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都諸邑郭姓分布與繁衍考》(二) (一)福州太平街——黃巷郭氏入遷情況: 黃巷郭氏入遷始祖郭子旦、郭文晏父子(人房),自福清澤朗遷居福州城內(nèi)河?xùn)|居住,時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入遷始祖郭子景(天房),自福清澤朗首遷福州城晝錦而轉(zhuǎn)遷河?xùn)|居住,時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天、地、人三房先祖是長樂上店郭坑下郭郭贄次子郭絢的后裔,五代時首遷徒居福清玉融山之南陽村,經(jīng)三百二十年繁衍,元初傳至郭初(字符亙),再遷縣西六里地曰馬山之西;郭初生有二子,長耀(字衍生)卜遷澤朗,次華(字麗生)析居泉州土門。郭絢至郭初世系因明成化年間(1465—1487年)家譜被焚失考。其后繁衍主系如下: 元代,郭耀傳郭京傳郭顯;明初,郭顯生三子:貴卿、子貴、建郎(又名子建),分天、地、人三房。[天房] 貴卿世居澤朗后洋中興社下俐,即福州五子登科郭柏蔭、柏蒼、柏薌之祖。[地房] 子貴生三子:郭師古、郭尾和郭貞;郭師古傳郭詔,郭詔生二子:郭助和郭耿;郭助傳郭勝傳郭文淵傳郭元箕(析居古田);郭耿傳郭肱傳郭文海(嘉靖流寓京陵)。又明中葉天順間(1457—1464年),[地房]郭尾弟郭貞妻趙安人帶孫郭彪、郭玉、郭英三兄弟,由西安后衛(wèi)遷居漢中西鄉(xiāng)避荒。后將郭尾孫郭昭與郭肅家眷自西安同遷漢中西鄉(xiāng)聚居以互相關(guān)照;明嘉靖初郭肅的四位孫子郭大亨、大寧、大用、大朝回遷西安后衛(wèi)屯地。[人房] 郭子建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充軍甘州左衛(wèi)軍改發(fā)西安后衛(wèi),永樂三年(1405年)卒于配所;兄郭子貴以侄師杰早卒,侄孫熒年幼,令次子郭尾赴西安充役,永樂十四年(1416年)郭尾回閩帶弟郭貞赴陜,宣德五年(1430年)郭尾卒于配所。由弟郭貞頂繼軍役,正統(tǒng)十一年(1446年)郭貞年老乞休,由侄郭忠代伍。又[人房] 郭熒(字孟莘燮侯)孫郭絧傳郭文澗,澗生二子:郭元璋、元驄;郭元驄析居莆田涵頭;郭熒孫郭嬰之子郭文嬰傳郭子旦,明嘉靖十六年遷省城河?xùn)|街,郭子旦長子郭大韶(字秉和號西岸),次子郭立仁(字居卿號靜齋)析居羅源。 福州黃巷郭氏世系表十六字為: 字:子大立志 以德時守 萬世彌昌 親則崇有; 表:先祖肇興 滋培良厚 圖振家聲 端惟孝友。 郭顯傳人[天房]九世孫郭大韶,隨父郭子旦明嘉靖十六年丁酉(1537年)遷省誠河?xùn)|街定居,于明隆慶六年(1572年)首修支譜,[地房]十一世孫郭志科于明末天啟七年(1627年)二修,[天房]十三世孫郭德音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修,十四世孫郭時霖四修,最后于清光緒戊子年(1888年)由福州黃巷郭柏蒼(天房)經(jīng)五十年研考,訪遍閩中、閩東、閩南郭氏各支,撰寫《閩中郭氏支派大略》七千余言,時七十四歲。 清福州太平街郭氏支祠(南鄰于山戚公祠北墻) (二)福州南臺郭宅玉湖郭氏入遷情況: 據(jù)清光緒十一年入遷始祖郭華第三十世孫郭道謨手抄的最早族譜載:“始祖乃河南太府光州固始之世家也,時五季壞亂避地入閩,以宋太祖建隆年間(960年)卜筑于都誠之南二十余里依而居焉,即今閩縣安仁鄉(xiāng)官賢里白湖郭宅是也。”