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題材繪畫,濃縮了處于歷史特定時期的,人們心中難以抑制的激情與理想;記述了那一光輝歲月里,人們對建設社會主義的理想和要求;是幾代中國人最重要的集體記憶。其圖像意義與題材價值,遠遠超過了其在藝術(shù)處理上的影響,它們所反映出的深厚的歷史背景,正是今天仍引人注目的重要方面,也是今人喜之收藏的重要原因。
— 1 — 吳云華《跨過鴨綠江》 該作品將時空鎖定在丹東鴨綠江赴朝渡口,以鴨綠江和江橋為背景,選取了冬天的夜里隊伍過江這一特定情節(jié),突出“跨”這一動詞,冬天的雪地、被炸殘的鴨綠江大橋、黑夜、火光、探照燈、疾行隊伍……體現(xiàn)了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的意志決心及當時緊迫的形勢。 — 2 — 李琦年畫《農(nóng)民和拖拉機》 該作品是新中國之初進行經(jīng)濟建設的真實寫照,拖拉機展示了新中國農(nóng)業(yè)機械化的起步,農(nóng)民的喜悅是新中國農(nóng)民積極性的體現(xiàn)。運用了傳統(tǒng)工筆與年畫相結(jié)合的創(chuàng)作手法,畫面人物用工筆墨線勾勒,精練準確;色彩運用具有強烈的年畫風格,樸素典雅。 — 3 — 劉海栗《慶祝社會主義改造勝利》 這幅畫展現(xiàn)了上海南京路上工人游行的熱烈盛大場面。紅色條幅、游行的人群,均用跳躍、活潑的色點畫出,顯出熱情、喜慶的節(jié)日氣氛。畫面以紅黃色為主色調(diào),遠處白云和天空采用印象派手法表現(xiàn)。明亮的色彩對比,輕松歡快的筆觸描繪了新中國現(xiàn)代化建設中的城市新貌和工人內(nèi)心的喜悅之情。 — 4 — 鄧澍《六億神州盡舜堯》 身著各自民族服裝的五十六個民族的兄弟姐妹集中在一起,興高采烈的跟隨毛主席前進,流露出無比自豪的神情。毛主席表情和藹,走在隊伍中間,與人民打成一片。畫面橫向構(gòu)圖,視野開闊,毛主席在畫面中央,體現(xiàn)出人民對他的擁戴與熱愛。 — 5 — 毛本華、王剛、鮑璐、郝米嘉《焦裕祿》 作品以焦裕祿帶領(lǐng)群眾扛樹苗、頂風沙走向沙荒的場景構(gòu)圖,突出了20世紀60年代初這個特定歷史年代和蘭考這個特殊環(huán)境。焦裕祿樸素和諧,神情生動,塑造出一位感人的人民公仆形象。 — 6 — 周樹橋《春風楊柳千萬條》 作品反映了當時城市知識青年響應黨的號召,走與工農(nóng)相結(jié)合的道路,上山下鄉(xiāng)接受再教育的那段歷史。描繪了一隊知青男女遠離家鄉(xiāng),來到農(nóng)村被戴上大紅花、受到熱烈歡迎的場景。作品帶有理想主義色彩,也帶有“文革”中“紅、光、亮”的審美傾向。 — 7 — 魏紫熙國畫《天塹通途》 畫題取材于毛澤東詩詞“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南京長江大橋是鐵路公路兩用的特大橋,1959年底動工。建橋大軍依靠自己的聰明才智,奮斗八年,終于建成了這座舉世聞名的長江大橋。1969年9月21日,毛澤東視察了南京長江大橋。周恩來在20世紀70年代同外國友人提到新中國創(chuàng)造的兩大奇跡,其中之一就是南京長江大橋。 — 8 — 馬剛《毛澤東會見尼克松》 1971年毛澤東與尼克松會見,是震驚世界的事件。畫面中毛澤東精神很好,但略帶一點病后初愈的感覺,抬手的姿勢,在形象上很有表現(xiàn)力。尼克松筆挺的西裝見棱見角,姿態(tài)謙遜,形成一種對比。意在表現(xiàn)一個人口眾多的貧窮國家的領(lǐng)袖,在面對世界最富、最強的大國總統(tǒng)時,真正顯示了一種偉人的氣派。毛澤東會見尼克松、基辛格等美國客人,標志著長期尖銳對立的中美兩國從此走上關(guān)系正常化道路。 — 9 — 郭全忠國畫《千言萬語》 1973年6月,周恩來陪同外賓來到延安,參觀革命舊址。當?shù)弥影踩罕姷纳钊允掷Э?,難過地流下眼淚。晚飯時,他只吃了一碗小米飯,當?shù)馗刹縿袼喑砸稽c,他說:“我這個總理沒當好,延安人民生活還很苦,我怎能吃得下去呢?”吃飯中間,周恩來向當?shù)仡I(lǐng)導提出了“延安三年變面貌、五年糧食翻一番”的要求。 — 10— 鄭藝《歷史的審判》 畫面采用正面全景式的構(gòu)圖方法。眾多的人物鋪排在畫面的下方,與上方醒目的國徽形成強烈的視覺反差。象征和寓義著法律的莊嚴和正義的力量。被審者面向觀眾,由此能看到不同人物傲慢、狡黠、頹敗以及木然等各種極能狀廓個人性格與內(nèi)心活動的表情,彰顯和深化了《歷史的審判》的主題與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