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唐式水月觀音 唐代佛畫藝術 整理編緝_《當代國畫》 文章來源_網(wǎng)絡 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圖》代表著中國山水畫的開始,山水從人物畫的配景分離成獨立畫種,人大于山的面貌從此改變。展子虔的人物以及佛畫代表著隋代的最高水平。展子虔的畫風依然是繼承學習的是顧愷之及張僧繇。
從現(xiàn)存文物中可以看出,唐代人物畫佛畫還繼續(xù)大量的運用的是前代的勾線法和染色法。但是這個時期線條開始有了變化,暈染逐漸成熟。這和中國畫的用絹處理日臻成熟有著很大的關系。
唐閻立本師學張僧繇鄭法士,從留存的傳為其作品的風格中明顯可以看出這一點。線描還是游絲描鐵線描,但顏色富麗,人物性格的刻畫比前代豐滿許多。
閻立本 楊柳觀音
周昉師從張萱,善畫仕女,佛像。其畫作可以看出其師從關系。周昉畫風,人物豐滿,衣飾華麗,尤其紗巾的表現(xiàn)華美異常。是屬于表現(xiàn)細膩的一派。傳說周昉創(chuàng)作了“水月樣觀音”。從后期保留的水月觀音畫作中能體會到此說不虛。
敦煌唐式水月觀音
玄宗時期出現(xiàn)了一個偉大的人物,那就是匠作畫師的祖師——吳道子。關于吳道子,無人不知“吳帶當風”。吳道子繪制了大量的佛教壁畫。名冠當時。玄宗有詔,除國家有令,不得私自繪制作品。吳道子曾經(jīng)在京都寺院繪制了《地獄變相圖》,以至于京都及其周圍屠戶漁民紛紛改業(yè),可謂驚世駭俗。
關于這個畫圣的作品,歷史無存。能看到的關于他的某某作品,幾乎全是疑似品。如同精巧的建筑無論何代皆稱魯班所造一樣,凡是壁畫名品皆稱“吳道子畫”。后世線描形式,逐漸形成了個共識,那就是被稱作是吳道子線描形式的“吳道子樣”。
吳道子送子天王圖局部
傳為吳帶當風的吳道子勾線樣式,從以上幾個傳說是吳道子作品的畫作中可以看出是后期稱作蘭葉描的勾線法。這種描法,能更好的表現(xiàn)衣紋的飄動感,動感極強。然而,從唐代的一些文物中,壁畫中,還沒有真正的發(fā)現(xiàn)這種富于變化的線描方式。
從一些故事傳說中可以知道,吳道子的繪畫,是在極短的時間內(nèi)完成,一氣呵成,揮筆而就。也就是畫圣在快速的勾線方式下能準確的表現(xiàn)物象以及衣紋的動感。然而保留下來的這些傳說是畫圣所作的作品中,值得懷疑唐朝是否有這樣的勾線方式。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吳道子已經(jīng)開始對以往的勾線方式有了改革。比以前的線條更有表現(xiàn)力,更活潑。
有學者表示敦煌的同時代壁畫《維摩詰演教圖》是真正表現(xiàn)吳道子畫風的作品,是有道理的。后人稱作吳道子畫風的作品和唐代同時期的作品相比是有著相當大的差距的,即使是真正的表現(xiàn)出了“滿壁風動”的效果。
可以論定,吳道子只是對人物畫線描進行了改革的人物。他的線描也不可能和前代作品風格大迥。他代表著前代的游絲描,鐵線描,已經(jīng)開始變化,開始向多種線條表現(xiàn)方式邁進。終于在五代時期的作品中顯露出了宋代人物畫豐富多彩的勾線法的一些信息。
傳吳道子弟子盧楞伽繪《十六尊者》
唐代的佛畫,線條單一,依然是一味的鐵線描,但是色彩方面,富麗堂皇,暈染細膩,花紋繁縟,造型準確,場面宏大。充分表現(xiàn)出大唐的一派繁榮豪邁的氣象。從隋代前的佛教繪畫的臨摹復制期,逐漸變得成熟豐滿而富于活力,帶入了更多的中華氣息。如同一個少年般生機勃發(fā),活潑奔放。佛像造型豐腴神態(tài)愉悅而快樂。表現(xiàn)出那個時代的精神氣質(zhì)和大眾性格。
唐代帛畫《引路菩薩》
唐代的繪畫作品國內(nèi)保留的大多是宋代仿品和臨摹品,臨摹品也同樣能看出原作的風貌。唐代原作,國內(nèi)只留存于敦煌的壁畫中和帛畫中。
鄰國日本,注重文化的保留,文化傳統(tǒng)保守,保留著大量的唐風建筑以及佛像雕刻和佛像繪畫作品。和中國歷代滅佛運動產(chǎn)生的文化破壞相比,日本的唐風文物標本比中國更富有。日本保留的唐式佛像畫,其輝煌程度令人咂舌!或許,日本的佛像畫更能全面而真實的表現(xiàn)中國唐代佛教繪畫的面貌。
佛教繪畫從東漢到魏晉南北朝再至隋唐,經(jīng)歷了漫長的過程,無數(shù)畫家的努力,逐漸形成中國特色的風格,吳道子也在期間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日本當麻曼荼羅圖
從兩漢到唐,曹不興、張僧繇、吳道子、周昉四個著名佛畫家的出現(xiàn),代表了這段時期不同的四個流派,被稱作佛畫“四大家”,也叫四大樣。曹不興為西域樣式,張僧繇為高古樣式,吳道子代表了延續(xù)至今的壁畫雄健樣式,周昉代表了細膩的工筆樣式。 | 分享朋友圈才是王道 | 整理編緝_夕月慕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