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包拯,上至耄耋老翁,下至婦孺稚童可以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可能是中國歷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古代官員了,可能大家對他的記憶都源自中國最早的那部武俠小說《七俠五義》和那部由金超群主演的電視劇《包青天》,當然小說和電視劇的情節(jié)都是進過演義和杜撰的,歷史上真實的“包青天”到底是一個什么樣子的呢? 包拯的簡歷: 歷史上的包拯(出自《歷代圣賢名人像冊》) 電視劇中金超群扮演的包拯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廬州合肥人(今安徽合肥肥東),北宋名臣。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進士第。累遷監(jiān)察御史。歷任三司戶部判官,京東、陜西、河北路轉運使。入朝擔任三司戶部副使,請求朝廷準許解鹽通商買賣。改知諫院,多次論劾權貴。授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移知瀛、揚諸州,再召入朝,歷權知開封府、權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職。嘉祐六年(1061年),任樞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故世稱“包待制”、“包龍圖”。 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贈禮部尚書,謚號“孝肅”,后世稱其為“包孝肅”。有《包孝肅公奏議》傳世。 包拯廉潔公正、立朝剛毅,不附權貴,鐵面無私,且英明決斷,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后世將他奉為神明崇拜,認為他是文曲星 、奎星轉世,由于民間傳其黑面形象,亦被稱為“包青天”。 包拯塑像 包黑子到底黑不黑? 首先宋史上并沒有關于包大人黑臉只言片語的記載,而且包大人是進士出身,典型的讀書人,個子也不高,大約只有一米六五,(據(jù)1973年合肥肥東大興集發(fā)現(xiàn)的包拯墓中,專家們分析包拯個子只有1.65米左右),在古代讀書人一般都是“白面書生”形象,從《歷代圣賢名人像冊》上的畫像來看,包大人也是一副比較溫文儒雅的氣質,并不像電視劇中那邊威武高大,面黑如炭的形象,另外眉間也并無月牙形標志,那么包大人是怎樣被“黑”的呢? 包拯的黑臉是元明以來戲劇化妝師設計的一項杰作,包拯執(zhí)法嚴峻、鐵面無私,平時不茍言笑,總是板著一張臉,讓人生畏,當時人就流傳著“讓包拯笑比讓黃河水變清還要難”。而黑色正好能表現(xiàn)出這樣威嚴之態(tài),包拯在民間也就被塑造成了臉黑如炭的人,同時這也更加突出了包拯的威嚴、正直、剛毅的“包青天”的形象。黑臉包公只是一個文學藝術形象,與包拯本來面貌無關。 位于合肥的包公祠 包拯是誰養(yǎng)大的? 電視劇上的情節(jié)是包公有個嫂娘,據(jù)說包拯家世清貧,生下未滿月,母親病故。嫂子就把他放在自己兒子的搖籃里,喂包拯奶,將其撫養(yǎng)成人,并聘請恩師,教誨他一舉成名。毫無疑問,如果沒有這位賢惠的嫂子,也就沒有包拯的后來。所以包拯對嫂子始終十分感恩,尊稱為“嫂娘”。 其實這不過是一個民間傳說,在宋代的史書當中沒有包公有兄長的記載。包拯不但父母雙全,而且根本就沒有哥哥,哪有嫂娘?史書記載,他的父親叫包令儀,曾做過知縣。包拯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29歲一舉考中第一甲進士,授官知縣,這在當時是很突出的。不但可以借此登上政治舞臺,而且預示在仕途上有著光明的前景。當時,包公的父母年事已高,均在家居住,不愿遠離家鄉(xiāng)。