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段親密關系都是一場覺醒之旅 我第一本書出版的時候是在35歲,當我試圖告訴父親這個喜訊時,我才意識到他已經(jīng)去世多年了。我一直試圖向他證明我的價值,在每一段親密關系中我們都是如此。 當我了解到情感上最強烈的需求是“感覺自己的重要性”,這個看法顛覆了我對關系的認知。 在男女關系中,男性通過力量(如權力)來證明自己的重要性;女性通過吸引力來證明重要性,這也是為什么在商業(yè)領域中女性美容產(chǎn)品是銷量最大,而提高力量的一直是男性關注的焦點。這些表象之下所潛藏的,是我們需要對自我價值進行肯定。當你感覺自己不再重要會引發(fā)強烈的不適。這就是為什么我們總是對親密關系充滿期待。 大量的期待會帶給伴侶相處的壓力。而只有當期望在關系中慢慢溶解時,才是關系和諧的開始;只有當你不再期望從對方那得到重要性的回饋時,你才能面對自己的不重要性。 我們都不想承認自己不重要,但婚姻就是被設計出來面對自己的。 當關系中出現(xiàn)矛盾,婚姻才算是運作完美。伴侶惹你生氣,從而刺激你成長——當生命需要你成長的時候,他就把刺激源放在你面前,讓你覺察。 我們其實不知道愛是什么。當我們在說愛的時候,我們不是在說無條件的愛,而是在說重要性。所有在婚姻里發(fā)生的矛盾都和愛沒有關系,都是在尋求重要性。 02 愛藏在你的不重要感里。 對孩子來說最主要的需要就是:歸屬感和重要性。在成長過程中,孩子向別人尋求重要性。如果有人能讓你感覺自己每時每刻都是重要的,那么你就感覺他是你的真愛;當你不能感覺到自己重要時,你會覺得他不愛你。男人希望女人覺得很強壯,女人希望男人覺得自己很美,這都只是重要性的需求而已。 一旦你認為對方擁有你沒有的力量,你就陷入依賴中了。你不需要療愈,只需要面對你的不重要。你感覺到你的伴侶是怎么樣的,這取決于你的認知。如果你不愿意面對自己的不重要,那么你的伴侶也不會愿意。 不要指望你的伴侶會改變,你希望別人改變,那只是一種延緩。所有不要再期待伴侶有什么改變,只是花時間去感受自己的不重要性并看穿它。對自己承諾,去面對自己。 愛在哪里呢?你不知道,因為人生當中大多數(shù)時間你都在拒絕愛:愛藏在你的不重要感里。當你的伴侶讓你感覺到不重要的時候,就是你進入愛的最好機會。 如果你愛自己,你就不再需要別人了。因為你自己就是圓滿了,你不需要別人來滿足自己。 真相就是如此,我們誰都不需要。但我們并不了解,因為我們沒有感覺到自己內(nèi)心的愛,我們把愛限制在一個方面了。 03 到底是什么妨礙了你建立親密關系? 當我們成為人類,和自己的身體產(chǎn)生了認同,我們就會感覺自己不夠高,不夠強壯,基于自己的小小的身體,覺得自己不完整,是與別人隔絕的。 于是我們開始尋找:有什么可以讓我完整。 但你不知道,在你所有的關于自己孤獨悲傷的信念中隱藏著的真相是,你本來就是完整無比的愛。但是你卻夠不到那里。 在所有的問題之下,我們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三個基本信念:自我感覺無價值;感覺被拋棄;心碎。所有孩提時代幾乎都會經(jīng)歷這些信念。然而最能幫我們指出這些信念出來的人,正是你的伴侶——我們在一起,不管是否愛對方,都是為了做這樣的挖掘:到底是什么妨礙了你建立親密關系? 有些人相處過程中會產(chǎn)生憤怒和矛盾。憤怒其實就是一種保護,憤怒就是防御,只有在自己感覺受傷、受到威脅時,我們才會憤怒。 有人說,我感覺悲傷失望,因為我的期望沒有得到滿足。為什么總是我在照顧別人?誰來照顧我?其實你需要讓很久以前遺留的傷口流過你的生命,成為過去。 在人前一直堅強,也許是因為他的父母早年無法幫他承擔生活中的困苦,所以他只能獨自承擔,他永遠在生命中都是扮演照顧別人的角色。 在這個憤怒之下是一個從來沒有人照顧和愛的孩子,他為了生存下去,就只好讓自己變得很強大。所以當有這類經(jīng)歷的孩子,他們的伴侶向他們索取時,他們很容易就會把這個和“我什么都沒得到”連接起來。當你去經(jīng)驗這些情緒(悲傷、失望、恐懼)S時,我們就是困在了自己過去的信念中。 所以惱怒是一個機會,讓自己可以回溯孩提時代的創(chuàng)傷。每一個在關系中出現(xiàn)的沖突和問題都可以給你帶來這個機會。當你感覺受到痛苦,感覺憤怒時,也許我們可以認真去看待憤怒,去檢測憤怒的根源是什么。 任何痛苦都是一樣的,并不僅僅是一種痛苦,而是一次覺察的開始。 ··· 本期主題:親密關系是一面鏡子 本期內(nèi)容: 為什么把伴侶看成是自己的鏡子很重要呢?那是因為如果你認識到他/她是你的鏡子,無論你對伴侶做些什么,你會馬上明白,你是在對自身做著同樣的事。如果你攻擊伴侶,就是在攻擊自己。當你與伴侶互動時,如果能夠內(nèi)省的話,就會輕易看到這一點。當你試圖傷害他/她時,你會看到你本身也會被自己的行為所傷害。當你愛伴侶時,你內(nèi)心也會感到被愛。 誠邀您打開一扇智慧之門 克里斯多福 · 孟《生命智慧私教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