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不知何為雕塑,卻實實在在地在這個行當闖蕩了20多年,“無心插柳”般地成了再造石藝術家;本不是材料學科里的人,卻不經意間成了裝飾混凝土輕型掛板這一新興產業(yè)的領軍人物;本不是學工藝技術的,卻摸索出了一道工序成模的專利技術,有效地把藝術沖動轉化成作品;本不是買賣人,為了生存,在把雕塑推向市場時,慢慢地搞起了自己的企業(yè),為200多當地農民解決了就業(yè)問題;本不知什么是環(huán)保,為了降低成本又能模仿石材效果,選擇廢石作為集料,無意中把文化創(chuàng)意與循環(huán)經濟融合起來。這是對全國建材行業(yè)改革開放30年風云人物、北京寶貴石藝科技公司總經理張寶貴的真實寫照。之所以能在裝飾混凝土領域干出點名堂,張寶貴把它歸結為20多年來通過不斷與建材專家和建筑師的接觸磨合,走出了一條很特殊的發(fā)展之路。
張寶貴把他的裝飾混凝土稱為再造石,認為它從無到有,從默默無聞到初具影響,從雕塑藝術到輕型掛板,從手工作業(yè)到“機組流水”,從單一企業(yè)行為到社會協(xié)作,離不開方方面面專家的鼎立支持。兩個小時的采訪過程,張寶貴不斷地重復著關注、幫助過他的建材、建筑界幾位知名專家的名字:方展和、吳中偉、曹永康、張人為、吳良鏞、崔愷……他說,認識這些人是自己的福分,是他們給了他成就事業(yè)的信心。
張寶貴清楚地記得,1988年在北京管莊舉辦的“全國首屆裝飾混凝土研討會”上,他第一次展示了用水泥加石粉制作的裝飾浮雕,雖然只是一個很初級的狀態(tài),與會專家卻表現(xiàn)了極大的興趣,吳中偉院士對他用水泥制作出石材質感的藝術品給予了高度評價。從那時起,一個門外漢借助藝術進入了裝飾混凝土這個行列,不斷創(chuàng)新成了張寶貴最有樂趣的事。
好像天生與建材界有緣,延安“魯藝”畢業(yè)的原建材部部長祁俊聽說張寶貴用水泥做雕塑,專程到了他的住所,給他講起了長毛烏龜的故事,意思是搞事業(yè)不能著急,不在一朝一夕。后來中國建材科學研究院院長曹永康又邀他陪同國家建材局的領導到釣魚臺國賓館參觀,那里的14號樓、15號樓、17號樓掛滿了再造石裝飾制品,水泥制品以藝術的身份登上了大雅之堂。世界銀行首席代表鮑泰利看到這些獨特的藝術品,專程到昌平與張寶貴長談,并收藏了再造石裝飾品。2003年年底,中國建材工業(yè)協(xié)會會長張人為來到昌平,聽了張寶貴的匯報后即興留言:“寶貴的事業(yè)是建材行業(yè)的驕傲”。
1998年,應清華大學吳良鏞教授邀請,張寶貴為山東曲阜孔子研究院設計制作了鳳形雕塑。之后,吳良鏞送給他一本自己的著作,并題字“寶貴大師指正”,張寶貴把它當成一種鼓勵,也是一種期望。
2005年年初,應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崔愷委托,張寶貴和他的團隊開始研制拉薩火車站裝飾混凝土掛板,前后一年有余,從最初的平面到最后的條絨,從常規(guī)的混凝土“鋼牛腿”連接變?yōu)檠b飾混凝土輕型掛板鋼架連接,從單一的“條絨”發(fā)展為西藏特色“八寶”圖案。研制過程中,崔大師不斷提要求,他們不斷跟進,從中發(fā)現(xiàn)裝飾混凝土輕型掛板的規(guī)律和潛力,在色彩肌理、條絨寬窄深淺、開縫密縫、結點方式等方面逐漸成熟起來。
有眼光的建筑師一般不拘于新產品最初的形態(tài)和細節(jié),更看重它的特殊性和潛力。就是通過這一次又一次的磨合,在試驗摸索的過程中,張寶貴和建筑師找到了更寬的研發(fā)思路,裝飾混凝土被激活了。
