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常棣藝術(shù)簡介 1938年生于重慶,1960年畢業(yè)于成都工學院。1962年跟四川著名花鳥畫家 佩君女士學習中國花鳥畫,后自攻中國山水畫。 現(xiàn)為國家一級美術(shù)師,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四川省美術(shù)家協(xié)會理事、中國畫藝委會顧問、四川省山水畫會會長。成都市美術(shù)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成都市委統(tǒng)戰(zhàn)部蜀都書畫院副院長。 《金安河邊的小鎮(zhèn)》180×150cm 2014年 其作品常參加全國性大展:全國寫生畫展、全國書畫展、全國山水畫展、全國畫院雙年展、全國西部大地情中國畫展,第八、九屆全國美展等等。曾獲銀獎、銅獎、優(yōu)秀獎、佳作獎等。并在:北京、廣州、天津、安徽、鄭州、蘭州、昆明、泰國、緬甸、臺灣、漢城、等吉隆坡、紐約、德國等地舉辦過個人畫展。出版有《朱常棣山水畫集》、《朱常棣山水畫》、《朱常棣線描寫生》、《朱常棣的巴山蜀水》、《心像寫意 —朱常棣山水畫》、《魂迷巴山蜀水—朱常棣山水畫》、《“大家講堂”朱常棣山水畫》等數(shù)十本畫冊。 《石金峽的艷秋》124×86cm 2013年 朱常棣主攻巴山蜀水,視野廣闊,其作品分為三大類,一、高原系列,主要描繪四川甘、阿、涼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地情風貌,如《谷瑪早春》、《九寨外的金秋》等;二、江邊系列,主要描寫四川江河、峽山、懸崖峭壁之風情及巍峨雄偉之氣派,如《寧嘉河畔的小鎮(zhèn)》、《金岷河上》、《金渡河的早晨》等;三、農(nóng)家系列,主要描繪四川盆地農(nóng)家之風土人情,以如詩如畫之小品為多,如《南梓金村》、《秋聲》、《邛峨山下》等。他經(jīng)常畫大幅作品,但也能精心制作精細的山水、花鳥小品。他的最大作品《九寨外溝的金秋》在浙江金陽市繪成,長為44米,寬為5.2米,存展在東陽市東方盧浮宮。他的最小作品,山水小品(一套10幅),長為14.5公分、寬為9.5公分,現(xiàn)存于成都濃園國際。花鳥小品(一套10幅)直徑為10公分的園形作品。 朱常棣提出:物體在光照下均為基本幾何體及其組合,總結(jié)出“形體學理論”,用于山水畫創(chuàng)作及教學中取得顯著成就。 《遠觀青城第一橋》134×67cm 巴山蜀水青云地逸筆蒼點縱橫意 ——品讀朱常棣 文/梁時民 余與常棣兄初識甚早,時余在錦城初來乍到,常棣兄任職成都群眾藝術(shù)館,館處浣花溪畔草堂路,想這少陵題詠之地,必是無數(shù)騷人墨客流連之所。余與兄二人常品茗弄墨、殤酒酬唱,相交甚歡。常棣兄藝山水如癡,其所作非江南的小橋流水、靜潭綠蔭,而是滿目巴山蜀水的重嵐疊嶂、險灘激水,一派縱橫雄闊之象?!爱嬕杂纹?,巴蜀山水當為天下最奇”。陸儼少“入蜀方知畫意濃”,感嘆“國內(nèi)山水當以四川為第一”,啟功評其“蜀江碧水蜀山青,誰識行人險備徑,昨日抱圖歸伏枕,居然徹夜聽濤聲”。 《山里人家》55×50cm 黃賓虹與吳一峰結(jié)伴入蜀,正是巴蜀之旅成就了黃賓虹繪畫的飛躍?!扒喑亲辍?、“瞿塘夜游”等經(jīng)歷亦成為其晚年“墨法”、“水法”變法的契機。常棣兄的作品根植于這高聳青云、奇秀險絕的巴山蜀水,他對于故鄉(xiāng)的風物有一種深深的眷戀,這種眷戀不是大張旗鼓的贊誦,不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做作,而是畫家在喧囂城市之外,超越時代,超越命運的,最質(zhì)樸,最坦誠的回歸與訴求,深藏著畫家強烈的自覺審美情緒和本土文化認同。 