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時開始,已十分喜愛北宋大文豪蘇軾(東坡)的詩詞、書畫和文章;曾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細賞其真跡《黃州寒食詩帖》(世譽為“天下第三行書”)和《前赤壁賦》,久久流連,舍不得離去。現(xiàn)今亦常想起他筆下的念奴嬌詞《赤壁懷古》:“亂石崩云,驚濤裂岸,卷起千堆雪。”“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雖然古時有人譏其書法為“墨豬”,甚至病“坡公書多偃筆”(見《畫禪隨筆》);但也不得不稱詡其所書《前赤壁賦》飛揚韻勝,豪放嚴勁;欲透紙背,全用正鋒,猶如“坡公之蘭亭也”。
蘇軾充分展現(xiàn)宋人書法尚意,而非如唐人肅括尚法;故多無繩墨可尋。元代趙孟俯(也曾行書《赤壁二賦》)有詩云:“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應八法通。”竊以為蘇軾就是以竹法作書。附圖是其《黃州寒食詩帖》行書之局部,可窺見他“取意”書法的特點,不但點畫豐富、體勢古崛、疏密有致;而且深厚樸茂中見空靈,肉豐骨勁,藏巧于拙,短長肥瘦有度,卻流露瀟灑傲岸個性,可說天真爛漫,姿態(tài)橫出。正如清代書法家劉墉所指:“無窮機軸出清新”。
(摘編自香港《大公報》 文/李英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