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胡慎之“人生七年”之第二課微課筆記

 gulibakeran 2017-02-18


我們的孩子跟我們的功課有關聯(lián),更多是我們?nèi)松砷L中的功課,我們孩子要完成什么樣的功課呢?

到底是世界改變了我們,還是我們改變了世界?

可能是某個玩具,或者某個人,讓他產(chǎn)生了好奇的感覺。

他突然意識到,除了媽媽外,還有其他人。

七歲前,要完成什么樣的功課呢?
就是好奇感,好奇,并探索。

一歲,開始爬,開始早走,生理功能不斷完善,不是借助于媽媽,不是要別人把她搬到另外一個地方,而是開始從爬行或者行走的過程當中,她去承認自己有這個能力。

當孩子完成這個功課的時候,我們要去輔助她,而不是替代她。

當孩子爬行的時候,包括她的每一次抬頭,翻身,站立,都是滿困難的事情,如果過度去替代她,就剝奪了她的體驗。有些媽媽看到孩子吃力的時候,就會把玩具放近一點。

適度的小小的挫折感,會讓孩子在克服的過程中,得到一種成就體驗。

當孩子會爬行,會走,會站,會跳的時候,我們不要對孩子太過于好,好到她不需要去做一些功課。

第二個功課,她需要去認知這個世界,這個世界上有五顏六色的東西,有些東西屬于我可以控制的,有些是屬于我不能控制和達到的。

我們內(nèi)心住著一個巨嬰。

巨嬰的心理是什么:無所不能的自己,這個世界要按照我的規(guī)律走,自然的事情,只要違背了我的一員,也是違規(guī)。

我們違背規(guī)律,違背自然。

下雨的時候,會說,天啊,怎么下雨了啊。

這不是認知問題,更多是個態(tài)度問題。

更多時候,下雨天打把傘,很簡單,但很多時候,我們不愿意遵循規(guī)律,我們內(nèi)心覺得自己無所不能,我們需要掌控一切,人與人之間是共生狀態(tài),沒有邊界,你的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我們是一體的。

我有個來訪者,她只有兩個人稱,一個是你,一個是我,除了我之外的,稱之為你們。

另一個視角,我跟這個世界是對立的。

所以她的世界經(jīng)常是敵對的對立的,如果這個世界不按照我的規(guī)律來走的話,如果我的男朋友不能及時回應我的時候,啊,天,天要塌了!

第三個方面,我們無法承受的自戀的破碎。

自戀式憤怒。

一旦我無法承受的結(jié)果發(fā)生了,她的情緒上只有一種應對方式,那就是非常憤怒,責備,把所有的東西推給別人,這不是我的問題,所有的問題來自他人。

這個世界到底按照什么樣的規(guī)律來運營的?

這是認知式的感覺。

媽媽跟嬰兒互動,給嬰兒自動探索機會,給予她比較安全的環(huán)境,情境,去探索世界。

這個探索的過程,就是一個孩子需要的第二個功課。

第三個功課,分清楚你我。

分裂了后,會有好媽媽,壞媽媽,媽媽和我不是一體的,媽媽有媽媽的事情。

寶寶,你是你,你有你的名字,于是,孩子內(nèi)心核心的“我”開始形成。

在尊重她的過程中,她有了“我”的感覺,媽媽不是我的某個部分,更不是我的工具,她要完成這個功課。

還有一個功課,要從一元關系,變成二元,變成三元關系,孩子很小,自我能力相對來說有限的,孩子的這些功課需要我們,養(yǎng)育者來幫助她完成這個。

媽媽的功課,也是跟寶寶在發(fā)展過程中對應的功課,第一,我們承認,寶寶是一個人,不是我的一部分,寶寶的活動范圍越來越大了,沒有像原先那么可愛了。

有人說,我特別喜歡小孩子。

我問,那么,你喜歡的是一歲的嬰兒,還是兩到三歲的嬰兒,還是七八歲的和小孩子呢?