建材產品在藝術領域的突破讓張寶貴出了名,很多人說他們的創(chuàng)新讓水泥制品升了值,也有人說他們?yōu)樗囆g創(chuàng)作提供了新材料和新思路。北京知識產權局領導知道他們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專利、商標、版權)后,認為這是難能可貴、值得關注的。清華大學等院校邀請張寶貴去講學,講裝飾混凝土、講雕塑、講環(huán)境藝術、講人生經歷和哲學思考。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還把張寶貴的“無為而治”列為教學案例。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厲以寧教授知道張寶貴的經歷后,約他共進晚餐,討論情感道德在現(xiàn)代經濟中的作用。2007年6月中旬,美國總統(tǒng)藝術委員會主席阿黛爾·瑪戈等一行36人應文化部邀請訪問中國,提出希望與張寶貴會面。之前,張寶貴在美國講學時與她有過一面之交,這次見面時,大家很興奮,張寶貴送給他們每人一件用混凝土做的雕塑禮品。
正是在與這些不同領域人士的交往過程中,使張寶貴既充了電,也放了電,在不斷豐富知識、提高能力的過程中廣交了朋友,擴大了知名度,為裝飾混凝土這門跨學科的產品提供了生存的環(huán)境。許許多多國家重點工程紛紛找上門來,中國歷史博物館、釣魚臺國賓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國家大劇院、奧運場館、首都機場等成了張寶貴和公司展示才藝的大舞臺,那些大大小小的雕塑制品和裝飾輕型掛板,有抽象的,有寫實的,有石材效果的,有金屬效果的,但全都是用混凝土做成的。其中奧運會倒計時一周年時,奧組委主席等70個國家?guī)装傥徽賳T為奧林匹克友誼林舉行揭幕剪彩儀式的雕塑就是他們用水泥和石粉制作的,組委會為此取名“環(huán)保再造石”。
最讓張寶貴興奮的還是國家大劇院的吊頂工程。回憶起幾年前國家大劇院總設計師保羅·安德魯在原建設部設計院副院長周慶琳的陪同下到公司考察時的情景,張寶貴至今為自己當初夸下的??凇坝镁郾桨遄鲫幠#盟嗍圩龅袼?,在國內我們是最好的”而沾沾自喜,因為事實證明他們確實是最好的。
張寶貴說,用水泥做雕塑本來不是什么新鮮事兒,上個世紀初,前蘇聯(lián)的100多米高的雕塑“祖國母親”就是水泥做的,建設部大樓、地安門大樓、北京展覽館等上世紀50年代的建筑,也可以找到裝飾混凝土的痕跡。由此可見,混凝土不僅能做功能結構材料,也可以做裝飾材料,關鍵是如何在前人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發(fā)揮新材料、新工藝的特點,使之更具備生機和活力。建材界的領導和專家從一開始就看重了我們研究的再造石裝飾制品,并對每一微小的進步及時給予支持,反映了老一代建材人的夙愿。建筑界、藝術界能夠接受這一新興產業(yè),不能不說反映了時代的渴望。
說起安德魯到公司看到吊頂樣板的模具后摟著他,用拳頭打他肩膀時的情景,張寶貴深有感觸。他說,創(chuàng)新才是本錢,任何僥幸的思想或靠邊緣化操作的做法都不具有現(xiàn)實意義。據他介紹,從接觸大劇院吊頂的信息到制作完畢用了近800天,簽約前用了600天緊鑼密鼓進行技術論證、數據檢驗、機具改造、材料研發(fā)、工藝完善等一系列工作。漫長的投入是痛苦的,也是興奮的,沒有600天的練兵和準備,要想不出問題是不可能的。大劇院工地特殊,地面與吊頂近20米落差,800公斤的掛板幾乎沒有進入的通道,多虧上??禈I(yè)公司經驗多、又很負責任,不然的話很難想像。164件3420×2260mm的吊頂,每件各不相同,每件成品的對角誤差要求小于2mm,制品最大起伏480㎜,制品平均厚度24㎜,每件重量大約為800kg,整個吊頂有100多噸。吊頂是分隔的,又是有聯(lián)系的,安德魯特別強調它的光影效果和聲響效果,整體看去像海浪或褶皺的絨布,既莫名其妙,又很現(xiàn)代,令人遐想。
