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更好地掌握全身從頭到足十三部位的練功,首先對武術中的力要有明確的理解。
所謂力,不能離開意和氣,意是力的引導。拳經(jīng)云:意之所至,亦即力之所至。有了力的發(fā)動,才有力的表現(xiàn)。力隨意行,應意而生。原動的為意,被動的為力。練拳的人,必須明意,明意才能知力,由知力才能懂勁。在初練時,知(意)力之體較易,而合(意)力之體則難。意是無形的東西,內(nèi)含于大腦皮層、肌肉間,而形諸外者條神,方謂之力。擊打時,所發(fā)的技擊力,謂之勁。
下面分別談談全身十三部位頭、肩、肘、手、胸、背、腰、腿、脊椎、臀、胯、膝、足的鍛煉方法。
(一)頭——頭為全身之首。它支配全身各部運動的靈活動作,所以首先應注意鍛煉頭的功夫。
動作一:預備動作,身軀正直靜立,雙目平視,下頷內(nèi)收,同時頭上頂,項后筋自然伸展,舌挑上顎,唾液內(nèi)吞。
動作二:頭頸左右自然轉(zhuǎn)動(左顧右盼)。
要點:
1、站立自然,意念集中。
2、頭頸轉(zhuǎn)動靈活,用意不用力,虛領頂勁,神貫頂。
3、在頭向上頂時,足跟產(chǎn)生向下蹬勁的意念。久練后,力(勁)上下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為一個整勁,氣血行頂,力(勁)便匯于首(頭)。
(二)肩——預備動作,自然站立,雙目平視。
動作一:讓肩上、下活動,連帶腋下筋活動(伸展)。
動作二:活動肩的關節(jié),上下前后旋轉(zhuǎn),同時引帶腋下筋協(xié)調(diào)活動。通過連續(xù)運動,使肩關節(jié)、腋下筋連帶運動,鍛煉這一部位的靈活性。
武術譜云:練武術須練胯與肩四大關節(jié)的靈活性,才能以沉肩發(fā)勁。這就是說,肩、腋下筋常練不綴,使肩、筋上伸下沉活動自如,才易于變換為勁。自然可運用自如,技擊應手了。
(三)手——練手的寶貴經(jīng)驗主要是搖腕、戳掌、探勁發(fā)掌、暗掌、明掌等手法。
手是發(fā)勁的工具,腕是運勁的導火線,所以,要想手活,必須腕活。腕活了,指關節(jié)靈活了,手指才有抓力、扣力和挑力以及左右震動力;這幾種力的集中,即謂之發(fā)勁。
動作:上下左右搖腕、五指抓空,練搓力。
要點:意念集中,不可拙力運動,勁含于內(nèi),單純手上的這幾種力,在技擊運用上還不夠,手必須有身勁摧動,力(勁)才能集中于手反映出來,擊打?qū)Ψ讲庞行ЯΑ?/div>
(四)肘——在拳論中,每提練肘,則論其墜 肘要訣。肘分平肘、腋下肘、顯肘。這里講練肘, 墜肘是與沉肩、坍肩運動相聯(lián)系的。同時注意要鍛 煉肘關節(jié)筋腱的靈活性,使肘間的筋自由舒展,増 強韌勁。墜肘不致僵化。
另外,在練墜肘時,注意臂間肌肉的內(nèi)在活動,使之從肩、肘到腕的勁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這樣一旦發(fā)勁或變換勁路時,才能靈活自如。
(五)胸——練內(nèi)勁的人,講究含胸;練外勁的人,講究凸胸。
動作:將胸內(nèi)含,作深呼吸運動,呼氣時,胸都緩緩外凸,同時填腰,伸臂,活動腹部。
要點:只注意含胸或只注意凸胸,都是不夠全面的。單求其胸腔內(nèi)含,肺部必受一種突異的壓迫而不能擴張肺活動(呼吸)量;單注意凸胸外挺,又難免氣浮。而氣浮,也就不能深長呼吸,阻礙運氣,也就妨礙發(fā)勁。
