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貧血并發(fā)熱案 孫某某,女40歲,市民。2008年10月19日就診。 患者發(fā)熱伴貧血年余,曾多次化驗,血紅蛋白80g/L,長期低熱37.3OC左右,經多種方法與藥物治療,均未取得顯著的療效?,F(xiàn)癥見:氣短懶言,畏寒肢冷,面色萎黃虛浮,發(fā)熱多在上午或活動后加劇,最高體溫在37.3OC左右,動則氣喘胸悶,納差腹脹,大便秘結,每3~5天1次,小便短赤,舌淡胖大,脈沉細無力。證屬陰盛陽衰,虛陽外越,治宜回陽建中,方用經驗方回陽建中湯加火麻仁,藥用: 附子30g(先煎),炮姜30g,炙甘草10g,紅參10g, 三七10g,砂仁10g,肉桂10g,桂枝10g, 蒼術10g,白術10g,石菖蒲10g,甘松10g, 火麻仁30g。7付。 二診(10月27日):服藥后,體溫恢復正常,精神大振,體力增強,要求繼續(xù)服藥,以強化療效。原方再進7付。 【按語】貧血伴發(fā)熱,按常理應用當歸補血湯加味而治,其目的是要治貧血——血虛,二是要治發(fā)熱。按照火神派理論觀點,應用陰陽辨證兩分法,在陰陽之間當為陽主陰從之理,且是“陽生陰長,陽殺陰藏”(《內經》)。因此,選用經驗方回陽建中湯加火麻仁而治,扶陽抑陰,健脾助運,陽生陰長,服藥后不僅發(fā)熱得退,且貧血也迅速得到改善,其正是:以三陰之方,治三陰病,雖失不遠矣(作者心悟)。
82.胃腸炎案 張某某,女,70歲,農民。2008年10月30日就診。 半月前患者病“急性胃腸炎”上吐下瀉,經在當?shù)胤e極治療等措施,病情有所好轉,但嘔吐與腹瀉仍然不能控制?,F(xiàn)癥見:剛到診室坐下,患者又大量嘔吐出不消化食物,略帶有酸腐味,食物呈完谷不化,腹瀉腹痛,每天3~6次,氣短懶言,畏寒肢冷,診脈時雙手冰涼,面色萎黃,精神不振,行動遲緩,舌體胖大、邊有齒痕,脈沉細幾乎無法觸及。證屬陰盛陽衰,升降失常,治宜溫中扶陽,方用附子理中湯加味,藥用: 附子60g(先煎),炮姜50g,炙甘草10g,吳茱萸20g, 半夏20g,黨參30g,三七10g,蒼術10g, 白術10g,砂仁10g,生龍牡各30g, 補骨脂30g,赤石脂30g。3付。 用法:第1劑時濃煎200ml,每次50ml,加生姜汁3~5滴為引。 二診(11月2日):病家專程告說:服藥1劑,嘔吐與腹瀉即止,是否可以進食。告訴其說可以逐漸加量飲食,中藥可以按劑分次服藥。病家還說:此藥服后過去的“支氣管炎”病也好了,特別是喉中痰鳴消失,問是否可以長期服藥。告訴病人說可以長期服藥,以強化遠期效果。病愈,要求鞏固治療,偶有腹痛,大便每天1次,上方作一調整,藥用: 附子60g(先煎),肉桂30g,黨參30g,炙甘草10g, 蒼術30g,白術30g,炮姜50g,丹參30g, 降香10g,檀香10g,三七10g,砂仁10g, 生龍牡各30g,補骨脂30g,赤石脂30g。 5付,鞏固治療。 【按語】老年患者,本身已經處于陰盛陽衰的階段,加之患急性胃腸炎上吐下瀉,吐則傷陽,瀉則傷陰,故而形成陰陽兩傷。由于本身老年體質的因素,最終導致陽損陰虧的狀態(tài)。故而其治,遵循筆者“扶陽助正,回陽返本”之學術理念,采用附子理中湯,扶陽為主,兼顧氣陰;由于病重,脾胃升降失常,吐瀉不止,藥食難進。