大部分的人都會說:我不喜歡七八歲的孩子。

七八歲的小孩子有很多東西堅持自己的,有自己的東西,有自己的意識。

而小嬰兒回應我們的方式跟我們對待她的方式是一樣的。

這很容易滿足成年人的自戀感覺。

我在操縱這個孩子,她隨著我對待她的方式而改變。這多么美妙啊。

橡皮泥一樣,捏成圓的,就是圓的,捏成方的,就是方的。

我們想要怎樣就怎樣。

成年人的人際關系中很多沖突和矛盾,在親密關系中,甚至會由愛轉(zhuǎn)向恨,很多時候,想要把對方干掉,因為對方?jīng)]有按照我的意愿來。寶寶雖然是我的孩子,她有自己的喜怒哀樂,媽媽要承認這一點,也要看到這一點。

第二個媽媽的功課,我們在這個過程中呢,需要打破作為一個媽媽的美妙感覺,隨著孩子的長大,媽媽有時候會覺得,這個孩子不隨我的意愿完成的時候,我有很強烈的挫敗感,。你讓她不要碰什么,她偏要做,你警告她危險,她一點都不害怕。

特別是自戀的媽媽,焦慮的媽媽,會有很強的挫敗感,需要孩子在自己保護的情況下行為,焦慮的媽媽恨強迫,任何意外的事情讓人感覺到失控。

媽媽需要去感覺到自己的掌控感覺被小小打破。

這是媽媽要去承受,要去學習的功課。

第三個方面,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間,你的孩子要和其他人建立關系。

如果,媽媽不愿意去學習,或者說這個功課在媽媽的幼年沒有完成,那就是分離。

媽媽要感覺到,她是嬰兒時,隨便我怎么對待,她會給予適當回應。而當寶寶長大了,寶寶開始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喜好了,這個時候媽媽要區(qū)承受寶寶和自己的分離。

媽媽要能夠承受分離的感覺。

媽媽的工作量越來越大,媽媽要去照顧寶寶的東西越來越多。

以前放在床上,不會爬行的時候,很安全,可是后來,要做的事情越來越多,寶寶要去抓飯吃,要弄臟自己的衣服,你給她吃東西的時候,她不想吃,我們要去做的事情更多,照顧的更多,我們要做更多的事情照顧好她,如果照顧好她,要去學習更多的能力。

一個媽媽,她的孩子六歲,有一次,孩子吃飯的過程中間,馬路中間走著,鬧肚子,到了飯店,要上廁所,鬧肚子很厲害,孩子沒辦法忍住,就在廁所門口直接蹲下來,直接脫褲子大便。

她一方面非常羞恥,一方面非常憤怒。

另外一個時候,走過來另外兩個媽媽。

另外兩個媽媽,跟她差不多大,說,趕緊幫她擦一下,天氣太冷了,褲子弄濕了,趕緊墊上紙巾,地上的臟東西,那個要弄干凈啊。

就開始幫忙。

而她自己,她完全不知道該怎么辦,她只知道很憤怒和羞恥。

她羞恥,覺得弄臟了公共區(qū)域,沒有帶好孩子。

憤怒,也是憤怒孩子給她帶了麻煩。

回憶自己的童年經(jīng)歷,她兩三歲的時候,媽媽突然消失,十年之后才回來。

在你的小時候,你媽媽沒有很好對待你,你沒有從媽媽對待你的過程中,學到功課,沒有形成共情,所以你沒有認同的榜樣,你沒有能力,去體會到你孩子的需求。

她哭得很厲害,她自責,也同時有很多擔心,在孩子的成長中間,因為我缺乏這些能力,會不會給我孩子帶來一些不好的影響?

有些東西,就在那里,將來你的孩子,也會在成長中去修復。

你沒有從你媽媽哪里學到能力,完成你在這個過程中的功課。

這幾個功課是媽媽必須去完成的。

只有媽媽完成這個功課,孩子也完成這個功課,那么在以后的親密關系,人際交往方面奪回受益匪淺。

這些功課,總結(jié)下來,是什么能力?

第一個,共情的能力。

即我能設身處地體會到另外一個人的感受和情感,我們中國人很多時候缺乏這個。

就像那個媽媽,看到自己的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她無動于衷不知道怎么辦。

當看到身邊人很悲傷哭泣的時候,我們經(jīng)常會說,你不要哭了,我們就越界了,好像對方的哭泣和悲傷給我們帶來焦慮感。

一個沒有共情能力的媽媽,看到孩子的焦慮,會讓自己更焦慮,會感覺到世界末日。

因為當孩子哭,她不知道怎么辦?

