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 緬甸歷史可以上溯到5000年前。根據(jù)法文和英文考古資料,緬甸在一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已有人類活動。當時緬甸的伊洛瓦底江邊的村莊已有人類居住。將緬甸劃分成“上緬甸”和“下緬甸”是英國殖民統(tǒng)治后的人為劃分。相傳西元前200年驃人(Pyu)進入依洛瓦底江的上游地區(qū),并掌控中國和印度之間的通商之路?!稘h書》稱諶離。兩世紀之后孟族來到錫唐河(Sittaung River)流域,而在849年緬甸人接管驃河流域并建立蒲甘城(Pagan)。 §蒲甘王朝(1044年-1297年) 主條目:蒲甘王朝 蒲甘王朝是由阿努律陀國王(King Anawrahta,1044年至1077年在位)于1044年建立,為緬甸第一個統(tǒng)一的帝國,以上座部佛教為國教。阿諾耶塔國王相繼征服撣族和孟族,也不斷擴展領(lǐng)土。在阿朗西都國王(King Alaungsithu,1111年至1167年在位)掌政時,上座部佛教逐漸成為主流,并在13世紀初期達到頂盛。當時建造的3000余座寺廟尚有100座保存至今。1287年蒙古統(tǒng)治者忽必烈(Kublai Khan)率領(lǐng)元朝軍隊大肆入侵(元緬戰(zhàn)爭)而使得蒲甘王朝失去了獨立性,不久后滅亡。 §勃固王朝(1287年-1531年) 主條目:勃固王朝 §阿瓦王朝(1364年-1555年) 主條目:阿瓦王朝 §東吁王朝(1531年-1753年) 主條目:東吁王朝 1531年緬人莽瑞體又名德彬瑞蒂(Tabinshwehti,1531年至1550年在位)二度統(tǒng)一緬甸,成立東吁王朝而自稱為王,并于1546年建立首都勃固城(Pegu)。之后莽應龍(又名帕應曩)(Bayinnaung)即位,因多次與實力強大的泰族阿瑜德亞王國(大城王國,Ayutthaya)交戰(zhàn)而耗盡了資源,最后因勃固城于1599年被阿卡族占領(lǐng)而遷都阿瓦(Ava)。16世紀末至17世紀初東吁王朝與中國明朝爆發(fā)戰(zhàn)爭(明緬戰(zhàn)爭),占領(lǐng)了原屬明朝云南的大片土地。東吁王朝最終在1752年沒落。1753年,緬人雍笈牙(Alaungpaya)出現(xiàn),趕走當時攻占阿瓦的孟族人,并建立大光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