞鸞:那么,那它是什么顏色的呢?鸞鸞立即說「粉紅色」。我說:「恩,那它一定很喜歡粉紅色吧」。鸞鸞說「是啊,像我一樣」。我又說,「那它有沒有尖角呢?」,鸞鸞說「有一只」,我說「哦,不是兩只啊?!?,「不是」。 然后我們接著又探討了這只怪獸的其他特征,不知不覺間鸞鸞已經(jīng)用「我的怪獸」來描述這只怪獸了。 于是我順著話題,把我自己的怪獸長什么樣也扯淡了一通(順便說一下我的怪獸是黃色的,身體像香蕉形狀,有面條狀手臂,揮舞起來常?;睦p到一塊去)。 這一來二去,鸞鸞對怪獸的恐懼明顯得到了很大的減輕。 說著說著,我們自然停止了,過了一會就睡著了。 我記得我小的時候,為了自我解除對鬼的害怕,曾經(jīng)想過一種辦法就是:具象化的去想象“鬼是什么樣子的”(當(dāng)然,這里并不是怎么恐怖怎么想啦)。 因為比起對鬼本身的恐懼,我們最深層的恐懼是對未知的恐懼。 通過具象化想象,我們就能夠化未知為已知,極大的減小內(nèi)心的不確定感 當(dāng)我們具體的去設(shè)想是什么場景,以及甚至包括自己怎么對付它(比如如果我正在刷牙的話,一缸刷牙水澆上去之類),就會油然而生一種不過如此的確(ta)定(shi)感。 一般而言我是不會貿(mào)然介入孩子的情感世界的,我深信孩子能夠自我調(diào)節(jié)和應(yīng)付處理,所以一般都盡量最小干涉,比如如果孩子跟其他孩子沖突了,我經(jīng)常假裝沒看到,如果她看到我了跑過來,我也只是抱抱和親親她,并不會說什么,或者很少說建議或應(yīng)該做什么的話。我還深信對于一個成長中的人而言,「完整的」「百分之百」的自己處理一個新的突發(fā)情況的體驗是極其重要和特殊的,其中所獲得的內(nèi)在效能感,跟有人介入和幫忙是天壤之別。 怪獸這個事情,稍微有點特殊,當(dāng)然,即便如此,我仍然感覺不多說也沒什么大事兒,她能跑到我被窩里面來說明她信任父親給他的安全感,既然有這個做底子,相信怎么著都沒什么大事兒的,她平常的狀態(tài)也說明這件事情并沒有整天困擾她,更何況有些事情你不去刻意盯著它做什么,也就慢慢平淡下去了。 在處理孩子的「問題」時,太多的越「用心/力」越麻煩的例子了,這里我也只是隨興而發(fā),借機做個小游戲,順便稍稍緩解一下他的情緒,并不是抱著「解決問題」的心態(tài)去的,這點很重要, 我們不要總懷著急切的心態(tài)去「幫助」孩子,你一急,就「用力過猛」,就「慌不擇路」,而且傳遞了一個焦慮的潛信息——你看,這果然是個「大問題」啊。 最后,看這個故事的父母們,這不是治感冒,別覺得是個「照方抓藥」的事兒,萬變不離其宗的還是父母的心態(tài),游戲的細節(jié)千變?nèi)f化,父母的心不變。后來第二天,鸞鸞睡前還是說了一句不喜歡黑暗,怕怪獸,我靠著她平靜的隨口問了一下,「粉紅色的那只嗎?」她說嗯哼。然后一會就睡著了。 ·配圖來自繪本《我的床底下有條大鱷魚》: 沒有什么比床底下藏著一只鱷魚更糟糕的了。晚上,你來回走動的時候一定要加倍小心。如果你試圖說服父母查看床下是否有鱷魚,那樣只會讓情況變得更糟。 與壁櫥里的噩夢成為朋友的男孩已經(jīng)長大了,他又有了一個新的計劃。看看我們的主人公是怎樣用蘋果、花生醬和其它美味食物引誘鱷魚,把它一步一步誘出臥室,最后關(guān)進車庫…… (全文完,這篇文章的作者是知名博客@劉未鵬pongba(新浪微博),《暗時間》作者,mindhacks.cn博主,微軟程序員,現(xiàn)居美國。業(yè)余愛好神經(jīng)科學(xué)和心理學(xué)。) 微信搜索“青芽兒”關(guān)注;呵護幼小心靈,托起明天的太陽!關(guān)注兒童心理,傳播科學(xué)的育兒理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