《晨觀玉壘峽》134×67cm 2010年 “胸中丘壑,筆底煙霞”,常棣兄向來注重實地寫生,只有“搜盡奇峰打草稿”,才能“白紙對青天”。下三峽、入青城、觀雪山、登劍門、跋峨眉、涉古堰,巴蜀河山處處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在大量實地寫生的基礎上,他突破傳統(tǒng)筆墨藩篙,適當融入西方藝術(shù)手法,提出“物體在光的作用下均呈現(xiàn)出基本幾何形態(tài)及組合”的觀點,創(chuàng)造性地建構(gòu)出適合于自身的繪畫語言體系。他上承“北派”山水,于范寬用力最深,然化范式“雨點皴”,而多以蒼厚的點造型,不論山巒、土坡、叢樹,均罩以此點。此“蒼點”又非傳統(tǒng)的“雨點”、 “米點”,而是更多地具有畫家自身的筆墨手法。同時,配以逸筆寫出的“折股釵”線條,線條組合注重架構(gòu),有棱有角;施以干墨皴攘和水墨渲染,最終形成了風骨開張、點線并重、水墨交融的筆墨手法和蒼潤、醇厚的表現(xiàn)風格。在畫面構(gòu)成上,他以一種飽滿、幾何、整體的構(gòu)圖和強調(diào)黑白對比、墨色對比的用色方式,使其作品富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幾何張力,更顯得堅硬、強韌、大氣、雄渾。 《金江劍峽》180×230cm 2009年 “畫如其人”,常棣兄亦是一位豁達、頑強、爽直、豪邁之人,他的作品也非傳統(tǒng)文人山水之疏朗寂寥、澹泊蕭瑟。在其筆下不論是甘、阿高原地區(qū)的民俗風情,峽山、險谷的巍峨氣象,還是川西農(nóng)家的風土人情,都是一種人間煙火,蓬勃生命的“人世之畫”。余與兄曾共事成都文化藝術(shù),過往廿余載。他對于群眾文化事業(yè)有一種強烈的責任感以及執(zhí)著的奉獻精神,也正是這種責任與精神激勵著他在這一條并不順暢的道路上孜孜以求,不計個人得失。他作為成都市美協(xié)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在美協(xié)無經(jīng)費物質(zhì)來源的情況下,他自己賣畫籌款、租借場地,他的能力、號召力、戰(zhàn)斗力是有目共睹的,大伙都親切地稱他為“朱大哥”。他以個人之力挑起了這一重擔,把美協(xié)的建設以及成都群眾藝術(shù)工作進行得有聲有色,并獲得了業(yè)界的首肯與認可。 《龍溪河邊的小鎮(zhèn)》182×144cm 2008年 品讀常棣兄其畫其人,我們仿佛看到群山峭壁,蔽日遮天,飛泉吐玉,云霧繚繞,峽江兩岸一位智者、勇者在攀山涉水,艱難前行。峽到中段,豁然開朗,三五人家,炊煙裊裊,梯田層層、果林耀金………… 最后,祝愿朱常棣先生藝術(shù)之樹常青! (作者系四川省美協(xié)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四川省美術(shù)館館長) 《金渡河畔》182×182cm 2000年 《嘉陵江邊》67×67cm 1996年 《福珠湖》 55×50cm 2015年 《初醒的嘎密溝》180×240cm 2013年 《嘎尼山上》55×50cm 2015年 《古堰之晨》364×97cm 2010年 《龍香湖的金秋》 362×98cm 2010年 《正是蓮花金徽時》484×122cm 2010年 《大陵河的早晨》300×130cm 2014年 實習編輯:Jell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