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冠通散 郭士魁 組成 黨參 當歸 郁金 薤白 紅花 丹參 雞血藤 乳香 沒藥 三棱 莪術(shù) 功用 活血化瘀,通補兼施。 主治 胸解心痛。有舌質(zhì)紫暗,或瘀斑,脈不整,痛有定處等氣滯血瘀表現(xiàn)者。 82.薏藕寧肺場 龍紫云 組成 薏苡根60克 藕節(jié)60克 玉竹30克 制用法 以水500毫升煎成200毫升,飯后分兩次服,每日1劑。 功用 活血化瘀,行氣通絡,化痰軟堅。 主治 胸痛因氣血運行受阻,氣滯血瘀所致。其痛如刺,常延及兩脅作痛。如痰濁逗留,則常伴以胸悶不適.咳嗽氣短,其脈弦緊與澀滯。 83?;雠_劑 施于高 組成 丹參30克 川芎10克 桃仁10克 紅花10克 生蒲黃10克 五靈脂10克 赤芍10克 降香10克 蘇羅子15克 功用 活血化瘀。 主治 冠心病。證屬氣滯血瘀者。癥見心胸刺痛,痛引肩臂,胸悶氣短,舌紫暗或見瘀點,脈沉澀或結(jié)代。 84.和營通絡飲 林世炘 組成 桂枝10克 茜草10克 細生地10克 當歸須l0克 桃仁5克 乳香3克 橘絡3克 廣郁金10克 桔梗10克 紅花3克 青蔥管(每段長3寸,為青葉與白基相接連處)3段 功用 疏利胸陽,和營通絡。 主治 胸膈氣滯,血脈瘀阻。冠心病與肋間神經(jīng)痛. 85。胸痹通陽活血方 程協(xié)南 組成 全瓜萎 薤白 桂枝 桃仁 紅花 丹參 川芎 當歸 枳殼 橘絡 功用 溫通心陽,活血化瘀。 主治 胸痹,心痛證屬胸陽不振,以血瘀為主者。癥見心前區(qū)陣發(fā)性劇痛,疼痛固定不移,拒按,按之痛甚,伴心慌、心煩不寧、氣短而促,唇紺,舌紫暗,或有瘀斑點,舌下靜脈紫暗,脈結(jié)代。 方解 方以桂枝、薤白溫通心陽; 瓜萎、枳殼開胸散結(jié); 當歸、川芎、丹參、紅花、桃仁活血化瘀; 橘絡導藥入絡。 加減 氣不足以行血者,酌加黃芪、黨參等益氣和血; 血瘀胸痛較甚者,選加五靈脂、蒲黃、三棱、莪術(shù)、九香蟲、血竭、三七、土鱉之類以增強活血化瘀之功。 按語 老年人陽常不足,血行不暢,可因寒凝氣滯、痰阻食滯而瘀阻脈道,發(fā)為本病。 86.通陽化瘀湯 沙星垣 組成 丹參10—15克 桂枝10一15克 柴胡5—10競 赤芍10—15克 川芎5—10克 延胡索5—10克 紅花3—5克 郁金5—10克 功用 溫陽通絡,活血化瘀。 主治 胸痹證血瘀型,以胸前區(qū)疼痛為主癥,發(fā)作不定,輕重組急不一。舌苔或白或黃,而舌質(zhì)必見絳紫或青紫,舌之邊尖與底部有斑點是其特征.脈見寸部微沉。 加減 痛甚者加制附子5—15克,苡仁15—30克; 手足厥冷者加干姜5—10克,當歸10—15克。 87.痰瘀同治方 袁寶庭 組成 制半夏15克 炒枳實15克 云茯苓30克 炒桃仁15克 紫丹參10克、潞黨參15克 寸麥冬15克 五味子10克 功用 利痰化瘀,強心通脈。 主治 氣虛濕盛或氣滯血瘀所致各類心臟病。