張寶貴承認,企業(yè)是有局限的,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在專業(yè)結構上也會存在不足和缺陷。請專家把關并組建專家顧問隊伍,與相關專業(yè)單位建立合作關系,由單一的企業(yè)行為轉到社會大協(xié)作上來,不失為企業(yè)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的靈丹妙藥。在音樂廳吊頂制品的材性研究方面,他們一直請原建材院院長曹永康把關,在音樂廳吊頂制品的結構設計方面,請來了北新建材設計院原副院長朱松超和GRC制品方面很有經驗的專家陳寶錚。
面對缺少經驗又十分艱巨的特殊項目,張寶貴不敢追求經濟效益,僅國家大劇院一個項目,他們就搭進去100多萬元。但每當聽到人們對大劇院音樂廳吊頂的贊嘆時,張寶貴又會很慶幸,說它不僅僅是技術的、結構的、藝術的,也是創(chuàng)新的、社會大協(xié)作的產物。通過大劇院吊頂項目,張寶貴明白了創(chuàng)新是一種渴望,是一種自信,是一種能力。創(chuàng)新需要勇氣,需要犧牲,需要眼光,需要智慧,需要協(xié)作,需要專業(yè)知識。只要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又有耐力,就一定會成功。
張寶貴是個知道感恩的人,他說,是原建設部設計院副院長周慶林引領我們認識了大劇院,進行中又告誡我們不要亂要錢,要把活兒干好。我想作為朋友,我沒給周院長丟臉,這種成功的榮譽是我們的,也是周院長的。大劇院音樂廳吊頂的成功不僅僅是企業(yè)的,更是行業(yè)的,因為人們開始用新的眼光看待中國的GRC。
2004年,對張寶貴來說是終生難忘的,在缺少經驗和生產條件的情況下,裝飾混凝土輕型掛板上路了,一路艱辛,一路飽受質疑。不能動搖的是他們的憧憬,是一次又一次的發(fā)現(xiàn)與快樂,是來自方方面面的鼓勵與支持,是迅猛發(fā)展的建筑市場,是模模糊糊的夢。日本建材協(xié)會會長看完他們的鑿毛掛板表示出極大的興趣,還對如何進行表面維護提出了建議。中東一些建材商表示了極大的商業(yè)興趣,詢問其生產能力和價位。正是這些來自市場的要求,促使新產品走向豐富與完善,越來越接近工程的實際。
著名建筑大師安騰忠雄出于容積率的考慮,加上省時省力,發(fā)現(xiàn)了清水混凝土的魅力,后來成了一種風格,最初并非出于設計?,F(xiàn)在提到建筑掛板很容易想到清水混凝土,習慣了把掛板做厚,做成鋼筋混凝土以確保堅固,像是戰(zhàn)士穿鎧甲。面對建筑裝飾,沒有承重的要求,一定都用鋼筋混凝土的方法嗎?張寶貴幻想著給一些建筑穿絲綢,用纖維增強水泥的方法把掛板做薄、做輕、做大、做特殊、做經濟,當然要安全了,這是近幾年來他們努力摸索的,也是建筑師和投資者最為需要的。就裝飾掛板而言,除了鋼性混凝土,在柔性混凝土的發(fā)展方面也下點功夫,給建筑提供更大的選擇空間,這不僅在生產過程中節(jié)約資源,還可以降低制品對于建筑承載的要求。以1平方米掛板為例,清水混凝土一般需要50~90㎜厚,重量為150~240公斤/㎡。輕型混凝土裝飾掛板一般為15~40㎜厚,重量為30~60公斤/㎡??箟簭姸葍烧呓咏?,抗彎強度GRC掛板優(yōu)于清水混凝土掛板。
