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達,字天德,濠州人,祖先世代務(wù)農(nóng)。徐達年少有大志,身長高顴,剛毅武勇。朱元璋成為郭子興的部帥時,徐達二十二歲,前去投奔朱元璋,雙方一見如故,言談十分投機。到朱元璋南征定遠時,率領(lǐng)二十四人前往,徐達就已位列第一。不久隨朱元璋在滁州澗打敗元軍,攻取和州,郭子興授徐達為鎮(zhèn)撫。當(dāng)郭子興捉住孫德崖,孫德崖軍也拘捕了朱元璋時,徐達挺身而出,到孫德崖軍中請求代替朱元璋,朱元璋得以獲還,徐達也獲免逃脫。以后跟隨朱元璋渡江,拔采石,取太平,徐達與常遇春都是軍中先鋒。又隨朱元璋破獲元將陳野先,并率軍攻取溧陽、溧水,又隨朱元璋攻下集慶。朱元璋駐守集慶,命徐達為大將,率諸軍東克鎮(zhèn)江。徐達軍中號令嚴明,城中秩序井然。徐達被授予淮興翼統(tǒng)軍元帥。 當(dāng)時張士誠已經(jīng)占據(jù)常州,挾制江東叛將陳保二以水師攻鎮(zhèn)江。徐達在龍?zhí)秾⑵鋼魯?,然后請求增兵圍攻常州。張士誠遣將來援,徐達因為敵人既狡猾又強大,強攻不易,便在城外二處設(shè)伏等待,另外派將領(lǐng)王均用為奇兵,徐達則親自督軍作戰(zhàn)。敵軍撤退時遇上埋伏,徐達軍將其擊敗,抓獲張、湯二將,進兵圍攻常州,第二年將它攻克。徐達晉升為僉樞密院事。繼而攻占寧國、宜興,派前鋒趙德勝攻下常熟,擒獲張士誠之弟張士德。 第二年復(fù)攻宜興,將其攻克。朱元璋親自率軍進攻婺州,命徐達留守應(yīng)天,另外派兵襲擊天完守將趙普勝,將其打敗,收復(fù)池州。徐達升為奉國上將軍,同知樞密院事。進而攻安慶,自無為出發(fā),沿陸地行走,趁夜襲擊浮山寨,在青山打敗趙普勝的部將,攻克潛山?;貛熸?zhèn)守池州,與常遇春設(shè)下埋伏,在九華山下將陳友諒打敗,斬首萬人,生擒三千。常遇春認為“:這是一支勁旅,不殺的話,將會成為后患?!毙爝_不同意,便將此事報告朱元璋。而常遇春則搶先在夜里活埋被俘者過半,朱元璋聞此不悅,將其余的人全部釋放。于是朱元璋開始命徐達全面統(tǒng)轄其他將領(lǐng)。陳友諒進犯龍江時,徐達率軍伏于南門外,與諸將奮力拼殺,將其打敗,乘勝追到慈湖,將其船只燒毀。 第二年,徐達跟隨朱元璋征伐陳友諒,攻取江州。陳友諒逃往武昌,徐達率軍追擊。陳友諒出動戰(zhàn)艦到沔陽,徐達在漢陽沌口扎營遏制。這時徐達晉升為中書右丞。一年后,朱元璋平定南昌,降將祝宗、康泰反叛,徐達率沌口駐軍將其討平。不久跟隨朱元璋支援安豐,打敗吳將呂珍,然后包圍廬州。當(dāng)時正遇陳友諒圍攻南昌,朱元璋召徐達從廬州前來會師,與陳友諒軍在鄱陽湖遭遇,陳友諒軍非常強大,徐達身先士卒,率軍拼力奮戰(zhàn),將敵前鋒打敗,殺一千五百人,獲一巨艦。朱元璋知道此敵可破,而又擔(dān)心張士誠內(nèi)犯,馬上連夜派徐達還守應(yīng)天,自己親率諸將鏖戰(zhàn),最后擊斃陳友諒。第二年,朱元璋稱吳王,以徐達為左相國。徐達再次引兵圍攻廬州,攻克此城,連下江陵、辰州、衡州、寶慶諸路,平定湖、湘。應(yīng)召返回后,率常遇春等巡行淮東,攻克泰州。吳人攻陷宜興,徐達回軍援救,將其收復(fù)。又引兵渡江,攻克高郵,俘獲吳將士千余人。會合常遇春攻淮安,在馬騾港打敗吳軍,守將梅思祖以城投降。進而攻破安豐,俘獲元將忻都,趕走左君弼,盡得其運輸船只。元兵侵犯徐州,徐達率軍迎擊,大敗元兵,俘獲斬首數(shù)以萬計?;茨?、淮北全部平定。 