其世系自郭華起五代繁衍如下:入遷始祖郭華生五子:前三子郭元、郭受和郭曉皆浮屠無嗣,后二子郭初、郭進(jìn)(居別地);郭初生二子:郭丈德(浮屠無嗣)和郭志欽;志欽生二子,郭秀和郭齋(無嗣);郭秀生三子,郭晏【一房派祖】、郭景【三房派祖】和郭興。又【一房派祖】郭晏傳第十二世祖郭有渶,形成【六房派祖】;傳第十五世祖郭玄,形成【二房派祖】;傳第十七世祖郭濟(jì),形成【倉埕支祖】;傳第十九世祖郭汶,形成【東邊支祖】;傳第十九世祖郭恷,形成【樂善支祖】;傳第二十世祖郭志,形成【弄尾支祖】;傳第二十一世祖郭思舉,形成【弄里支祖】;傳第二十三世祖郭文恬,形成【式如支祖】;傳第二十三世祖郭文汀,形成【文汀支祖】;傳郭文溢,形成【文溢支祖】等十二支。其中旅外有三支,即第十七世祖郭庚,形成【湖廣瞿塘支祖】以及遷居連江、羅源兩支。 (1)本鄉(xiāng)【一房派祖】郭晏傳郭璨傳郭宏、郭置和郭慈;郭宏傳郭元吉,元吉生三子:長子郭文(宋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進(jìn)士)傳郭擇傳郭公興傳郭日孜傳郭席珍傳郭增華;次子郭亮傳郭三郎傳郭維明傳郭日新傳郭廬;三子郭交傳郭國寶,國寶生二子:郭相和郭將,長子郭相生郭漸高(居汀州)和郭日普(無傳);次子郭將生二子:長郭日案寀傳郭琦;次郭日千生四子:郭琳郭瑋郭瓘(無傳)和郭瑜傳郭伯祥(生三子)、郭忠和郭七(生四子)。郭璨次子郭置傳郭世興傳郭權(quán)傳郭維岳和郭維嵩,長郭維岳傳郭介夫傳郭希林,次郭維嵩傳郭居安(遷別處);郭璨三子郭慈傳郭清世,清世生四子:長子郭泳(字子大)宋嘉定辛未進(jìn)士傳郭士顯傳郭端子(過房黃氏)和郭徹子傳郭海、郭渶【六房派祖】和郭淳。第十二世祖中,唯郭海這一支繁衍最旺,計有17人,其中郭海扎根郭宅,其它除郭漸高遷居汀州外,遷居地不詳。郭海傳郭珙和郭堿;郭珙傳郭詡生五子,其長子第十五世祖郭泰為一房派祖、三子郭玄為二房派祖。郭泰明初洪武三年建南園,傳六代,即第二十一代傳二十五人,其中郭志道和郭志速繁衍最旺;郭志道傳七代,即第二十八代在郭宅族譜有名可查的傳人計26人;郭志速傳五代,即第二十六代在郭宅族譜有名可查的傳人計78人,其中郭安幫(又名郭安)號思靜,即撰寫閩清白樟小園頭郭氏譜序者。郭安幫堂弟郭邦彥生郭天章等六子,郭天章次子郭輝霄,輝霄第四子郭樹勛,樹勛長子郭道謨,即清光緒十一年手抄一房族譜者,該譜是當(dāng)今郭宅族人世代珍藏最早的族譜。 (2)【三房派祖】郭景繁衍十七支,有八支在鄉(xiāng),九支旅外。其主支郭景傳第十三世祖郭冀生四子:郭良(生于元至正十一年)、郭得(遷連江管頭)、郭煜(遷省城)、郭和(無傳);再由郭良長房曾孫郭嘩、郭晟、郭升分三支;再由郭良次子郭敬、三子郭蓮分四支,共八支:【中厝支祖】、【橋邊支祖】、【坊下支祖】、【昂公支祖】、【章公支祖】、【鼎公支祖】、【門樓下支祖】、【煜公支祖】。本房繁衍至第三十七代子孫,計含海內(nèi)外至今約900戶,近4000人。 (3)【六房派祖】郭有渶傳郭詢傳郭廉(明永樂1418年進(jìn)士)生兩子,次子郭文琳傳至第二十二代又分四支,繁衍子孫,至今約60戶,260人。 玉湖郭氏世系排行傳為明正德尚書林瀚所提: 文克成德良以昌宗汝思維上;君道時中孔孟可嘉永世必崇。 今郭鶴年先母鄭格如續(xù)提十六字: 承傳遠(yuǎn)大祥展光輝,宜知禮義長樹家聲。 (三)福州洪山橋上店鄉(xiāng)科貢村郭氏入遷情況: 福州洪山橋北不遠(yuǎn)上店鄉(xiāng)科貢村,舊名洪塢,聚居由南臺郭宅玉湖郭氏三房【橋邊支房】遷來看守管理上游運來竹筏的族人,其入遷始祖郭成德是南臺郭宅玉湖郭氏三房【橋邊支房】第二十二世“以”之輩??曝暪鲜老当矶郑?br> ??成聲崇(宗)登國公(功)有家齊連(廉)修正惟存道孝為大德先科貢郭氏第三代郭崇賢墓碑載“洪塢”,時清乾隆乙亥(1755年)。