如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肺原性心臟病,以及心功能不全者。 方解 取半夏、枳實、茯苓徐痰利濕; 桃仁、紫丹參活血化瘀; 黨參、麥冬、五味于益氣養(yǎng)陰強心. 諸藥相合.共奏痰瘀同冶之功。 加減 心痛甚者加三七參; 濕盛水腫者加車前子心悸失眠者加酸棗仁; 心陽虛者加附片、紅參。 88。通濁湯 沙星垣 組成 桂枝5—10克 薤白頭10—20克 瓜蔞仁l0一15克 枳實5—10克 半夏5一10克 茯苓10—15克 郁金5—10克 功用 通陽泄?jié)帷?/span> 主治 胸痺證痰濁型,癥見胸悶有壓迫感及氣短、憋氣、太息等,舌多薄苔或薄白苔,苔滑。不渴,舌質(zhì)談而胖,時見舌邊有齒痕。寸脈微弱,關(guān)上弦細或帶滑。 加減 痰多者加菖蒲3-5克,陳皮5—10克; 胸悶甚者加桔梗3—5克,紫苑5一l0克。 按語 所謂痰濁型是由于痰飲留積于上焦,陽氣不得展布,升降樞機為之窒息,故癥見胸中發(fā)悶,或短氣不續(xù)為主。 89.宣痹合劑 施于高 組成 瓜萎20克 薤白15克 桂枝10克 半夏10克 檀香10克 木香10克 枳殼10克 功用 宣痹通陽。 主治 冠心病。證屬痰濁(痰濁痹阻,胸陽失曠)型者。癥見胸悶氣短或心胸部隱痛,陣發(fā)性絞痛,納少泛惡,苔膩,脈弦滑。 90。冠心通痹湯 柯雪帆 組成 全瓜蔞30克 桂枝18克 灸甘草10克 枳殼10克 川樸10克 熟附塊10克 川象貝母各6克 法半夏10克 黨參18克 生牡蠣30克 用法 煎服。煎頭汁400一600毫升,分2—3次服。如煎二汁,應與頭汁混和后分服. 功用 溫通陽氣,開胸順氣。散結(jié)聚,化痰濁。 主治 冠心病。中醫(yī)辨證屬痰氣交結(jié),胸陽痹阻。實多虛少,癥見心悸、胸悶、胸痛、頭暈、神疲乏力、少氣短氣、苔膩、脈弦,或有停搏,血壓不高者。 方解 本方以金匱要略》瓜萎薤白桂枝湯為基礎(chǔ)加減變化而成。本方可分溫陽與化痰兩個部分。 溫陽部分用附子、桂枝配伍甘草,辛與甘合,既能溫振陽氣,又能溫通陽氣; 酌加甘平之黨參以助甘草, 氣虛嚴重者宜用人參。 化痰部分是本方的重點,化痰、散結(jié)、順氣以開通胸中之痹阻。 瓜萎兼有化痰、散結(jié)、開胸順氣之功,為化痰部分之要藥,用量最重。 貝母化痰散結(jié), 半夏化痰降氣, 牡蠣軟堅散結(jié)、 枳殼、厚樸順氣降濁,作為配伍。 本方配伍的特點是用了三對反藥,即“十八反”中的瓜萎反附子、貝母反附子、半夏反附子。 今人大多忌用反藥,而古人用反藥者屢見不鮮. 仲景方中亦用反藥,如附子粳米湯中肘子與半夏同用,赤丸中烏頭與半夏同用,甘遂半夏湯中甘遂與甘草同用。 這三方所治病證有一個共同點,都是病邪痼結(jié)。附子粳米湯證為寒邪嚴重結(jié)于腸胃,赤丸所治為寒飲痼結(jié)于心,甘進半夏湯之證為留飲結(jié)聚難除。利用反藥,激越藥性,沖擊病邪.以驅(qū)除痼結(jié)之寒水痰飲瘀濁等。