“輕質高強”是GRC的一個顯著特點。張寶貴2001年去愛爾蘭參加國際GRC學術年會,2005年隨中國建材代表團到歐洲考察掛板,之后,不斷與國內外相關人士交流信息和體會,深感建筑掛板輕型化大有文章可做。后來,他接受中科院建筑設計研究院崔彤的委托,為化工出版社研制混凝土遮陽掛板,每塊遮陽板高近4米,寬600㎜,厚150㎜,中間是空的,灰色,條絨狀。一座不大的樓,裝上與眾不同的近400件掛板,不但遮陽,而且風格煥然一新?;こ霭嫔珙I導對這種新穎的掛板給予了很大的信任與支持,別人還在觀望的時候,他們表現(xiàn)了異乎尋常的渴望和勇敢,從始至終討論的是工藝、是效率、是安全,這樣的氛圍有利于新產品的發(fā)展。在安裝中,北京麗貝亞公司領導高度重視,大家一起想辦法使這種新型的板上墻,來參觀的專家們?yōu)槿绱颂厥獾膾彀甯械秸鸷?。張寶貴說,能遇到這樣的甲方是創(chuàng)新者的福分。2008年,長春市建烈士紀念館、中國建筑學會會長宋春華極力推薦寶貴石藝的輕型掛板,由華南院何鏡堂院士設計的建筑,一改常規(guī),大板、粗獷的板,恰如其分的服務了建筑的文化主題,面對與眾不同的建筑外立面效果,市領導興奮地對宋部長講:“比我們預想的還要好!”有學術能力的行業(yè)領導給建筑裝飾指路,這對于建筑師和建材商是一種特殊的幫助。鄂爾多斯市長親自到寶貴石藝洽談民族劇院20000㎡的外墻掛板,中房設計院的劉文杰院長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即堅持文化特色,又從有利制作、有利安裝、有利實現(xiàn)出發(fā),不斷和生產方、安裝方溝通,調整技術細節(jié),人們期盼著這一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早日亮相。北京設計院副總建筑師黃微讓寶貴石藝研究北京少年宮的掛板,曲面的,淺色的,難度很大,這里有信任,也有期望。北京的、外地的大量掛板信息迎面撲來,有整座建筑的,有局部的,還有樓群的。有普通的掛板,還有鏤空的。從此,裝飾混凝土輕型掛板為建筑設計帶來了很大的想像空間,建筑師們開始相信裝飾混凝土輕型掛板不僅是自由的,而且是經濟的、安全的,需要提出的問題是,與掛板相關的企業(yè)準備好了嗎?
搞研發(fā)讓張寶貴出了名,也開闊了視野,增強了對市場的適應能力和開拓能力。他認為,凡是建筑師的設計、構思,都有可能成為現(xiàn)實,關鍵在于雙方積極主動的配合。有的建筑師對張寶貴說:“總讓你們搞研發(fā),有時又沒落實,不好意思?!睆垖氋F說:“讓我們研制就是看重了一種能力,這種信任比什么都重要,針對工程搞研發(fā)比閉門造車強?!?/p>
用水泥加石粉做雕塑22年,用泡沫塑料當模子做掛板也過去5年,20多年來,張寶貴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投入,好象走鋼絲,盡管有時戰(zhàn)戰(zhàn)兢兢,但最終都有驚無險地走過來了,像是摸到了建筑發(fā)展的脈搏,逐漸感覺到了建筑師的想法和建筑的需要,居然還獲得了國家發(fā)明專利,開始享受各級政府的政策支持,人們一傳十、十傳百,越來越多的項目找上門,令他們應接不暇。記者親眼所見,在位于昌平一個很偏僻的村落里,他們的工廠一派繁忙,各種雕塑隨意而有致地擺在屋里、院外,工人們甚至在加班加點趕制定單,毫無世界經濟危機的陰影。
感悟
在張寶貴公司辦公樓門口,左右兩幅紅色的條幅顯得格外醒目,左聯(lián)是:民以實(說真話、辦實事、做活人)為天(知天命、悟天意、順天道)心在天而行于地;右聯(lián)是:管以民(眾之意、眾之利、眾之情)為本(出發(fā)點、全過程、落腳點)始于創(chuàng)而成于恒。這是張寶貴鞭策自己和全體職工的座右銘。
