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飛地——廊坊三縣的形成 1958年,北京市經歷了建國后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擴界。3月,河北省通縣專區(qū)所屬通縣、順義、大興、良鄉(xiāng)、房山等5縣及通州市劃入北京。10月,河北省所屬懷柔、密云、平谷、延慶4縣也“緊隨而至”,經歷如此大幅度調整后,基本形成了北京市現(xiàn)有的行政區(qū)劃格局。 1967年,天津市升級為中央直轄。73年,天津大規(guī)模擴界,將河北省薊縣、寶坻、寧河、武清、靜海5縣收入囊中。由此,締造了中國占地面積最大、行政級別最高的縣級飛地——河北省廊坊三縣。 廊坊三縣是孤懸北京、天津間的三河市、香河縣和大廠回族自治縣,與北京市僅一河之隔(潮白河)。隸屬三河的燕郊鎮(zhèn)西距北京市區(qū)僅僅30公里左右,遠小于密云、懷柔、延慶等區(qū)赴京距離,真乃“京畿重鎮(zhèn)”。 2.形成原因淺析 那么在中國的行政區(qū)劃上,為什么會形成如此“奇特”的區(qū)域內?歸根到底,最主要的原因乃水源。 自古以來,影響北京城建的主要有兩大水系,西南永定河水系和東北潮白河水系,現(xiàn)今北京城區(qū)布局就基本位列此兩大水系的中間位置。新中國成立后,北京市的水源問題是必須解決的頭等大事,1956—57年開辟了永定河引水渠后,京津地區(qū)脆弱的飲水狀況雖暫時緩解,但仍不能滿足人口和經濟的極速膨脹。 1958年,懷柔、密云、平谷、延慶等北方群巒下的縣區(qū),在并入北京行政區(qū)劃后,都帶來了容量頗大的水庫。其中包括1954年竣工的官廳水庫(21.9億立方米)、1958年竣工的懷柔水庫(1億立方米),58—60年興建的密云水庫(40余億立方米)及1960年建成的海子水庫(1.2億立方米)等。 隨后建設的京密引水渠極大緩解了北京市的用水困難。京密引水渠引密云水庫攔蓄的潮河、白河之水進入市區(qū),乃北京市最主要的供水線路,有“北京市民日常飲用的三杯水中,兩杯是通過京密引水渠輸送”的說法。 天津的狀況同北京相似,大規(guī)模擴界后,水庫數(shù)量激增,容量大者主要有于橋水庫、北大港水庫、團泊洼水庫等(1979年時,河北省遵化縣西龍虎峪等50個生產大隊劃歸天津后,于橋水庫及周邊區(qū)域全部歸屬天津市管轄)。 如此,水資源相對羸弱的香河等三縣并未劃歸京津兩市,而是留在了河北行政區(qū)劃內。在河北這片兒飛地上,車牌大多是京字頭,多路北京公交車直通于此……,數(shù)量龐大的北京工薪族日夜穿梭,掙著北京的錢,睡著河北的床。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chuàng)。 |
|
來自: 金色年華554 > 《中國近現(xiàn)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