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子女相親,也是父母的一種消遣大可以抱著喜聞樂見的心態(tài)開放地看待這件事。 據報載,廣州天河公園有個相親角,相親角里有個李伯。三年來,他和妻子每個周末準時從番禺的家里出發(fā),花費一個多小時到達公園,然后在相親角掛上女兒的相親資料。這個相親角掛著上萬份這樣的相親資料,信息多,而且主要是因家長們認為這里比網上可靠,除了能瀏覽到書面資料外,還能看到其父母。 由于來這里的一些老人已白發(fā)蒼蒼了,最大有71歲,這當中也有老人是為自己找對象來的,所以,這里儼然成了天河公園一道久負盛名的獨特“風景線”。這種老年人相親角其實在各個城市的公園都有。那么李伯為什么就引人注目了呢?世上最怕認真二字。李伯有個硬件不錯的女兒,名校碩士生畢業(yè),在事業(yè)單位工作,所以李伯選女婿很“挑”,身高差一厘米、年齡小四歲大五歲以上,都不在考慮范圍內,而且,很有見識的,只要聽說是創(chuàng)業(yè)便會毫不猶豫地拒絕。 結果是這樣的:肯定有被他看上的,但他看上的呢,別人又看不上他。李伯女兒當然不支持父母這樣,她認為自己能處理好,但她沒有阻止父母。 在我看來,李伯其實是為自己找一個事做。每個人的消遣方式不同,李伯干的事往大方向上說是一件好事。首先于女兒無害,廣泛撒網,選優(yōu)錄取,挑到了合適的可給女兒選,這是個愉快的過程,像在淘寶一樣,至少有得選;其次,自己通過這項活動擴大了社交場所,精神也有了寄托;對其女兒來說,自己生活圈子有限,工作忙,讓父母為自己找對象,把第一道關沒什么不好的。如此廣泛地從民間選人,過去只有皇子能這樣干。 社會議論得比較多的,是李伯太堅持原則這事。李伯女兒是1982年生人,已快步入中年,按照中國人的婚嫁觀,早已過了最佳適婚年齡。而社會默認的婚配是“男大女小”,所以即使是優(yōu)秀的女性,硬件再好過了最佳年齡條件也要打折。中國男人比較“專一”,從20歲到80歲都希望娶20多歲的女性。因此,女性在婚嫁市場上是比較被動的。 所以,在天河公園老人相親角的人和社會上的人看來,李伯這樣不是“挑”,而是“刁”了。大家都認為,你女兒都這么大了,你怎么還不降低條件呢?你這樣子怎么能把女兒嫁出去呢?對李伯這樣的堅持原則是應該表示敬意呢,還是隨世俗勸他? 其實,大可以抱著喜聞樂見的心態(tài)開放地看待這件事?!疤簟币埠谩暗蟆币埠?,都是李伯自己的事,外人不必認真。緣分天注定,李伯不過是在認真地玩他自己的游戲而已。因為就算他有標準在這,女兒有獨立思考能力,一旦和誰對上眼了,誰也攔不??;而就算他辛辛苦苦在相親角挑挑揀揀來一個,女兒不愿意他也沒辦法。 老人們去公園相親角貼紙舉牌,只要不透露子女太多信息,不透露隱私,不上當受騙,底線是不能搞得子女在家吃不下飯,不敢回家,只要能做到這些,上公園這事就算給自己和子女幫了忙。而對于父母為自己上公園相親角這事,兒女不必討厭也不必感動,也許你至今未婚,就是父母的苛刻影響造成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