這個會帶來自戀性損傷,感覺自己不是好媽媽,沒有對待好孩子,然后自責,或者責備孩子。

這不是我們?nèi)绾螌W習到的,而是我們從媽媽對待我們的方式當中,去認同的。

我的共情能力比較強,不是說我投人所好,察言觀色,我能猜測到別人需要什么、我就去給予什么。這個是討好,不是共情,共情,是第一時間,能夠敏感捕捉到對方的情緒感受。

我以前一個朋友,當她還沒辦法表達自己的悲傷時,我就能夠感覺到。

這給我的職業(yè)很大幫助。

這種共情能力更多來自于我的奶奶。

一歲后,跟著我的奶奶生活,這給我的性格帶來很多遺憾,一些遺憾造就了我的性格,我們無法重演歷史,性格中有些可以修復的東西,只能待以后來成長,這是后話。

我特別難受的時候,我奶奶會來安慰我。我摔跤了,第一時間,我摔跤,奶奶會把我扶起來,并問我,你哪里疼,我?guī)湍闳嘁幌?。我當時可以表達自己的情緒,對方可以接納,對方給我很多的耐心和愛,她可以接納,這就是共情的能力,我從奶奶那里認同,因為我是這樣被對待的。

第二個,獨處的能力,身邊沒有人的時候,你是否能夠呆著,能否很安心的待著。

很多成年人跟另一半在一起,會感覺特別好,跟另一半不在一起,會感覺很不好,會想象很多不好的畫面。

我有個來訪者,如果丈夫出去吃飯,第一反應,她會想象都是危險的,這種體驗讓她很不舒服,她會給丈夫打電話,如果丈夫沒有接電話,她就會有多種想象,老公外面有女人啊,出車禍啊。這些壞的都出現(xiàn),每次給丈夫打電話,就會說:“我關心你,你在外面吃飯會不會有危險?!?/span>

如果對方?jīng)]有接電話,她就會不間斷打電話。她沒辦法一個人待著,一個人睡覺,一個人睡覺的時候,要打開所有的燈,并且一個人會失眠,她不具備獨處的能力。

這是我們完成分離的功課后,完成好“你是你,我是我”的邊界后,獲得的一種能力。

第三個方面,我們就是真正的尊重別人的邊界的能力,舉一個例子:

有一個孩子,等到她長大十多歲的時候,他的房門依然不能關上,雖然她有秘密,但房門不能關,不然媽媽會生氣,很多男孩子結(jié)婚后,跟自己妻子躺在床上,媽媽還會推門進去,丈夫卻不能管。

我的邊界,我要維護,我的父親不希望我維護邊界。

我的房子,我父親必須有鑰匙,而且拜訪不需要打招呼。

這種沒有邊界的感覺,在生活中各種層面都可以體會到。

那就是就是缺乏尊重,當你的孩子一個人在哭的時候,我們會問:“你怎么了,發(fā)生什么了?“

孩子說:“我只是有點難過,我想要一個人待著?!?/span>
媽媽還會接著問:“你到底有什么事情?”

這就是沒有尊重別人的邊界,中國人的邊界感,模糊不清,我們的父母,我們的媽媽,打破了孩子的邊界感。

中國的孝順文化也是如此,七十多歲還要去討好媽媽,讓媽媽開心。

你不能成人,對方是獨自的一個人。然而,我們是,你的就是我的 ,我的還是我的,我只有我們的概念。

從文化上講,個體利益要服從于集體利益。

更多時候,媽媽會用犧牲自我的方式來滿足對方,同時希望對方犧牲也自己來滿足對方。

很多時候,在這種邊界的感覺,體現(xiàn)為一種最簡單的事情。

“你媽媽覺得你冷?!?/span>

因為孩子自己有抵抗寒冷的能力,作為一個孩子,她身上的熱量,少穿一件沒有問題。

很多媽媽,認為,我的感受就是所有人的感受。沒有邊界。

我們那邊農(nóng)村,我們養(yǎng)育孩子,經(jīng)常會有一個習慣,對于一個兩三歲的孩子,牙齒沒有完全長好。老一輩的奶奶或者外婆,或者媽媽,就拿一勺子飯,自己嚼爛了,再給孩子,認為孩子需要吃一碗,就非得吃完。

我有一個來訪者,她有厭食,暴飲暴食。

她有一個強烈的印象,兩歲多,媽媽喂飯,騎在一個會搖動的小木馬,木馬往前搖的時候,媽媽就塞給她一大口,就這樣不斷塞給她,她不要,吃的很撐了,怕媽媽不開心,就還是吃。

