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很小就會在作文中引用“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的詩句,但它是誰寫的?寫在哪首詩中?詩人為什么要寫這首詩?可能很少有人去追究它。有人可能直到現(xiàn)在,還不知道這兩句詩的出處。
這兩句詩是元稹寫的。元稹在原配妻子韋叢死后,念念不忘韋叢,曾寫下悼亡詩《遣悲懷三首》,情真意切。(請看我的博客《古詩詞介紹系列之一》)特別是最后兩句:“唯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北硎緦⒔K身不再娶,以報答韋叢的“平生未展眉?!鼻в嗄陙?,不知撼動了多少人的心。
其實元稹還有幾首悼亡的詩,這《離思》之四就是其中一首。他這樣寫道:
離思之四
唐·元稹
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取次”作“走進”或“走過”解。第三句就是說:“我徑直地從花叢中走過,連頭也懶得回?!编圎惥皇怯惺赘杞小堵愤叺囊盎悴灰伞穯??元稹更堅定,不要說路邊的野花,即使走在如海的萬花叢中,他也毫無眷戀之心!為什么呢?這是他跟生前的韋叢太恩愛了,韋叢死后,他始終耿耿于懷,悲痛于心。所以除了韋叢外,無論什么絕色女子都打動不了他的心。
第四句的“緣”作“因為”或“為了”解?!熬敝傅木褪琼f叢。根據(jù)白居易說:元稹“身委《逍遙篇》,心付《頭陀經(jīng)》”(白居易《和答詩十首》)。韋叢死后,元稹的確尊佛修道。但這里“半緣修道”的“修道” 我們應(yīng)作專心于品德學問的修養(yǎng)來解??傊?,不管是尊佛修道,抑或是修身治學,都是元稹在心失所愛后的一種情感上的寄托。所以在詩中的作用是一致的,都是“緣”于韋叢。如果有人認為只“半為君”,不免把元稹看得太薄情了。這是一種誤解。
現(xiàn)在再回頭來看開頭的兩句,好象不用再說了。因為用也會用了,還會不懂嗎?其實每句都用了一個典故,你清楚嗎?
第一句“曾經(jīng)滄?!眮碓从凇睹献印?。《孟子。盡心》篇云:“觀于海者難為水,游于圣人之門者難為言?!?/font>用難為水來比喻求學于圣人者,講話應(yīng)該十分謹慎了。你看元稹“活學活用”得多好啊。
第二句來源于宋玉的《高唐賦序》,這個說來話“長”了。我把序里有關(guān)巫山云雨的故事摘錄于下:“昔者楚襄王與宋玉游于云夢之臺,望高唐之觀,其上獨有云氣,崪(zú,險峻)兮直上,忽兮改容,須臾之間,變化無窮。王問玉曰:此何氣也?玉對曰:所謂朝云者也。王曰:何謂朝云?”于是宋玉講了個先王夢幸巫山之女的神話。夢中巫山之女留下告別辭說:“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毕韧酢暗┏曋缪?。故為立廟,號曰‘朝云’”。下文就是宋玉洋洋灑灑地描述巫山云雨的壯觀景象。我想凡讀過毛澤東“神女應(yīng)無恙,但驚世界殊”的人都可能知道。
總之,這首詩是寫元稹與韋叢之間的感情有如滄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廣和美好是無與倫比的,因而除了韋叢外,再沒有任何女子能使元稹動情了。
當然,我這里僅僅是就詩論詩,其實韋叢去世不久后,元稹就與薛濤轟轟烈烈地談了一次戀愛。如想知道這次戀愛的結(jié)果,請看我的另一篇博文《半首詩決定了她一生的命運》。(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