這三方在應用反藥的同時,都適當配用和緩安正之藥,以防反藥激越過分,有損正氣。 如赤丸中用人參、蜂蜜, 附子粳米湯中用甘草、大棗、粳米, 甘遂半夏湯中用芍藥、蜂蜜。 本方效仲景配伍之法,在應用反藥開通痹阻的同時,配用甘草、黨參益氣和中。本方藥僅十味,意有三層,雖為今方,謹遵古法。 加減 短氣明顯加人參; 胸悶甚加沉香粉; 痰多加天竺黃、菖蒲; 有瘀血加川芎或桃仁; 有熱象加黃連或蓮子芯; 停搏明顯者加玳瑁、龍骨; 眠不安加棗仁或琥珀。 按語 本方雖有反藥,但已經(jīng)臨床數(shù)十例病人服用,并無不良反應,使用中仍宜仔細觀察。 91.通陽活郁益氣散 武明欽 組成 全瓜萎25克 薤白10克 清半夏10克 桂枝10克 炮附子10克 丹參25克 檀香10克 砂仁10克 赤芍10克 當歸15克 黨參15克 炒白術(shù)15克 茯苓15克 炙甘草15克 功用 通陽宣痹,健脾活郁。 主治 適用于氣虛、痰濕阻遏形成的冠心病,心絞痛。癥見胸悶,心前區(qū)陣疼,納呆,胃中嘈雜,脈沉而無力,脈律不齊,舌質(zhì)嫩暗紅,苔薄白膩。 加減 心悸明顯者加柏子仁10克、炒棗仁20克; 胸悶善太息、苔厚白膩者,加石菖蒲15克、服南星10克。 92.胸痹清熱宣痹方 程協(xié)南 組成 全瓜蔞 黃連 京半夏 枳殼 茯神 膽南星 黃芩 灸遠志 桔梗 丹參 赤芍 柏子仁 功用 清熱化痰,宣通胸痹。 主治 胸痛心痛證屬胸陽痹阻,痰熱壅結(jié)者。癥見胸悶、胸痛,心悸,心煩、口干苦、脘悶納差、大便不爽、痰黃而粘稠不豁,脈弦滑,舌深紅,或紫暗,苔黃膩。 方解 本方以芩、連清熱; 全瓜蔞、膽星清熱化痰; 枳殼、遠志、桔梗宣通脈絡; 丹參、赤芍活血; 柏子仁、茯神養(yǎng)心安神; 半夏配黃芩、黃連增強化痰清熱之功。 加減 痰熱較甚者,去半夏加川貝母。 按語 老年人胸陽不足,素有痰濕內(nèi)聚,或飲食不節(jié),嗜食生冷肥甘,痰濕郁久化熱,痰熱壅結(jié),阻滯脈絡,發(fā)為本病。 93.理濕寬胸湯 彭述憲 組成 杏仁9克 郁金9克 桔梗9克 茯苓9克 枳殼9克 陳皮9克 藿香9克 佩蘭9克 白蔻殼6克 山梔6克 功用 宣暢氣機,清熱化濕。 主治 胸痛(濕熱蘊結(jié),阻痹氣機型)。癥見胸悶窒痛,脘滿不舒,頭目不利,四肢重困,渴不欲飲,小便短黃,舌質(zhì)紅,苔黃厚膩,脈濡數(shù)或滑數(shù)。 加減 痛甚者,加木香、甘松各6克,理氣止痛。 94.養(yǎng)心Ⅱ號方合劑 施于高 組成 黨參20克 黃芪20克 丹參30克 赤芍15克 桂枝10克 茯神10克 炙甘草10克 附子6克 功用 益氣溫陽,養(yǎng)氣活血。 主治 冠心病。證屬陽虛(心陽,氣虛,心腎陽虛)型。癥見心慌心悸,氣短或氣急,胸浦,或納少便溏,面浮肢冷,神疲少寐,腰酸腿軟,面色蒼白,口唇淡白或青紫,舌淡白或舌質(zhì)紫暗(紫氣)、紫斑,脈沉細,結(jié)代。如心陽欲脫則見面色發(fā)青,出冷汗,四肢厥冷,或唇甲青紫,脈微欲絕。 