媽媽更在意的是,這碗飯孩子是不是能吃掉,而不是在意的孩子想不想要去吃。

孩子處于分裂的狀態(tài)下,偏執(zhí)的分裂期。

我要維護自己的東西。

她要去控制一些東西,包括媽媽的行為。

她一歲后,甚至會調(diào)戲自己的媽媽,會惡搞。

非要做媽媽不允許的事情。

她就非要去玩水。

你會發(fā)現(xiàn),這個孩子對于孔狀的東西特別感興趣,小孩子的手指放的進去,比如插線板。

這個很危險,但是孩子特別喜歡,甚至于掏你的鼻孔,孩子會看著你笑著去做這個事情,她要堅持自己,她要去嘗試,要媽媽認同。

媽媽比較粗暴對待,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想去做更多事情,她會用各式各樣的行為來阻止孩子的探索,而孩子特別想要堅持,

弗洛伊德把兩歲多的狀態(tài)叫肛欲期。

孩子心理上的滿足來自于自己的大小便,我們完全忽略了自己的肛欲期。

孩子沒法控制自己的大小便。

中國常見的是,已經(jīng)幾個月就開始培訓大小便。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間,沒有獲得控制自己大小便的滿足感。

碰到一歲內(nèi)就開始訓練大小便的小孩,我總是搖搖頭,認為這是很糟糕的體驗。

很多中國人,經(jīng)常是對自己的東西非常堅持,總覺得自己沒有錯,我總要論證到這個點是對的。

是因為我們很害怕,很害怕失控,這讓我們有一種不好的體驗。

就有點像是,我不想大便的時候。

有些孩子一歲不到的時候就被訓練,更多的是,孩子如果沒有訓練好大小便的時候,我們會增添很多麻煩和不方便,但是訓練好了后,我們不需要洗尿片了。尿片只是一個輔助,我們只是想要減少麻煩和工作量,而美其名曰讓他學會大小便的習慣。

過早訓練大小便的孩子,會有便秘的現(xiàn)象發(fā)生,如果你發(fā)生長期性的便秘,也許你過早的被訓練了大小便。

大便是身體的一部分,如果把大便被迫排出去,就像自己被排出去一樣。

孩子特別喜歡玩大便,甚至有的小孩把大便吃掉,因為那是她的一部分、

我們理解后,不會對這個現(xiàn)象,感覺有問題,這是個正常的現(xiàn)象。

而我們,通常剝奪了她的成就體驗。

外國孩子,兩歲多,三歲還會用尿片,因為她遵循孩子發(fā)展的規(guī)律,這個能力會自然而然的學會。

我的孩子小豆子,他學會大小便時兩歲多,韓國動畫片的大小便,動畫里有一個大象,讓孩子學會大小便很自然,兩歲多有了模仿能力,這個時候?qū)W會大小便,她甚至于跑到小廁所上大小便,是個很享受的事情,而不是被剝奪。

肛欲期的時候,讓孩子擁有掌控的感覺,我們的掌控感,過早被我們媽媽剝奪,甚至要不要吃飯,冷不冷,都被剝奪。

孩子會繼而覺得我的世界,完全失控,我沒有辦法控制我的世界。

小時候我們窮怕了,大了,我們會變成暴發(fā)戶啊。

我們會為了沒有滿足的心愿,過度補償。

如果我們?nèi)鄙倭诉@種感覺,我們就會一生都去追尋。

我要掌控人際關系,我要掌控世界。

有些偏執(zhí)狂就是這樣的。

她認為這個世界就是應該她掌控的。

如果對方不是按照她的意愿,他會爆炸。

我們的另一個能力,就是獲得掌控的能力。

再就是,自我滿足的能力。

如果一個人不懂得自我滿足,也很麻煩。

孩子學會去體驗自我滿足的感覺,對一些東西好奇,知道后會很開心,感覺不錯,會泛化到整個世界,如果我們內(nèi)心世界美好,美好會投注到外部世界,我們心情很好,會看到什么都是美好的,如果我們受到了挫折,心情不好,看到的一切都是糟糕的。

我們的心情會泛化到身邊的任何一切。

我認識一個特別愚鈍的人。

獨子,家里人非常尊重她,尊重她的規(guī)律、她對很多東西不計較。如果別人說,你不好看,你做錯了,哦,沒關系,我重新再來,不會因為這個而敏感,羞恥,別人的評價并不能影響她的很多。這個人是不是偏執(zhí)狂?她恰恰不是,她對人非常善意,對人非常好,對人非常真誠幫助。