拳譜云:意、氣、力、勁是形影不離的,練胸時,必須填腰伸臂,活動腋部。含胸須自然,不能勉強用力內(nèi)收。
(六)背——練內(nèi)勁的人練拔背,練外勁的人練填背。拔背,主要練氣勁一貫。
動作一:初練時,由背的中部脊椎向上行意,由行意而領氣,繼之以勁,是向上拔。
動作二:再由脊椎向下行意,由行意繼而用足蹬勁,向下坐勁,同時兩臂用力向前伸開。
要點:練背,特別練填背,不可過度挺胸。
(七)腰——拳譜云:練腰分松腰、填腰。
松腰:在外形不易顯露,松腰即中脊椎上部,腰的下部,胯的上部是不許動的。
填腰:即翻臀,為活動腰的肌肉,使肌肉放松,然后便于發(fā)勁。
(八)腿——凡研究武術的人,無一不注意腿功。從技擊的觀點上看,腿功更顯得重要。拳譜云:“手似兩扇門,全靠腳打人?!睕]有腿勁,足勁難于發(fā)揮。練腿的方法很多,僅舉下例:
運臂合肘練腿式——這種姿勢要求連貫練。
動作:一腿向前邁出一小步,腳尖翹起,另一腿彎曲下坐,一手彎屈用肘尖針對伸出腿之足尖,竭力向前伸,同時,另一手竭力去按伸出腿之膝蓋,完成后,隨將前足抬起,順式:(左手左足,右手右足)用手抓住前足,離地曲回,經(jīng)過小腹胸前,向前向上蹬出;逆式:再由身前彎屈,向后,以足掌竭力貼于臀的上部,然后再旋轉(zhuǎn)平橫,向外蹬勁,仍轉(zhuǎn)向前方停止。照此再換腿練習。
上述練腿法,一種為順式,一種為逆式,兩手兩腿調(diào)換練習。
(九)脊椎——練脊椎,在武術上和雜技練脊椎和腰是不同的。武術對脊椎要求不能過于任它彎曲,它講究身軀的重心,不能失掉垂直線,因此,須鍛煉脊椎刃慣性的垂直線,然后才能藉它引勁上升、達于腰,經(jīng)于肩,形于背,發(fā)于手指。
要點:姿勢準確,掌握自然垂直。
(十)臀——臀的練法,一是翻臀,一是抱臀。
練翻臀動作:即成一種自然的坍腰,臀下蹲(坐勁)。
練抱臀動作:是練內(nèi)勁的姿勢,練提肛,使殼道上升,上提下坐。
(十一)胯——胯分提胯、摧胯、裹胯三種練法。這三種練法統(tǒng)屬內(nèi)勁。
1、提胯:即是將大腿的臀大肌向斜上方提(提勁),腰隨將向下坐勁。
2、摧胯:是以大腿臀大肌向前頂勁,同時臀部向斜下墜勁。
3、裹胯:是大腿臀大?。ㄑ南虏浚┫蚝笃綑M轉(zhuǎn)動。
這種勁合并起來,就是為股關節(jié)靈活,技擊時,方可藉此靈活將勁發(fā)出,將對方的力化為烏有。如光憑腹的靈活,沒有胯勁的變換,發(fā)勁是不足的。
(十二)膝——練膝,必須從左右坐式練膝的盤腿功夫,盤腿功練靈活后,再練馬步變弓步,弓步變馬步;里扣膝,外擺膝、膝上提、膝橫提。拳譜云:膝打肘打魚翻浪,兩足樁功如生根。膝打是借胯的摧力,此種力很暴,易將對方擊出。另外,膝的左右震擊,是膝關節(jié)的靈活力,此力雖小,但可將對方擊力化小或化無。
要點:注意練揉膝、坍膝,使膝關節(jié)靈活,并能增強韌帶的彈力。
(十三)足——拳經(jīng)云:蹬之于足,勁發(fā)于踵。練足,主要練足尖、足掌、足掌外沿、足附關節(jié)。
1、練足尖:是以足尖點地行走,增強足尖的支撐力和點踢力。
2、練足掌:常以足掌彈跳,增強彈力和蹬力。
3、練足掌外沿:以腳掌外沿行走,增強足外沿之力,在技擊時,或于鏟腿或截腿之用。
4、練足附關節(jié):以足尖向左右平衡(或腳尖向里平橫)行走,使足關節(jié)靈活,便于虛實變換(換勁),靈活運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