回師之后,朱元璋與群臣商議征吳之事,右相國李善長請求暫緩,徐達則說“:張氏無能而苛刻,大將李伯升之輩徒擁子女玉帛,容易對付。處理事務(wù)的黃、蔡、葉三參軍,都是書生,不知大計。臣蒙主上威德,率大軍前去進攻,平定三吳,便計日可待。”朱元璋聽后大為高興。便拜徐達為大將軍,平章常遇春為副將軍,率水師二十萬人直逼湖州。敵人三路出擊,徐達也分三路軍應(yīng)戰(zhàn),另外派兵扼其歸路。敵人戰(zhàn)敗回逃,不能入城,只得返回作戰(zhàn),徐達大敗敵軍,擒獲將吏二百人,包圍湖州城。張士誠派呂珍等率軍六萬前來援救,駐屯舊館,修筑五寨以自固。徐達讓常遇春等建造十座堡壘加以圍阻。張士誠又親率精兵來援,徐達在皂林大敗其軍,張士誠逃走,遂攻克升山水陸寨。五太子、朱暹、呂珍等都投降,徐達巡行城下,湖州投降。然后攻下吳江州,從太湖進圍平江。徐達駐扎葑門,常遇春駐扎虎丘,郭子興駐扎婁門,華云龍駐扎胥門,湯和駐扎閶門,王弼駐扎盤門,張溫駐扎西門,康茂才駐扎北門,耿炳文駐扎城東北,仇成軍駐扎城西南,何文輝駐扎城西北,筑成長墻圍困城中之?dāng)场<苣舅c城中佛塔同高,另外筑臺三層,俯視城中,裝置弩弓、火筒。臺上又裝置大炮,大炮所擊之處都被炸成粉碎,城中為此大震。徐達派人向朱元璋請示,朱元璋下詔慰勞他說:“將軍謀勇絕倫,故能遏制各地兵亂,削弱群雄。今日你事必稟明受命,這表明了將軍的忠誠,對此我非常贊許。不過將領(lǐng)在外帶兵打仗,君主不加干涉。軍中緩急,將軍可根據(jù)情況,選擇有利時機采取行動,我不宜控制。”不久,徐達攻取平江,捉拿張士誠,押送應(yīng)天,俘獲強兵二十五萬。在平江城即將被攻克時,徐達與常遇春相約說:“軍隊入城,我軍扎營城左,你軍扎營城右?!庇置顚⑹康溃骸皳尳侔傩肇斘镎咚?,毀壞百姓房屋者死,擅自離營二十里者死?!比氤侵?,吳人安然如故。還師之后,徐達被封為信國公。 不久徐達又拜為征虜大將軍,以常遇春為副將軍,率步騎二十五萬,北取中原,朱元璋親自在龍江為這次征討舉行祭神儀式。當(dāng)時能稱作名將的人,首推徐達、常遇春。兩人才勇相當(dāng),都為朱元璋所倚重。常遇春剽悍、急躁,作戰(zhàn)勇敢,而徐達擅長謀略。常遇春攻下城邑后不能做到毫無殺戮,而徐達所到之處,從不騷擾百姓,如果俘獲壯士與間諜,便與他們以恩義結(jié)交,使他們?yōu)榧核谩R驗檫@樣,許多人都樂意歸附大將軍。因此,朱元璋傳諭諸將:指揮軍隊必須持重有紀律;而帶兵作戰(zhàn),攻城略地,為將之道,徐達堪為楷模。又告訴徐達,進取方略,應(yīng)當(dāng)從山東開始。徐達率軍而行,攻克沂州,招降守將王宣。進一步攻克嶧州,王宣重新反叛,徐達便將他擊殺。攻下莒、密、海諸州,然后派韓政分兵扼守黃河。張興祖攻取東平、濟寧,而自己率大軍攻取益都,攻下淮、膠等州縣。濟南投降,徐達分兵攻取登、萊,齊地全部平定。 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即皇帝位,以徐達為右丞相,冊立皇太子,以徐達兼太子少傅。副將軍常遇春攻克東昌,會師濟南,擊斬樂安反叛者。然后徐達還軍濟寧,引水師溯黃河而上,直趨汴梁,守將李克彝逃走,左君弼、竹貞等投降。于是從虎牢關(guān)進入洛陽,與元將脫因帖木兒大戰(zhàn)于洛水之北,元將兵敗逃走。梁王阿魯溫以河南投降,徐達率軍平定嵩、陜、陳、汝等州,然后直搗潼關(guān)。李思齊逃往鳳翔,張思道逃往鹿阝城,徐達率軍入關(guān),西到華州。 |
|
來自: 木樁指路 > 《古代文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