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jīng)鮮衣怒馬少年龍,如今老驥伏櫪偶爾露崢嶸; 行走江湖招子一定要放得亮,名號一定要叫得響: 簡潔如VC,明了如UFO,囂張如Vinsanity,霸氣如Halfman Half Amazing——這就是本文的主角“半人半神”文斯·卡特。 只看如今留著絡腮胡子被人戲稱為“卡三刀”的四十大叔,偶爾來個360°轉(zhuǎn)身上籃,似乎也沒什么了不起嘛。 提卡特,首先必講扣籃。 有人說,想帶一個人籃球入門,可以給他看卡特的扣籃集錦。有種說法是:上帝教會了喬丹打籃球,而卡特教會了上帝扣籃。 另有相似說法:上帝說想要看扣籃,于是他創(chuàng)造了卡特。 如果你知道,連新任總統(tǒng)都親自發(fā)推慶生,稱他為“the greatestdunker ever”——當然,你可以說是川普一貫的“嘴炮”風格使然,我也是可以理解的。 如果你從新舊世紀之交就開始看卡特的球,你或許能理解,為何面對那些驚為天人嘆為觀止的扣籃,我每次都只能想以說臟話這種最原始最粗鄙的方式表達自己由衷的崇敬和贊譽。 記得一本2000年左右的雜志寫到,初出茅廬的他,扣籃有著比擬奧尼爾和科比一般的力道。 讓人忍不住說臟話的扣籃講究力道、高度、飄逸和創(chuàng)意,是力量性、彈性、協(xié)調(diào)性、創(chuàng)造性的完美融合。 事實上,論扣籃,卡特是公認的第一檔,其他人隨后再排名,這就是“卡一其隨”的來歷——卡特第一,其他隨意。 不說過掉“上帝的左手”穆林后的折疊背扣,不說2000年在金州拯救了扣籃大賽的完美表演,不說悉尼奧運會上面對2米18的維斯的死亡之扣,更不必詳細描繪扣飛莫寧的驚世之舉,卡特的扣籃可以當做籃球界的藝術品來欣賞,很多時候你只能瞪著眼睛,張大嘴巴,仿佛畫面在定格,時間在停滯,一瞬間你可以想到很多形容詞,而這些形容詞卻又顯得如此的乏味和多余。 曾經(jīng)的“東艾西科南麥北卡”——如今“蛇隱狼退佛向西,只剩皮卡老司機”——誰能想到,最早遭受打傷的卡特,卻是堅守到最后的一位。猛龍,籃網(wǎng),魔術,太陽,小牛,灰熊——這是要湊齊七彩戰(zhàn)袍召喚神龍的節(jié)奏嗎?——今夏合同到期后,不知道會不會也飄然遠去? 誠然,繼父和母親都是教師的他,自幼受到良好教育,精通音樂,吹得一手好薩克斯,與遠方表弟麥迪相比,似乎少了一分悲情和慵懶;與小艾相比,似乎少了一分桀驁不馴;與科比相比,又似乎少了一分決絕和嗜血;與皮十一刀相比,似乎少了街區(qū)的痞氣;與雷阿倫相比,似乎少了自虐和清苦。早年的他總是被詬病缺少一種要命的狠勁。 2001年季后賽,與艾弗森的76人七場盤腸大戰(zhàn),世人似乎只記得第七場生死戰(zhàn)前他去參加大學畢業(yè)典禮,以及最后的絕殺失敗,卻不記得第三場時平NBA季后賽記錄的9記三分。 多少人只看到你現(xiàn)在的低空漫步,卻不知道你曾經(jīng)的飛龍在天。在本可以頤養(yǎng)天年的年紀,依然兢兢業(yè)業(yè),不屈不撓,也許這就是對于籃球最本質(zhì)的“熱愛”。 十多年前的NBA是古典英雄主義的年代——那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