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學者季羨林說,書法不僅講求書法的典雅清正,而且要求書法具有深厚的文化意味,書法不僅是藝術,而且是文化,同時也是對漢文字的美化和文化化,從書法作品中可以看到文化修養(yǎng)和寬闊眼界。而文化底蘊的缺失,正是今日書法淺薄浮躁的重要原因,也是主要表現(xiàn)。
在市場經(jīng)濟的今天,活躍于書壇的眾多的所謂"專業(yè)"書法家們,為現(xiàn)代展廳度身訂做重氣勢、講刺激的作品,在節(jié)奏緊湊的現(xiàn)代社會獲得成功,但我們無法回避的是,在這些熱鬧的背后,中國書法其實也面臨著許多尷尬。比如說,由展覽競爭機制所催生出來的許多書法家的作品,便有著先天的文化不足,宗白華所言的"一種表達最高意境與情操的民族藝術"的書法似乎已經(jīng)是昨日神話。
建國后,隨著各級書法協(xié)會的不斷涌現(xiàn),加入各級書法家協(xié)會便成了一種"專業(yè)"書法家的資格認證。這些專業(yè)協(xié)會和專業(yè)人士制定了書法界的游戲規(guī)則,做出書法發(fā)展的遠景和近景規(guī)劃??烧缒承I(yè)界人士所抱怨的,有了專門的組織,卻不見藝術的發(fā)展,沒有優(yōu)秀的作品,卻依靠展覽競爭機制制造虛假的繁榮,比起古代的大師,如今幾乎沒有一個可以拿得出手的。
更有不少所謂的"專業(yè)"書法家們,以書法為業(yè),但卻從不讀書,只是每天埋頭練字,然后去根據(jù)市場需求和他人之好,創(chuàng)作出一些浮躁不堪、油里油氣的作品,并且還自以為是的認為,能賣錢的書法作品,才是好作品。
殊不知,我們所難以企及的古代書法大師,竟都不是“專業(yè)”搞書法的。古人受儒家思想影響很深,傾向于做官,所謂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以書法為生的很少。王羲之、王獻之、顏真卿、楊凝式、蘇東坡等眾多書法大家,都曾在宦海浮沉。就是到了近現(xiàn)代,也沒有哪個書法大家是"專業(yè)"的,如張大千、齊白石、黃賓虹等,都以繪畫著稱于世;又如魯迅、郭沫若、沈尹默等,似乎作家的身份更能代表他們;再如當代書法家中頗具影響力的啟功先生,除了書法外,還對眾多領域都有所涉獵,如教育,文物鑒定,國學,詩歌等。當然,在古代更沒有像“書法協(xié)會”這樣的專業(yè)書法機構。
康有為在給劉海粟的信中曾說過:"臨碑不讀書至多得古人皮毛,字匠而已……習字得轉折停頓收縮之法不難,健筋骨血肉豐滿有個性甚難。而有書卷氣則極難,唯有書外求之。博覽群書,氣高志潔,心有巨眼,下筆自然起拔。此境非終生苦學不辦,潛移默化自有樂地……"學習書法,不僅僅是書寫的技巧、能力和書法功力,更多的是書者個人的文化修養(yǎng)與人生閱歷。
中國第一位書法女博士解小青也曾說到:"其實寫字的道理和做人的道理是相通的。字的結構好像人的臉面,美丑妍,一望便知。為此古人講了很多方法,如頂戴、承覆、包裹、穿插等,而這里面只有一個原則,就是和諧,就是講究避就揖讓。彼此互讓,方為盡善。構字重在和諧,而中國哲學最本質的精神,我想也是和諧。每寫一個字,就好像我們去做一件事,去面對一些人,那么進退問題,分寸尺度,自然容易理解和把握。如果把書法生活化,會得到很多快樂的體驗。"
的確,任何藝術形式都來源于生活,書法也不例外。從如今的書法現(xiàn)狀來看,并不缺乏“專業(yè)”,也不需要“專業(yè)”,恰恰相反,而是需要更多的“不專業(yè)”,因為只有這些“不專業(yè)”們,才能使書法更加生活化。同時,書法只有不脫離生活,才是有靈魂的,也才更容易將個人文化修養(yǎng)與人生閱歷,賦予其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