加減 心陽欲脫者用紅參、麥冬、煅龍骨、煅牡蠣各30克,附子、干姜、五味子、炙甘草各10克。 95.陽虛心痛方 李明富 組成 黨參15克 黃芪15克 附片(先煎)12克 補骨脂12克 巴戟天12克 川芎12克 丹參15克 莪術(shù)12克 功用 益氣溫陽,化瘀止痛。 主治 陽虛心痛,表現(xiàn)為心痛,心悸、短氣、頭暈、自汗、形寒肢冷,舌質(zhì)談、有瘀點或瘀斑,脈遲或結(jié)代。 96.胸痹溫補心腎方 程協(xié)南 組成 黃芪 桂枝 黨參 熟附片 細辛 炙甘草 故紙 川芎 仙靈脾 茯苓 功用 益氣扶陽、溫補心腎。 主治 腦痹,心痛證屬心腎陽虛,陰寒上乘者。癥見胸悶,心慌、心虛,時有隱痛,畏寒肢冷,短氣,伴精神不振,動則喘氣,腰膝酸軟無力,下肢浮腫,脈沉細尺弱,或結(jié)代,舌淡苔薄白。 方解 本方以桂枝、熟附片、細辛辛溫壯心腎之陽; 當歸、川芎以活血; 黃芪、黨參以益氣助心腎之陽而行血; 仙靈脾、故紙以增強壯腎固本之功; 茯苓配桂、附、細辛有溫陽行水利尿之功; 炙甘草即有辛甘合化益陽之能,又有調(diào)和諸藥之妙。如血瘀較甚,佐以活血化瘀之品。 按語 年高之人素體陽虛、陰寒內(nèi)盛,心腎陽虛,則水火不濟,寒凝脈絡,血行不暢,痹阻由生。 97.通陽理氣祛瘀湯 承忠委 組成 全瓜蔞 桂枝 紫丹參 川牛膝 薤白頭 絲瓜絡 赤芍 白芍 柴胡 降香 木香 功用 通陽理氣。祛瘀宣痹。 主治 陰塞踞胸,胸陽不展,氣血運行失暢之胸痹,癥見胸痛徹背,心悸不寧、氣短喘息,面色黧暗,形羸肢冷,舌淡紫有瘀點,苔白厚,脈沉澀。 98.胸痹溫陽散寒方 程協(xié)南 組成 桂枝 菖蒲 熟附片 干姜 當歸 蓽茇 川芎 炙甘草 功用 通陽宣痹、溫散寒凝。 主治 胸痹,心痛證屬胸陽不振,以寒凝脈絡為主音。癥見胸悶拘急而痛,乍痛乍止,發(fā)作頻繁、遇寒冷則痛其,甚則胸痛徹背,背痛徹胸,心慌氣短.面色青冷,四肢不溫,脈遲澀或結(jié)代,舌暗淡苔白滑。 方解 本方以桂枝、菖蒲溫陽通絡; 熟附片、干姜壯脾腎之陽以滋化源; 蓽茇辛溫伍川芎、當歸通血脈活絡; 炙甘草配掛、附、姜以辛甘化陽。 加減 氣不足,加芪、參以益氣通絡; 寒凝導致血瘀者,佐以活血化瘀之品。 按語 老年人陽氣本虛,陰寒上乘,胸陽不振,寒邪凝滯,阻于脈道,發(fā)為本末病. 99.養(yǎng)心I號合劑 施于高 組成 黨參15克 玄參15克 麥冬15克 當歸l5克 丹參30克 生地20克 制首烏20克 灸甘草10克 柏子仁10克 功用 養(yǎng)心滋陰。 主治 冠心病。證屬陰虛型(心陰、血虛、肝腎陰虛、心腎陰虛)。癥見心慌心悸、頭暈耳嗚、口干腰酸、盜汗失眠、胸悶或偶作心前疼痛,或見舌麻肢麻,面部烘熱,大便干燥,舌紅。脈多細弦或細澀、細緩、結(jié)代。 100.龍牡安神湯 王季儒 組成 生牡蠣12克 生龍骨12克 石決明30充 杭菊花9克 白蒺藜12克 桑寄生30克 丹參20克 川郁金9克 烏藥9克 百合6克 枸杞子12克 生地12克 功用 育陰潛陽,舒肝理氣。 主治 陰虛陽亢型胸痹心痛證(冠心病)。