故而首劑之藥,采用濃煎小量頻服,特別是加生姜汁數(shù)滴,以降逆止嘔,效果立顯,一服藥而嘔吐與腹瀉均止,病入坦途。 83.亞健康狀態(tài)案 張某某,女,30歲,農民。2008年11月28日就診。 患者長期胃脹、頭痛、全身性酸楚不適多年,到處求醫(yī)而無結果?,F(xiàn)癥見:畏寒肢冷,頭暈頭脹,納差腹脹,腸道不過氣,氣短懶言,頭痛咽痛,失眠多夢,大便時干時溏,口苦,流口水,舌體胖大,邊有齒痕,苔白膩水滑,脈沉細無力。證屬陰盛陽衰,虛陽上越,治宜回陽建中,方用經驗方回陽建中湯加黃柏、天麻、白芷,藥用: 附子45g(先煎),炮姜40g,炙甘草10g,黃柏10g, 砂仁20g,桂枝30g,三七10g,蒼術30g, 白術30g,石菖蒲30g,甘松10g,肉桂10g, 天麻10g,白芷10g。7付。 二診(12月4日):服藥之后,全身溫暖寒氣消失,納開氣順,胃口大開,全身不適癥狀消除九成之多,數(shù)年未有的好現(xiàn)象,心中大喜,要求鞏固治療,方用中成藥附子理中丸做善后調理。 【按語】筆者曾學習鄭欽安著作,從中悟出:以三陰之方,治三陰病,雖失不遠。按照這種思路,去解決陰證所有的病人,可以說容易建功顯著,若結合辨證加味,療效更佳。此例患者,從頭到腳一身盡“病”,雖癥狀復雜,但都以用陰盛陽衰之解釋之?!爸沃稣骊?,是不治邪而實治邪也”(鄭欽安語)。方用經驗方回陽建中湯加味而治,療效顯著。
84.過敏性鼻炎案 孫某某,女,30歲,干部。2008年10月4日就診。 患者有“過敏性鼻炎”病史20年余,經過多年中西藥物治療,未能明顯改善,近階段由于居住環(huán)境及辦公室新裝修之后,其鼻炎癥狀又進行性加劇?,F(xiàn)癥見:鼻流清涕,受風、寒,或勞累之后均可加劇,整天嚏涕不斷,畏寒肢冷,腰酸背痛,納差,口苦咽干,舌淡胖大,苔膩,脈沉細。證屬太少合病,治宜太少同治,兼以補腎,方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合封髓丹加味,藥用: 麻黃10g,附子30g(先煎),細辛10g,蒼術30g, 辛夷10g,黃柏10g,砂仁10g,炙甘草10g, 丹參10g,三七10g,仙靈脾30g,枸杞子30g, 菟絲子30g,補骨脂30g。10付。 二診(10月25日):服藥之后,前所未有的改善,納增神振,鼻流清涕消失,畏寒肢冷大減,要求再進強化療效,再進20付。 三診(11月12日):已到外地上班,電話要求家人再帶10付,已徹底治愈,不再復發(fā)。 【按語】病人過敏性鼻炎可謂是年紀不大,而病史卻有20余年,真可是久病綿綿難愈。但病人之表現(xiàn)的癥狀,正如鄭欽安所說:“夫嚏之為病,多緣于少陰受寒,麻黃附子細辛湯,力能祛少陰之寒,故治之而愈”(《醫(yī)法圓通》)。方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加上李可老中醫(yī)的腎四味(仙靈脾、枸杞子、菟絲子、補骨脂)益腎強體,合上封髓丹納氣歸腎,加上活血化瘀之品,則更能符合病情病機,方藥對證,療效滿意,但持久服藥才能根治本病,故而后期的治療非常重要。 |
|
來自: 道佛儒醫(yī)舊葫蘆 > 《火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