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事,心能靜;有事,心能定!無事時心能靜,是一種修養(yǎng)。古人有句話說,“人生莫如閒,太閒反生 惡業(yè),人生莫如清,太清反類俗情”,人在有事的時候,一般都能有一個 專一的目標,一心用在做事情上的時候,保持沉靜的心態(tài)並不是很難。 反而是無事的時候,人就很容易在是是非非中變得浮躁不安,受到種種 外界的誘惑。會怠惰、在消沉中無所事事,會放縱、在慾望中不能自 拔,會胡思亂想、生出許多無謂的爭執(zhí)。從而喪失了自己本心中的純粹 與追求。
所謂“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無事的時候,需要修養(yǎng)的正是這種靜的 本事。靜能夠讓人保持清醒的頭腦,在紛雜的世事中看清一切事物的本 源。 《道德經(jīng)》中有言,“靜為燥君,重為輕根,是以聖人終日行不離輜 重。利用無事的時間去靜靜的回味、思索、反省,知道自己內(nèi)心真正追 求的東西,才能戒除內(nèi)心浮躁的氣息,才能修身養(yǎng)德,培養(yǎng)一種君子 人格。
有事時心能定,是一種能力。清人翁同龢寫過一副對聯(lián),“每臨大事有 靜氣,不信今人無古賢”,《大學》裡說,“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 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strong> 有在無事時修養(yǎng)了靜的本事,才能培養(yǎng)出一種從容淡定的氣質(zhì),在有事 時保持內(nèi)心的安定。在面臨大事時能不能沉穩(wěn)安定,是判斷一個人氣量 胸襟的重要標準。
古人有言:“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將軍”,能做到胸有激雷 而面如平湖,所憑藉的就是內(nèi)心的從容安定。在謝安在淝水之戰(zhàn)時“為 君談笑靖胡沙”,諸葛亮一出空城計退了司馬懿十五萬精兵,都是這句 話的佐證。 儒家說“定、靜、安、慮、得”,佛家說,“因戒生定,因定生慧”, 戒除了浮躁之氣,內(nèi)心就能安定了,然後就能生髮出無盡的智慧。在動 亂和壓力下臨危不亂,用高度的執(zhí)行力去有效解決眼前的問題。而只有 一個在面臨大事時能夠安穩(wěn)不亂的人,才有資格被委以重任。
|
|
來自: 向雲(yún)樓 > 《23。向雲(yún)樓文選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