張寶貴說自己今生與混凝土有緣。他說,為什么那么多人沒有做出這個東西,可能是因為專業(yè)比較單一,搞材料就是搞材料,搞建筑的就是搞建筑,搞結構的就是搞結構的,甚至搞設計的不搞現(xiàn)代藝術研究,真的是“老死不相往來”,所以很多好的材料推不開。之所以能在這個行業(yè)里獨領風騷,是因為這些年能不斷認識建筑師的語言,不斷認識現(xiàn)代藝術的語言,不斷認識混凝土材料語言的特點,這三點很重要,他們在實踐中有機地把這三點結合起來,并且推向市場,不分孰輕孰重,只在于能解決問題。所以干出了點名堂。很多會議請我去做報告,他既感榮幸,也備感壓力,總想把新的信息和思維獻給與會者,每次開會,像是往沸騰的油里倒了水,炸了鍋,大家興奮,張寶貴樂在其中。幾十年來,很多人都在探討建材和建設怎么融合的問題,但往往停留在美好的愿望上,專業(yè)有距離,意識不統(tǒng)一,如有些混凝土企業(yè)也想做裝飾混凝土,但遲遲做不出來,這是因為他們不研究材料的奧妙,或者不懂藝術做出東西來,離題甚遠,所以設計院不要;或者不懂建筑語言,生產出來的還是很老的建材語言,還強迫人家應用,往往事與愿違。張寶貴始終堅持尋找建筑的需要,人家需要什么樣的板,他就研制什么樣的板,包括顏色、形狀、體積、質感、肌理、安裝方式等,建筑師不斷提想法,我們不斷做試驗,從中不斷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進步,越來越接近工程的需要,越來越能體現(xiàn)特殊建筑的文化特色,由此建立了彼此的信任關系,這種信任不僅是能力的,更是智慧的和責任的。比如: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館是劉克誠設計的,他幾次由西安到北京、看寶貴公司研制的掛板、有紅的有黃的,他選中了黃的,可能跟西北有關系吧。其他建筑師的設計都是直條絨的,只是寬窄有變化。他要斜面的,很新鮮、也有利于減少積塵、光照下裝飾語言很強烈。在討論中,他一會兒把條絨立起來,一會兒橫過來,還往上潑水,看有什么變化,這么做為什么?有什么道理不重要,重要的是建筑師在尋找屬于他自己的感覺。張寶貴認為這些舉動可以理解,也可以配合,往往恰到好處,當代人與古代人的思維不一樣,跟得上才有利于成功。有一次崔愷到公司看給山東廣電中心做的掛板、之前張寶貴給技術人員指導,大家吃不準,沒想到崔愷來廠所說的居然與張所說幾乎一樣,張自己也笑了。為建筑服務,首先要能和建筑師想到一起。這需要功夫,需要磨合,需要把很多包袱放下。
作為一種新興的建筑材料,雖然必須設計在前,但也要做到跟蹤到現(xiàn)場,服務要到位,不厭其煩,這不僅是工程所渴望的,也是新產品生命力的一種特征。為了不失時機,他們在研發(fā)中經常采取低報價,因為最終開發(fā)商要花錢,業(yè)主要花錢,再好的東西它也叫建材。人們可以把他們的價值夸的天花亂墜,但是市場不想花錢怎么辦?扯下去?把時間浪費了,往往不會成功,張寶貴說還沒成為品牌,又不是生活必需品,新產品要舍得花成本為自己鋪路,雖然有的建材賣過好價錢,不能把偶然當必然,把1平方米混凝土賣到幾千元,按中國國情是不可能的,所以推不開,遇到風吹草動,無論怎么讓利,也會是“明日黃花”,企業(yè)將極為被動。搞科研的建材企業(yè)如何使材料的性價比上達到統(tǒng)一,這是企業(yè)當前搞自主創(chuàng)新不可回避的話題。即便是帶有功能性、裝飾性、耐久性的,它也是建筑材料,也不可盲目報價,對這點大家一直有不同見解。張寶貴認為,觀念可以超前,創(chuàng)意的商業(yè)價值不能過于著急,處理不好有可能成為包袱。報價合理了才能有機會,機會多了知名度自然也就高了,關鍵是要把市場份額做大。
