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彭城劉氏族譜》,是編者從1983年開始經過收集族譜資料,走訪調查劉姓宗親,并查閱有關專著和史料,進行綜合研究而寫成的。它不僅是一本普通的支脈族譜,而是在匯集多本族譜資料基礎上,進行了綜合敘述和分析考證,從一定角度看,可視為成都市各支劉姓的合譜,并具有更多的準確性。本書可供各支劉姓宗親了解本族的派衍發(fā)展及其相互關系,也可供研究姓族歷史和姓族文化的愛好者作資料參考。也是一部展現(xiàn)中華民族歷史的教科書?,F(xiàn)居住在成都市境內的各支客家劉姓(指在成都市境內已繁衍成為獨立支脈的劉姓),均系近代潮循梅肇基始祖開七公后裔。屬祁姓劉氏,帝堯第九子源明公為得姓始祖。劉邑(今河北唐縣境)系得姓之地,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成都劉姓的直系祖先,在得劉姓之前,本姓伊祁,稱陶唐氏。得劉姓后,在夏朝,稱御龍氏,住河南境內;商朝初年,稱豕韋氏,住今河南滑縣東南;商朝末年,稱唐氏,遷居今山西翼城西;周朝初年,西遷今陜西西安市南杜陵,改稱杜氏;春秋時期,逃到晉國,先后居今山西介休、山東范縣一帶,以官職為氏,改姓為“士”。在春秋末年,寓居在秦國(今陜西)的士會的后人,恢復祖姓“劉”。到戰(zhàn)國后期,又徙居河南開封,隨后再遷江蘇沛縣定居。直至第七十五代祖劉邦建立西漢王朝后,定都長安。劉勝被封為中山靖王,遂轉遷至封地今河北定州定居。三國時期,七十八代祖中山靖王劉勝的十七世裔孫劉備(第九四代祖),在四川成都建立蜀漢政權;成都劉姓族前之分祖,乃昭烈帝劉備之次子劉永。蜀漢滅亡后,劉永移居洛陽。到西晉永嘉年間,由于“八王之亂”,劉永的后人徙居江南,繁衍數(shù)百年。到唐朝末年,為避黃巢起義戰(zhàn)亂,劉永的后裔劉天錫(第一二八代祖),奉父南下,避居福建汀州寧化縣。直到元朝時期,劉天錫的第二O世孫劉開七(第一四六世祖),遂由福建遷至廣東興寧縣安家立業(yè),其后代散播全國各地,其中全部在“湖廣填四川”大潮中,于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時期輾轉來到成都,發(fā)展成為成都劉姓可見,數(shù)千年來,成都劉姓祖先在生存斗爭中,盡管從北到南,由東向西,遷徙不定,歷盡艱辛,但依然一脈相承,源流清晰,考之有證。 成都劉姓,字派雜亂,支脈繁多,按現(xiàn)在使用的字派不同所劃分的各個分支。目前,本書中收集到了三十八支。其中:源流和世系都清楚的廿五支,源流清楚而世系不完全的十一支,源流和世系都未查全的二支。收集到的廣傳公后裔族譜有廿二支:長房巨源四支、二房巨湶二支、三房巨汌一支、六房巨浪一支、七房巨波一支、八房巨漣十一支、九房巨江二支(元亮宗支、元亮宗支)。 收集到的是廣傳公后裔族譜,但不知哪房的有二支。劉邦長庶肥公后裔族譜一支。福建崇安五忠劉氏(洪公)后裔族譜一支。開七公兄弟(可珍公)后裔族譜一支。另外收集到四川(重慶)廣傳公后裔族譜三十余支。因本譜篇幅有限,加之本譜以成都劉氏為主,故只錄入了廣傳公后裔的內容四支。 |
|
來自: 劉發(fā)科九七二七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