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家長問道:看到別的孩子跟爸爸媽媽交流我好羨慕。我們家孩子始終交流不起來,跟他講話,他都不理我,除非是他喜歡的事物,該怎么辦呢?
交流是一個很綜合的能力,是感覺動作功能、視知覺功能、聽語功能共同作用加之生活經驗的獲得、積累而形成的,社會性發(fā)展的一個重要結果。很多孩子不需要刻意去教,就有這樣的能力,我們的孩子有些教都教不會。
不同年齡,不同能力的孩子,在交流上的表現(xiàn)也是不一樣的,如小齡孩子或語言能力較弱的孩子,在交流時,肢體上的表現(xiàn)居多;大齡的孩子和語言表達教好的,比較擅于用語言進行交流。因此每個孩子所能達到的程度也是會不一樣的,家長需要根據(jù)孩子能力差異來設定目標。
1、家長問的問題孩子無法理解; 2、不能圍繞一個主題進行交流; 3、沒有好奇心,不會主動發(fā)問; 4、重復克板地提問; 5、想要跟家長分享事情,可是不知怎樣講出來; 6、只對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有反應; 7、不會回答的問題閃躲、逃避; ……
對于沒有交流意識的孩子,他們剛開始都是處于被動狀態(tài),家長可以以問問題的形式引導。 1) 對孩子記憶深刻的事物提問。 孩子今天在學校受傷了,問:“你受傷了?”“疼不疼?”“怎么受傷的?”等等問題,圍繞一個主題進行的交流。 2) 在孩子有需求的時候提問。 如孩子餓了、渴了等需要幫助的時候進行簡單的練習。
家長可利用玩耍時跟孩子進行交流。比如:玩積木時,我們可以跟孩子一起搭高高,然后再推倒;和孩子一起唱歌表演節(jié)目;跟孩子一起玩小汽車,推來推去;和孩子一起玩氣球等等。不要錯過任何一個可以跟孩子相處、玩耍的機會。
充分利用孩子的興趣點,進行交流和擴展。如孩子很喜歡漢字,問:“爸爸那是什么字?”答:“天?!奔议L可以在孩子的這個話題的基礎上進行擴展,如問:“這個字怎么寫???”“我們一起來寫一寫?!薄疤焓鞘裁刺炷兀俊薄疤炜帐鞘裁搭伾哪??”“天上有什么呢?”等等,跟孩子將這個話題進行下去。
要讓孩子懂得交流,主動交流,除了這些小技巧以外,我們還要增加孩子的理解、對生活的認知,提升他們的興趣,引發(fā)其好奇心,這樣孩子才能真正懂得交流的意義,變被動為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