建筑材料一個顯著特征在于有一個比較大的市場空間,不光在于市場需求,還在于建材企業(yè)如何培育市場,除了磚瓦灰砂石,除了混凝土電線桿、輸水管道等很多東西,現(xiàn)在需要思考的是,裝飾混凝土輕型掛板會不會發(fā)展成為一個比較大的市場,如果不能定位為建材,即使再有藝術性,也不會成為一個產業(yè),產業(yè)化的特征一定是市場化的,是規(guī)?;模蔷哂斜容^大的市場份額的。關鍵是市場是怎么形成的?規(guī)?;撛鯓咏ㄔO?份額該怎樣引導?建材的商業(yè)語言特點一定是服務于比較大的使用空間,搞建材研究一定不能把自己束之高閣,也不能寄希望于市場向企業(yè)走來。雖然這些年張寶貴做了釣魚臺賓館、歷史博物館、首都機場、國家大劇院等重點工程項目,但一直頑固地堅持低價位、高端制品,所謂高端是指創(chuàng)新、研發(fā),他說他們的制品并非完美無缺,只是突破了一個又一個瓶頸,如工藝問題、連接方式問題、藝術效果問題,以及建材與建筑語言相統(tǒng)一的問題,把具有藝術特征的建筑材料規(guī)?;藴驶?、工廠化、機械化的制作方式問題。這與現(xiàn)在講的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有關系,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要發(fā)展,既要不斷推陳出新滿足市場需求,還要能夠工廠化制作。所以企業(yè)除了要懂材料語言、建筑語言還要懂市場語言。
張寶貴對建材的最大貢獻是20多年沒有浮躁,堅持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在某種情況下是件很尷尬的事情,因為經常只有投入沒有產出,5年來他們投入上千萬元。他之所以自信能夠獲得成功,是因為懂得建筑師的語言,懂與不懂對發(fā)展是有影響的,不懂時往往會幻想或者埋怨,甚至提出所謂的理論,往往不能解決問題。懂得建筑師的語言就會像戰(zhàn)士沖鋒陷陣,像農民耕耘播種,雖然有時會犧牲或者沒有收獲,但仍然會順其自然一無返顧,通過為建筑師服務,知道了人家需要什么。
最大的痛苦不是為研發(fā)投入了多少費用和心血,而是經常有不公道的事情發(fā)生,比如后來者的低價競爭和模仿。市場的話題不僅僅是技術問題,還包括人文話題,面對這種人文環(huán)境,他無言以對,只是花更多的精力去跟建筑師接軌,去創(chuàng)造新的東西,去開辟新的市場,他常說,最重要的核心爭競力就是不斷創(chuàng)新而且成為一個系統(tǒng)。
裝飾混凝土輕型掛板作為一種建筑部件為建筑師提供服務應該是行業(yè)發(fā)展的方向?,F(xiàn)在業(yè)內有人提出要對板材規(guī)格制定標準,張寶貴認為除了對材性、安裝有標準、規(guī)范外,別的不應該奢談。因為企業(yè)不稿研發(fā),就想有個標準以后套著去做,前期不投入,后期無序跟進,這樣對建材不好,對建筑也不好。
經濟發(fā)展了,觀念變化了,人們在求特異性,在尋找變化的規(guī)律。文化是活的,是長起來的,它的最大特征是不斷發(fā)展變化的,建筑作為文化的一個領域,一定也不是固定的。建材企業(yè)應該知道,建筑師對建筑材料的需要好比是裁縫對布料的需要,希望豐富多彩的,別具一格的,可以隨意地選擇他喜歡的建筑材料,展示其建筑設計的魅力。建材專家和生產企業(yè)一定要和建筑師成為同盟軍,心甘情愿地為其服務,為建筑服務,借建筑說話,學會借景、借場、借氣,建材的價值自在其中。