因為她被滿足過,被尊重過規(guī)律,她懂得如何去尊重別人,她在人際關系中是友好的,善意的,妥協(xié)的。

恰恰是我們沒有被滿足過,會延伸到我們成年的生活,一有機會,我們會補償性地滿足。

小時候窮怕了,長大后變成暴發(fā)戶啊,就買兩碗豆?jié){,喝一碗,倒掉一碗。

就像窮人想象富人的生活。

另一個能力,就是尊重現(xiàn)實的能力。

當賣火柴的小女孩,生命威脅的時候,會幻想出,火爐里面出來了燒鵝,幻想已經(jīng)過世的奶奶給她一個擁抱,當我們在極其危險的生命體驗中,會有幻覺產(chǎn)生,我們在特備危險的極端狀態(tài)下,會產(chǎn)生幻想。

我們的的青春期,會產(chǎn)生很多,我們越是糟糕,越是把自己想象得完美。

很多人喜歡看武俠小說。

會把自己投注到英雄身上,比如張無忌啊,幻想自己無所不能,我有很大的能力。

恰恰是我覺得到的自己是軟弱的,是自卑的。

小姐的身子,丫鬟的命。

我們認同自己是丫鬟,但我們希望自己是小姐。

打破幻想無所不能的感覺,完全是我掌控的幻覺,媽媽跟我一體,媽媽是我的一個部分,這是一到兩歲,慢慢在現(xiàn)實當中不斷的檢驗,我從媽媽那里知道我是誰,我能做什么,如果我們不給她檢驗的機會,我們不具備這種現(xiàn)實檢驗的能力,正比如一個精神病人呢,一直在自己的幻想中,覺得自己是鳥,以為自己是鳥,真的會從八樓上揮手,從樓上跳下去,還以為自己是在飛,所以精神病人的自殺算不得實際的自殺,那時她的幻想造成的后果。

這也是能力,也是我們要慢慢去學會并具備的能力。

媽媽對待孩子,我們要孩子具備這樣的現(xiàn)實檢驗的能力。

當她大了,要去承認,這很疼,這是正常的。

她覺得開水是不燙的,我們給她一個相對安全的機會去觸碰,她會覺知到,這個是會燙到自己的,很多媽媽因為害怕危險,不讓自己的孩子去體會。

傳統(tǒng)育兒理念中,我們的人沒有去完成這些功課。

很多原因。來自于媽媽內(nèi)心,隱藏著的,比較自私的想法,這個想法是什么呢?我不愿意,讓這個孩子跟我分開。

隨著歷史的進程,時代的發(fā)展,很多人呼吁說,現(xiàn)在人跟人之間的情感比較淡漠,婚姻不穩(wěn)定,哪怕是恩愛的兩個人走入婚姻,也慢慢變得冷漠。

很多女性在很多地方得到了比較好的尊重,權利與男性對等,在我們幾千年的傳統(tǒng)里面,很多媽媽還是覺得,自己的價值還是比較低,如果這個過于沉重,那么在家庭中,她的價值比較低,那么我們用什么辦法來提高自己的價值感?她會把養(yǎng)育孩子當成在價值上的付出,故對家人好是自己價值的付出,通過勞動、做家務,犧牲,奉獻等。

這種自我價值的滿足,是自我價值的不穩(wěn)定。

很多媽媽把孩子當成自己的私有財產(chǎn),自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得到我是一個好媽媽的價值體驗。

很多媽媽跟丈夫關系不好,覺得跟自己的丈夫沒法體驗美好,將重心體驗放到孩子,孩子一旦離開,我的價值被剝奪,很多媽媽到了孩子七八歲的時候,就心里空蕩蕩的。很多媽媽開始覺得孩子上幼兒園,心理變得很空,因為她原來的生活中,絕大一部分內(nèi)容是去養(yǎng)育自己的孩子。

生命中圍繞著的一個中心沒了,媽媽不愿意孩子和自己分離,最好的方式就是控制,不讓她有離開我的能力。

我寫過一片文章,我想這個文章更好的呈現(xiàn)就是,有一部分中國女性培養(yǎng)巨嬰是集體無意識。

因為嬰兒是可以跟隨我的。

當嬰兒成長以后有自己的意識時,媽媽很焦慮。

有一個媽媽給我打電話,說,我的孩子很聽話,但是到了一定年齡后,跟我沖突特別多,什么都反著來,完全跟我敵對,是對立的。

我說:“恭喜你,你還有一個可以去成長的孩子,不然,你的孩子被你毀了。:”