癥見胸悶、心痛,頭暈,心跳,失眠,血壓高,脈弦細而數(shù),舌質(zhì)紅。 方解 本方以育陰潛陽為主。 生龍牡、石決明育陰平肝潛陽; 白蒺藜、菊花養(yǎng)肝陰而舒肝; 桑寄生、枸杞子、生地入腎養(yǎng)血以柔肝,以上藥味,皆有降壓作用; 百合、烏藥同用專走上焦而理氣機; 丹參、郁金同用專能行血中之氣。 俾氣血和暢而無阻閉之患則胸悶心痛自除。 加減 心悸加茯神10克、朱砂1克沖; 胸煩加梔子9克,失眠加首烏藤30克、朱砂1克。 101.胸痹滋腎養(yǎng)心方 程協(xié)南 組成 生地 熟地 丹皮 麥冬 五昧子 柏子仁 炙甘草 太子參 全瓜萎 萸肉 梔子 功用 滋腎壯水,養(yǎng)心安神。 主治 胸痹心痛。證屬心腎陰虛,心脈失養(yǎng)者癥見胸悶,心慌、心悸、心煩不寧,短氣,伴頭昏、目眩、耳鳴、失眠、多夢、手足心發(fā)熱、盜汗、口干咽噪,脈弦細數(shù),或脈促,舌深紅苔少。 方解 本方用二地、麥冬、萸肉滋養(yǎng)心腎; 丹皮、梔子清心腎浮游之火; 柏子仁伍麥冬以養(yǎng)心安神; 全瓜蔞配梔子清上焦心胸之虛熱; 五昧、甘草取酸甘合化益陰,增強滋腎壯水之能。 加減 心腎陰虛,致氣陰兩虛者,可加益氣養(yǎng)陰之品,如沙參、黃精、玉竹,甚者加生曬參、西洋參。 按語 年高之人素體陰虛,或情志所傷,郁怒化火,火邪傷陰、陰虛火旺,心火亢盛,水不濟火,心脈失養(yǎng),發(fā)為本病。 102.補宗湯 孟憲民 組成 茯苓80克 桂枝15克 柴胡15克 升麻5克 黃芪25克 檀香15克 丹參15克 灸甘草10克 功用 益氣寧心,運補宗氣。 主治 胸悶、憋氣為主癥的冠心病患者,證屬虛證,即宗氣衰沉者。 方解 胸悶、憋氣的冠心病患者,證屬于虛證的,多屬宗氣衰沉,故為此證制一方曰“補宗湯”。以振宗氣之衰沉,加強心肺開闔,而通心脈。本方為作者多年臨床試用方劑,經(jīng)過反復修改而成,對脈來極度遲緩而出現(xiàn)昏瞀時更為相宜。 本方以茯苓益氣寧心。并治胸脅痛,故需多用; 桂枝溫經(jīng)通脈,合丹參入心包絡化解生新以運“宗氣”; 黃芪、升麻、柴胡之升補,合檀香之利膈并引胃氣上升而補“宗氣”; 炙草和中。 本方補中寓通,近來用本方時,常加入補腎之品,如黃精、枸杞等,以固“宗氣”之源。 103.冠心病系列方 史方奇 組成 (1)益氣養(yǎng)血通脈湯 黨參30克 丹參30克 赤芍15克 白芍15克 棗仁12克 黃連6克 竹茹12克 地骨皮20克 山楂6克 神曲6克 川芎6克 生扁豆30克 魚鰍串30克 水煎服。 (2)養(yǎng)血平肝湯 生石決明30克 白芍30克 棗仁12克 菊花12克 山楂9克 神曲9克 刺蒺藜15克 天麻10克 鉤藤15克 枸杞15克 白茅根30克 益智仁12克 水煎服。 (3)參芪健化湯 黨參30克 黃芪20克 升麻6克 澤瀉15克 麥冬12克 砂仁6克 黃連3克 山楂10克 神曲10克 厚樸10克 枸杞15克 炙甘草6克 功用主治 (1)方功用養(yǎng)血,益腎,主治冠心病氣虛血瘀證,癥見胸悶氣緊,心悸失眠,眩暈,舌質(zhì)紅,脈虛弦或結(jié)代者。 (2)方功用養(yǎng)血,平肝,主治冠心病腎虛肝旺證,癥見胸悶心悸,心律失常,脈結(jié)代,頭昏脅痛,尿多.口干津少,腹脹便秘,有高血壓。 (3)方功用健脾化濕,主治冠心病脾虛痰濕證,癥見眩暈納差,短氣懶言,倦怠乏力,苔膩,脈濡,血脂增高。 104.胸痹系列方 趙文全 組成 (1)冠心病I號 半夏10克 陳皮20克 茯苓20克 瓜蔞25克 薤白25克 沉香10克 烏藥10克 百合25克 降香10克 荔枝核25克 木香5克 炙甘草25克 (2)冠心Ⅱ號 丹參10克 郁金5克 桃仁8克 紅花5克 瓜蔞10克 薤白10克 檀香5克 澤瀉5克 木香5克 (3)冠心Ⅲ號 人參30克 白術(shù)20克 茯苓20克 炙甘草25克 當歸20克 黃芪15克 炒棗仁15克 遠志15克 木香10克 元肉15克 石菖蒲15克 牡蠣20克 百合20克 (4)冠心Ⅳ號 川芎20克 當歸20克 細辛5克 白芷15克 黃芩15克 草決明20克 夏枯草15克 桃仁20克 羌活10克 茯苓20克 秦艽20克 茺蔚子15克 丹參25克 杜仲10克 菖蒲15克 夜交藤15克 白術(shù)20克 石決明50克 功用 (1)方功用豁痰寬胸、理氣健脾; (2)方功用活血化瘀;(3)方功用益氣養(yǎng)心;(4)方功用清肝散風,化瘀寧神。 按語 (1)痰是病因之一,可以引起多種病證。因痰所在的部位不同,治法亦各異。痰濁壅阻于胸膈之胸痹、心痛,I方用豁痰理氣法,使壅阻之痰濁得通,其氣得降,痰氣痰阻得除,故其胸痹,心痛之證則愈矣。 (2)Ⅱ方雖有瓜萎、薤白等藥組成,但以活血為主,活血可以促進血液在脈管中的運行,使脈管的運輸力加強;活血可以通瘀,解除血脈之瘀阻,其祛痰行氣藥的使用,也是為了加強活血藥的作用.因為氣行則血行,痰祛則瘀消。因此,心血流暢,心痛之證緩解或痊愈。 (3)“虛則補之,實則瀉之”是治療疾病的根本大法,胸痹,心痛之證亦在其中,Ⅲ方益氣可以扶正祛邪,養(yǎng)心可以改變心血供應不足的狀況,潤澤心肌,緩解梗塞,修復心脈的功能,從而為清除病邪提供有利條件。 105.冠心系列方 劉國安 組成 (1)補心通冠靈I號 瓜蔞 薤白 半夏 茯苓 枳實 桂枝 元胡 乳香 沒藥 丹參 白術(shù) 甘草 益母草 當歸 川芎 郁金 適量白酒為引煎服。 (2)補心通冠靈Ⅱ號 炙甘草 黨參 桂枝 生地 阿膠 麥冬 炒棗仁 生姜 大棗 益母革 柏子仁 郁金 當歸 川芎 適量黃酒為引煎服。 功用主治 (1)方功用振奮心陽,化痰通絡,主治老年性冠心病胸陽不振兼痰阻血瘀證,癥見心前區(qū)或胸痛,遇冷即發(fā)或有加重,心悸憋氣,腹脹納呆。 (2)方功用老年性冠心病氣血雙虛兼有血瘀證,癥見心悸氣短,乏力自汗,胸痛不適,怔忡健忘,少寐多夢,頭暈眼花,面色(白光)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