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謂正月十五為“上元節(jié)”。 入夜為“宵”,故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謂之“元宵節(jié)”。漢字文化圈中,滿月即“望”,是為團圓美滿。 ▲清 郎世寧 《乾隆帝元宵行樂圖》 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 北方“篩”元宵, 南方“包”湯圓。 今夕知何夕,團圓事事同。 湯官尋舊味,灶婢詫新功。 星燦烏云里,珠浮濁水中。 歲時編雜詠,附此說家風。 ——宋 周必大 《元宵煮浮圓子詩》 這是最早描繪元宵的詩。從《歲時廣記》、《大明一統(tǒng)賦》等史料記載均可知元宵作為應時食品宋時已有之。始稱“浮元(圓)子”,商人謂之“元寶”,后稱“湯團”或“湯圓”,取其“團圓”之意,象征闔家團圓,幸福和睦。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托對美好生活的期望。 元宵賞燈自隋唐以來歷朝盛行。 月色燈光滿帝都, 香車寶輦隘通衢。 ——唐 李商隱 《正月十五夜》 東風夜放花千樹, 更吹落,星如雨。 ——宋 辛棄疾 《青玉案 · 元夕》 元宵張燈初為驅逐對黑夜的恐懼感,后衍生祈許光明之意。 法輪天上轉,梵聲天上來。 燈樹千光照,花焰七枝開。 ——隋煬帝 《元夕于通衢建燈夜升南樓》 根據(jù)燈期不同,上元燈期有“試燈”、“正燈”、“闌燈“等名謂。 上祈天意,下護蒼生, 神人鬼畜,無所遺漏。 是東方哲學的自然體現(xiàn)。 元宵節(jié)最大的特點即“走出家門”“普天同樂”。 袨服華妝著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 長衫我亦何為者,也在游人笑語中。 ——宋 元好問 《京都元夕》 古代特殊的時代背景下,女性可以精心打扮、結伴出游,借著元宵賞燈走橋的機會物色心儀的對象。故元宵可謂之“古時情人節(jié)”。 眾里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 燈火闌珊處。 ——宋 辛棄疾 《青玉案 · 元夕》 時至今時,無論元宵、花燈、習俗如何變化出新,元宵節(jié)延續(xù)的傳統(tǒng)文化的元素,始終是華夏兒女心中割舍不斷的情愫。體現(xiàn)了中國人獨特的哲學思想。 天道始,地道生,人道成。 天人合一,萬物共生。 諸類終始循環(huán), 無有不化于道者, 故曰圓滿。 ——《皇經(jīng)集注》 天道圓潤,地道方正。 人在其中,微如芥子。 在這顆蔚藍色的星球上 人生如何能圓滿? 不柔不剛,合道之常。 ——諸葛亮 方正做人 圓潤處世 是以生生不息 ▲宋 李嵩 《觀燈圖》 闔家歡 一起品茶長談 不苛求風雅 杯茗間 因有你的“團圓” 此生如遠帆 這一生遇見的每一個人 嵌入生命每一刻 從而圓滿 (部分圖片源于網(wǎng)絡) 遇見你 是緣 「 入山 」 北京·西城區(qū)馬連道路6號 鼎觀大廈601-602室 T: 010 63342208 入山 心生物外 在此相遇,就是為了遇見初心 以初心感知生活本源 |
|
來自: dxdfm53數(shù)據(jù)庫 > 《詩詞書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