這話很極端,也表達了我對這個媽媽的不滿。

當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這個媽媽沒有給與機會,給她完成獨立的機會。

控制的方式有很多,要讓孩子聽話,要孩子乖,孩子聽話就能得到媽媽的認同,你不乖巧,媽媽就會威脅。

我有一次在路邊看到一個小孩子,很小,兩歲多 ,他不停的動這個,動那個。

奶奶說了不下十遍:“警察叔叔會把你抓走的?!?/span>
我們小時候也是這樣被嚇過,你不聽話,你不乖,野獸把你叼走,你要是再哭,我就把你怎么樣。

有的小孩,哭的時候,媽媽轉(zhuǎn)頭就走,理都不理她。

我的朋友很大,四十多歲,還不敢關燈睡覺,每次睡覺必須打開所有的燈。

他回憶小時候,媽媽懲罰他的方式。

我三歲不到,媽媽就把我關黑屋子。

我小時候,一個非常強烈愿望,就是把樓梯間給砸掉,因為每次懲罰,媽媽就把我往樓梯里頭一關,所以只要是有黑暗體驗,就很恐慌。

意識上,已經(jīng)有能力去對抗黑暗了,但還是體驗到小時候的黑暗中的體驗。

我們在獨處的時候,會很焦慮,如果沒有很好的分離,后來分離,就會有這樣的故事,小時候,你折斷了我的翅膀,長大了,你想要我飛,我怎么飛?

很多媽媽希望自己的孩子乖,聽話,又希望孩子主動探索,是外向的。

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

獨處的能力很重要。

第三個能力,如何專注與自己和一件事情的能力。

我的孩子做作業(yè)的時候,總是一會兒做這個,一會兒做那個。

我的孩子穿鞋子花掉很多時間。

很多成年人,一旦壓力大,就會有拖延。

拖延癥甚至會被討論。這就是缺乏專注的能力。

專注的能力,就是自我負責。

應試教育體系,希望媽媽陪著自己的孩子作業(yè)。

孩子,七八歲 ,有自己的專注能力,小學生專注四十分鐘,再往前推,三歲的孩子,可以轉(zhuǎn)換成十五分鐘,五歲可以二十分鐘或者半個小時,隨著年齡增大,專注力增強。

我們打破,用各種防護去打破。

當媽媽做各種事情的時候,我們?yōu)榱舜_定孩子按照我們的要求,而不斷去打破。

媽媽規(guī)定,睡覺,吃飯的時間。

培養(yǎng)孩子吃飯,這個孩子太小了,媽媽吃東西的時候,不斷打擾,你要吃這個,你要怎樣。

孩子吃飯的時候,經(jīng)常被打擾。

我們小豆子兩歲多開始自己吃飯。

他不太會用勺子,每次吃飯會吃到桌子,地上,全是。

外婆希望去喂她。

我非常堅持要讓她自己吃。

其實她吃到地上,沒有任何問題。

她需要一個能力不斷體驗,學習過程中,一定會有失誤。

孩子失誤,給媽媽帶來更大工作量,更多焦慮,不給她機會,經(jīng)常打破她,左右她,侵犯她。

這樣的孩子沒辦法專注。

豆子吃飯,吃得到處都是,頂多,洗一下衣服,拖一下地,如果身上有臟的,洗個澡、

這種專注,對于她來說,很重要。

孩子看自己的繪本,她專注于看一個電視,我們總是會告訴自己,不能這樣縱容,這樣放任孩子,是不對的。

我們不愿意讓孩子脫離我們的掌控。

我們要主動去做一些影響,干擾。

這樣的孩子,如何有專注的能力?

專注需要一個安全的環(huán)境。

專注的看書,是什么樣子,很入迷,別人喊他,她都沒法回應。

有些人怎樣呢,她做一件事情,外界的一點點聲音,都有可能讓她產(chǎn)生警覺。

一個眼神,就能把她嚇一跳。

特別敏感。

這是兩歲多,我們沒有給到一個相對安全的環(huán)境讓孩子專注做一件事情。

這也是一種能力。

那么孩子在成長那個過程中間,會進入另外一個階段。兩歲過渡到很好,就可以到三到五歲。

如果沒有過渡好,就像是一個債務,成年后,也要來還。

如果你更多去干涉,掌控你的孩子,這也是一個債務,要你的孩子來還。

怎么還?她成年后,有很多的事情要負責。

這是要還的,這是債務。

這就是孩子和媽媽的,要做的人生的功課是什么,我們需要具備什么樣的能力,沒有這些能力,我們也會長大。然而健康的人格結(jié)構(gòu),將影響親密關系,影響事業(yè)工作,影響所有。這些事情如果沒有完成,可能會花一輩子去完成。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