是上任為國盡忠,還是在家為父母盡孝?讓包拯進退兩難。包拯為了照顧父母,毅然辭去官職,屏居鄉(xiāng)里,奉養(yǎng)雙親。直到父母去世、守喪三年期滿之后,已經39歲的包拯才正式登上仕途,出仕做官。包拯為了侍奉年邁的雙親,居家長達十年之久,不去做官,真可以說是“至孝”。 包拯家訓 真實的包拯不僅會斷案! 據(jù)現(xiàn)有的歷史資料記載,關于包大人斷案的資料少之又少,只有他任天長縣知縣時斷過的一起“牛舌案”尚留史書。有賊把別人牛舌割了,主人告狀,包拯叫他回去把牛殺了。不久又有人來告狀,說牛主人私殺耕牛,這在宋朝是違法的,包拯斷喝道:“何為割牛舌而又告之?!”此賊被識破,驚服!一件小案子,從中看出包拯斷案的機智果斷,也許他“善斷獄訟”之名就是從這時流傳開來。 至今幾乎所有的包公戲都與他善斷奇案、沉冤昭雪有關,而事實上,歷史并沒有記載包拯斷案的事跡,他的政績也非在斷案上。 在我看來,包拯是個不畏強權的“言管”,一聲都在彈劾別人,包拯因“端硯事件”被皇帝賞識,被任命為監(jiān)察御史,負責監(jiān)察百官,“大事則奏劾,小事則舉正” 。雖然這個官職沒有多少實權,但從此他可以直接參與朝政,對于剛直又不懂人情世故的包拯來說,無疑找到了自己的發(fā)聲平臺。據(jù)統(tǒng)計,在他彈劾下被降職、罷官、法辦的重要大臣不下30人,有時為了一個人、一個案件往往反復上奏,火力之猛,大有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氣勢,并且被他彈劾的都是當朝權貴。他7次彈劾酷吏王逵,頂住各方面的壓力,最終把這個寵臣拉下馬;他彈劾仁宗最親信的太監(jiān)閻士良“監(jiān)守自盜”;他4次彈劾皇親郭承佑,讓仁宗幾乎下不了臺;他彈劾宰相宋癢,其人文采風流道德高尚,實無過錯,包拯卻彈劾他身為重臣卻毫無建樹。 包公墓 另外,在國家的內政外交方面也提出了許多批評意見,比如要求從重處罰販賣私鹽者,反對朝廷以進貢求和西夏,主張強國策略等。他還代表大宋出使契丹,并舌戰(zhàn)契丹大使,成功贏回大宋面子。 1056年,58歲的老包終于就任開封府尹。按理說,包拯后世之名應是從開封府名揚天下的,事實上,他只在這個職位上坐了一年有余。既沒有張龍、趙虎、王朝、馬漢,也沒有公孫先生、南俠展昭,更沒有狗頭鍘虎頭鍘龍頭鍘,那些出神入化的情節(jié)都是出自小說《三俠五義》。 不過,他在坐鎮(zhèn)開封期間也并不是毫無建樹。他一上任就改革訴訟制度,裁撤了門牌司,在當時,平民告狀都得先通過門牌司才能上交案件,時常被小吏訛詐,由于這樣的改革,是許多平民百姓的冤屈得以申訴。在任時間雖然不長,包拯辦案平冤,采取過一些措施維護首都治安,一度贏得美名。他處理案件公道正派,執(zhí)法嚴峻,對各種階層一視同仁也是不爭的歷史事實,他不茍言笑、過于嚴肅,得來了“包大人笑比黃河清”的民間評價——要看包公笑,比黃河水變清還難啊! 包拯是一個實干家,61歲的他被任命為三司使,負責全國經濟工作,他展現(xiàn)出了經濟改革的天賦,比如改“科率”為“和市”,即朝廷按照公平價格購買農民要繳的上供物資;免除部分地區(qū)“折變”,即廢除農民將糧食變成現(xiàn)錢納稅的規(guī)定等措施。開展經濟工作卓有成效,兩年后,包拯被提拔為樞密副使,相當于主管軍事的副國防部長,至此,包拯才算正式進入了中央執(zhí)政官的行列,屬于最高軍事長官之一。然而, 63歲的包拯已經是風燭殘年。宋仁宗時代相對和平,所以這個職務也許是皇帝對老包忠心耿耿一生的一種榮譽的回報。一年后,包拯病逝,首都開封的老百姓莫不悲痛,皇帝親自到包家吊唁,并宣布停朝一天以示哀悼。 歷史點評:包拯不畏權貴,不徇私情,清正廉潔,其事跡被后人改編為小說、戲劇,令其清官包公形象及包青天的故事家喻戶曉。包公的形象歷千年而不衰,這是中國特有的文化現(xiàn)象,它從深層次上說明中國老百姓根深蒂固的“皇權”觀念與“清官”情意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