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培養(yǎng)情感健康的孩子, 需要一個不忽視Ta的父母。 下面這個視頻,或許可以讓你看到媽媽的情感忽視,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這是美國麻省大學波士頓分校愛德華·特羅尼克(Edward Tronick)博士在1975年發(fā)表的一項關于嬰兒情感發(fā)展的研究,這個實驗的名稱叫' Still Face Experiment',當母親面無表情,和孩子失去聯(lián)結的時候,會發(fā)生什么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實驗過程: 1、實驗之初,母親與孩子正?;樱⒆雍荛_心。▼ 2、靜止臉實驗開始,母親面無表情。孩子已經發(fā)現(xiàn)不對勁,開始想辦法引起母親注意。▼ 3、孩子繼續(xù)嘗試讓母親與自己互動,但是母親仍然面無表情。▼ 4、最后孩子開始崩潰哭泣。▼
嬰兒,就像所有人一樣, 生來就需要與其他人互動。 在媽媽面無表情的過程中,嬰兒持續(xù)嘗試吸引媽媽的注意力,希望可以和母親保持連接。Ta不斷的重復這一個過程,失敗了就再換一個方法嘗試。一次又一次嘗試,失敗,失敗,再嘗試。直到最后嬰兒感覺到了巨大的壓力、崩潰與絕望,Ta不再和媽媽對視,轉身看其他地方。于此同時,Ta會開始自我安撫行為——吸吮自己的手背或他們的拇指。(嬰兒在遭受巨大壓力或者焦慮時,會通過吮吸手指來緩解自己的焦慮。) 在實驗中,還有一些嬰兒可能會變得特別沮喪以至于他們根本沒辦法安慰自己,比如在孤兒院的一些嬰兒也是一樣,雖然吃飯穿衣都有人照料,但是沒人和他們說話、玩耍,也沒人安撫他們,這些孩子發(fā)育特別遲緩,甚至可能死亡。 短短的幾分鐘里,我們看到了母親的兩種情緒變化,要么是積極回應,對寶寶打招呼,微笑,同時及時回應孩子需求信號;要么是冷若冰霜,對寶寶的任何信號置之不理。在這種冰火兩重天的境地里,孩子的情緒處于隨時失控的邊緣。
研究發(fā)現(xiàn),在母親對他毫無反應的這段時間,他的心跳加速,體內壓力激素增加,如果持續(xù)下去,他大腦關鍵部位的細胞可能死亡。特羅尼克(Tronick)和他的同事們在研究中還發(fā)現(xiàn),四個月大的嬰兒在兩周后回憶起遭遇的“面無表情“事件,然后迅速出現(xiàn)負面的生理變化。 在2分鐘的時間里,媽媽的情緒不穩(wěn)定,或者是對寶寶的情感忽視,就會讓嬰兒感受到如此巨大的痛苦。試想一下,如果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有一個長期情緒不穩(wěn)定,或者是經常忽視孩子的父母,使孩子長期處于這樣的壓力下,會對他的大腦結構、情感發(fā)展以及人格造成怎樣的影響? 01 忽視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 忽視是對兒童最大的傷害!但事實上兒童情感忽視的問題比我們所想的要更為常見。由于它的臨床表現(xiàn)并不像自閉癥,多動癥,或是對立違抗行為那么令人擔憂,所以這個問題并沒有受到父母廣泛的關注。 那么,到底父母做了什么是對兒童情感的忽視呢? 臨床心理學家Jonice Webb博士將這個問題定義為父母對于孩子情感需求未能做出足夠回應的結果。當孩子從學校返家,顯得悲傷或不安時,父母不去詢問他發(fā)生了什么;或者,當寵物狗狗去世,父母沒有去安慰他,這些都是情感忽視的例子。如果經常發(fā)生,這種累積效應就會使得問題在今后的生活中(從青少年時期直至成年期)呈現(xiàn)出來。 父母總是太忙而無暇顧及孩子的感受。又或者,即便他們注意到了異常,他們也會忽視了情緒本身而對于孩子緊張或挑釁的行為進行其他的解讀。很多父母覺得,他們的任務只是為子女身體或教育層面的需求提供支持,使得孩子能夠健康長大并完成學業(yè)。但是,由于缺少交流及經驗的分享,只是通過聚餐和短暫的假期來維系感情,孩子最終會產生疏離和不被愛的感覺。因為一直沒有得到來自父母的積極回應,孩子也會學著向他人壓抑自己的真實感受。 02 童年情感忽視的潛在影響 養(yǎng)育著長期的情感忽視,會對孩子造成嚴重的影響。比如: 抑郁癥 抑郁癥對美國20%的青少年產生影響,無論性別,社會地位,種族或其他人口統(tǒng)計學因素。荷蘭萊頓大學的心理學家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成年生活中抑郁癥的主要原因就是情感忽視,例如缺少來自父母或其他監(jiān)護人的注意,共情以及支持。
成癮行為 盡管兒童的性虐待,或者身體及情感虐待是造成物質成癮的關鍵因素,但對孩子的感受被習慣性漠視也會導致成癮行為的發(fā)生。童年創(chuàng)傷與一個人的成癮傾向有關。廣義的創(chuàng)傷可能也包括個體無法逃脫的來自身體或情感層面的壓力。童年情感忽視源于父母對于孩子的長期忽視,這對于孩子來說其實也是一個創(chuàng)傷情境。
無處不在的不快樂和不滿足的感受 在情感忽視中長大的孩子經常會變成一個不快樂的和不易滿足的成年人。Ta或許有一個很好的家庭和一個高薪的工作,但他的生活中總是彌漫著無法解釋的空虛感。通常,這個不快樂的成年人會感覺自己還沒有實現(xiàn)自己真正的價值潛能,并總是拿自己跟那些比他成功的人作比較。這種“一山更比一山高”視角使得他不停的轉換工作,始終相信最完美的工作還沒有到來。這同樣也會導致不穩(wěn)定的關系,尤其是重要且親密的關系。 不快樂也可能來自于兒童期習得的壓抑自己的需求以滿足他人需要的一種行為模式。他總是顯得非常快樂神采奕奕,周圍人都認為他是一個體貼周到的人,但在他的內心深處,不快樂的感覺徘徊不去。
03 父母可以做一些什么? 童年情感忽視不易被發(fā)現(xiàn)因而也可能一直處于潛伏狀態(tài)。意識到這個問題并且想要避免對自己的孩子產生這種不當行為的父母可以嘗試以下一些方法: 1. 詢問孩子的感受。當孩子難過,生氣或不安時,不要只是給孩子一個普通說法:一切都會好起來的。這樣做并沒有在處理這個問題或是表達出你對于孩子情緒的理解。相反的,父母應該去詢問孩子發(fā)生了什么,并且識別確定他對于事件的具體感受。 2.弄清孩子有情緒的原因。當知道他情緒(比如憤怒)背后的原因后,進一步詢問并弄清楚他到底在憤怒什么。如果他在學校打架,他是因為對方惹惱他而生對方的氣嗎?或是因為自己被羞辱了而生自己的氣?當父母了解感覺背后的根本原因時,就可以更好的提供恰當的支持。 3.表達慰藉。告訴你的孩子你支持他并且能夠理解他經歷了什么。跟他保證說,無論發(fā)生什么,你都會在那里支持他。 4.教會孩子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控制。孩子必須要很早的意識到,他不能夠控制一切,并且這不應該成為挫折或憤怒的來源。訓練他去接受所發(fā)生的事情和其他人的行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