由此可堆測約90年前,入遷始祖郭成德約于清康熙初(1665年)入遷洪塢。 科貢郭氏已繁衍到第十三代“惟”字輩,共計約有60多戶近200人,此外,客居外省、臺港澳地區(qū)以及海外族人約近百人。 (四)福州后嶼——鼓嶺郭氏入遷情況: 后嶼《述遠(yuǎn)堂》族人稱,始祖首居長樂十六都華陽鄉(xiāng),未知何朝代由長樂遷后嶼。世系表十六字:正修迪德 齊治茂功 常紹爾祖 光??勺凇?br> 同宗族人分支相應(yīng)學(xué)名十六字: 忠良佐國 孝友宜家 世尊孔孟 子孫昌隆。 鼓嶺郭氏族人稱其入遷始祖郭康造,字迪汆;其世系表與相應(yīng)學(xué)名皆十六字,類同鼓嶺下后嶼族人,即世系表十六字: □□康德 傳治茂功 祥紹爾祖 光裕可宗。 且同宗族人分支相應(yīng)學(xué)名十六字同樣: 忠良佐國 孝友宜家 世尊孔孟 子孫昌隆。 另后嶼《述遠(yuǎn)堂》郭氏先祖郭忠、郭良墓在東門壇下環(huán)上河上洋麻七山;鼓嶺郭氏先祖郭迪汆、郭德廣、郭德裕(道光庚子1840年)及郭傳旺、郭治源、郭治清(光緒已卯1879年)墓在鼓嶺,墓碑載“松山”郭氏;先祖郭孝、郭友、郭宜墓在鱔溪。由此可知,鼓嶺“康德傳治”輩,同后嶼“迪德齊治”輩。這支郭氏先祖祖籍“松山”,近兩百年遷徒走向是先居省城福州東門外(時屬閩縣轄區(qū)),后遷居鼓嶺,再遷居鱔溪。 (五)福州洪山郭氏入遷情況: 福州洪山寺始建于宋代,位于洪山橋西橋頭,舊屬候官三十八都洪塘鄉(xiāng)。因入遷始祖郭華軒避亂自閩南南靖郭坑遷居于原侯官三十八都,即洪山寺旁閩江西岸畔,時清康熙年間。郭華軒子孫聚居洪山以姓為里,故曰郭厝里。洪山郭氏族人一至七代世系如下:郭華軒生郭應(yīng),應(yīng)生啟文,啟文生二子:開鑾、開賢;郭開鑾生朝爵生宗繡,宗繡生四子:支富、支貴、支萬、支年;郭開賢生朝嘉生郭宗?,郭宗?生二子:支梅、支尚。至 據(jù)現(xiàn)存郭朝爵、郭永茂、郭長順三代夫妻六穴墓碑載“洪山朝爵郭公偕配陳孺人暨男永茂公媳陳孺人長孫長順公孫婦林孺人壽域乾隆戊申年孟冬吉日立”, 乾隆戊申(1788年)后人為三代祖公合葬。又郭厝里族人稱,其世系表二十六字:華應(yīng)啟開朝宗支世代孝友傳家,元昌崇克圣道理文章詩書建國。 由此測算,入遷始祖郭華軒至郭朝爵、郭永茂、郭長順三代,共七代約跨180年,即入遷始祖郭華軒,約于明末萬歷年間,避亂于此。據(jù)2001年底統(tǒng)計,洪山郭氏已繁衍到第十六代“崇” 字輩,共計約有70多戶近300人。此外,客居省外、港澳臺地區(qū),以及海外的族人約近100人。 (六)福州亭江英嶼郭氏入遷情況: 據(jù)英嶼郭氏明清舊譜載,其一世祖“郭坤南宋末由榕之東遷居英山象宅至六世祖仲和公篡繪歷代墓圖始詳世次明十三世祖復(fù)之公起而修明之又亙二百余年乾隆癸丑歲(1793年)十九世祖華泰公重修……嗣后橋東橋西伯泰公房昆公派賡而續(xù)之俱于嘉慶道光各行另譜……坤公而后代有聞人歷今(咸豐六年—1856年)六百余年閱世二十有四……”又載“坤公六傳至神生四子長曰顯宗琚次之璉又次之璨最少而顯宗之派為蕃……”其主系是:第12世起諱次為“應(yīng)”,即□□633;□□□□□□□□ 應(yīng)廷一日兆必 有光守先啟后 振起維彰登榮 俊彥弈美傳芳受天之佑百順 為綱篤生賢裔 以慰祖望高明 廣大積厚純存(“存”為第59世,今至第28代“登”字輩)。 第8世起字次為“伯” ,即□□□□□□□伯孟叔季世克永昌 文德開泰子孝臣良 升時際會長發(fā)其祥 本仁達(dá)義于斯用臧懋昭繼述誨爾則諄念紹 聞訓(xùn)端在書香智敏惠行(“行” 為第59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