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安祿山和史思明在歷史上那是赫赫有名。安祿山精于政治,史思明長于軍事,堪稱“黃金搭檔”。兩人的人生歷程相似度高達99%。兩人即是同族還是同鄉(xiāng),在節(jié)度使上是同職,稱帝后是同位,死亡原因均是被兒子所殺。 后世對史思明評價很高《劍橋中國隋唐史》:史思明任叛軍領袖后證明是一位杰出的將領,如果不是他的兒子史朝義與人合謀將他殺害,他很可能推翻唐朝。王世貞常言:“史思明亦悍胡也,其才力遠出祿山上。” 【安史之亂】 唐玄宗時期為了擴充防戍軍鎮(zhèn),設10個節(jié)度使,共領兵馬50萬。時粟特人安祿山即為“粟特拜火教”教主,又身兼平盧、范陽、河東三鎮(zhèn)節(jié)度使有兵馬15萬,以誅揚國忠為名在范陽起兵。安祿山的部將史思明也一起率部反叛,史稱“安史之亂”。唐朝自李淵立國百年無戰(zhàn)事,官軍早已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叛軍勢如破竹,很快席卷了河北,安祿山進占洛陽,自稱為“大燕皇帝”,年號圣武,兵鋒直指長安。 【《大唐榮耀》劇照,安祿山和史思明】 安祿山的長子在起兵后直接被唐玄宗殺了,安祿山十分寵愛幼子安慶恩,揚言要傳位安慶恩。沖鋒陷陣的次子安慶緒心中十分不滿。加上安祿山經常無端的把左右侍從,其中以宦官李豬兒、侍衛(wèi)嚴莊挨打最多。安慶緒聯(lián)手二人,將安祿山刺殺,當即在其床下挖了一個數尺深坑,用氈子裹著安祿山的尸體,連夜埋在坑中。安慶緒秘不發(fā)喪,登基為皇帝,遵安祿山為太上皇,過幾日宣布安祿山病故。 【大燕圣武皇帝安祿山】 史思明與安祿山即是同族也是同鄉(xiāng),安祿山造反掃平河北,鐵桿史思明被任命為安祿山的老職位范陽節(jié)度使,占有十三郡,擁兵8萬人。史思明所率兵士是安祿山叛軍的精銳的部分,史思明所向皆捷,先破顏真卿、后敗唐朝九位節(jié)度使號稱60萬大軍。郭子儀軍潰退至河陽橋,李光弼整軍返回太原,其余節(jié)度使各回本鎮(zhèn)。 安慶緒殺祿山自立為帝,史思明不愿仰人鼻息,率部降唐,被封歸義王。唐肅宗這時下了一步臭棋,恐史思明再反,計謀殺之,史思明無奈起兵再叛。殺死安慶緒,還范陽,稱帝,國號依舊為“大燕”建元順天。 【大燕昭武皇帝史思明】 史思明乘勝攻陜州,下令筑三角城,約期一個月,兒子史朝義監(jiān)工,時至城未城,史思明沖史朝義大罵:"等我攻克陜州,斬爾等!"。史朝義大懼與駱悅等人商議決定先下手。當晚史思明上廁所時聽見臥帳內響動不對,翻墻而出,騎馬剛跑到馬槽處,被追趕而來的兵將射中胳膊,駱悅偽造史思明詔書,史朝義繼位為帝。事后用繩子勒死了這位動輒就要人命的老上司史思明和三兒子史朝清。史朝義為他發(fā)喪下葬,謚號為"昭武皇帝" 史朝義雖然當了皇帝,但是其一無安祿山之精,二無史思明之銳。兩年后,史朝義部下李懷仙獻范陽投降,史朝義無路可走,于林中自縊死,其余部分叛將投降,歷時七年又兩個月的安史之亂結束,雖然安祿山、史思明兩個叛賊只折騰了七年,但是唐朝皇權旁落,從此進入藩鎮(zhèn)割據、宦官專政以及黨爭之禍,最終把赫赫盛唐推上了不歸之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