建材企業(yè)喜歡說建筑師讓我們做什么就做什么,這樣太被動了,而且僅僅是個說辭。如果告訴建筑師自己能做什么,能幫他們研究什么,而且不在乎投入,也許對于合作有益。科學技術的進步為不斷變化的市場提供了可能性,建材主流市場還是一片興旺,這與社會發(fā)展大趨勢不謀而合。有人喜歡呼吁標準化、規(guī)范化,制止偽劣產品,這種聲音不僅僅發(fā)生在某一個協(xié)會。張寶貴覺得市場經濟當中,不管出現(xiàn)了多少偽劣產品,或者有人說的荒草,自有優(yōu)勝劣汰法則在,企業(yè)不是執(zhí)法者,還是自律為好,關鍵是自己不偽劣,確有發(fā)明,確有作為的企業(yè)不要在乎別人參觀學習(據消息報道,2008年11月在北京召開的GRC年會,與會企業(yè)和專家一百余人到寶貴公司參觀裝飾混凝土輕型掛板和新研制成功的流水線,大家為寶貴的開明由衷佩服),如果我們確實大義凜然,確實有前瞻性,又有本事讓別人去學有什么不好?這對于偽劣的幫助也是積極的,如果有東西讓別人學那你自然就成了一面旗幟。改變荒草的最好方式就是讓鮮花開滿大地。我們自己不開鮮花,老想拔草,結果是拔完草,大地一片枯竭。
新技術、新產品被市場接受需要一個過程,關鍵在于生命力,在于創(chuàng)新的環(huán)境。建材與建筑的關系不是一場夢,建材人如果不搞研發(fā),不能為設計師帶來設計的滿足,憑什么去接工程?設計個性化與制作工業(yè)化之間的矛盾不僅表現(xiàn)在工藝上,而且表現(xiàn)在習慣上,如何能將靜態(tài)的設計轉到動態(tài)設計上來,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市場是什么?肯定不是千篇一律,更不是價格的高不可攀。計劃經濟的工業(yè)化是靜態(tài)的,也就出現(xiàn)了建筑的過分雷同,如今談起產業(yè)化,好象就是一種標準化的建筑設計,千篇一律的板材大批量生產,有智慧的企業(yè)應該學會從產品供應商逐步轉化為產品開發(fā)商。市場經濟下的思維、需求是動態(tài)的,特別是建筑越來越彰顯其藝術特征,建筑設計不得不活躍起來,如果新材料可以在功能和裝飾上滿足設計需要,使建筑由穿鎧甲變成穿絲綢,由穿職業(yè)裝變?yōu)榇r裝,建筑師、材料商就可以共同創(chuàng)造一種新的語言,從而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雙贏。
能夠把再造石推向市場,張寶貴說得益于依附建筑存在。多少年來,在同建筑師打交道的過程中他習慣了將作品融入建筑環(huán)境之中,借助環(huán)境恰如其分地說話,還要學會挑逗和培育市場,幫助他們描繪美好。張寶貴說感恩建筑師,感恩不斷發(fā)展的建筑環(huán)境。因為我知道,農業(yè)社會講工夫,當代社會講效率,講智慧,很多成果往往是瞬間產生的,不能拿標準和規(guī)范說事兒,然后槍斃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在先,不要求全責備,出現(xiàn)一些瑕疵,不要大驚小怪,幫助他完善就是了。他說,社會很寬容,裝飾混凝土輕型掛板雖然還有很多缺點和不足,但是大家看主流、看發(fā)展、看效果,讓人感動,讓他們敢于堅持,新產品需要一個適于生存的環(huán)境,新產品是在大家關愛中逐漸成熟起來。
久而久之,張寶貴還明白了一個道理,搞企業(yè)注重現(xiàn)實,搞事業(yè)注重長遠,腳踏實地真的很難,不過長有樂趣為伴。創(chuàng)新是艱難的,沒人給買保險,走上創(chuàng)新之路就不能在乎付出,只要真的有興趣,有夢想,有遠見,有耐久,就一定會“蒼天不負苦心人”。當然,苦是一條路,什么時候可以進入收獲季節(jié),自有規(guī)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