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古代的喪禮】

 秦嶺之尖 2016-11-08


     “以喪禮哀死亡”,在中國文化里,“禮莫重于喪”。如何對待故去的亡靈,更是人類社會重要文化現(xiàn)象之一。囿于文獻的缺乏,夏商以前的喪禮制度難徵其詳,而周代的喪禮制度經(jīng)戰(zhàn)國學者們的整理,詳細的保存在儒家經(jīng)典之中?!秲x禮》中的《喪服》、《士喪禮》、《既夕禮》、《士虞禮》四篇,就是專講喪禮喪服的,此外在《周禮》和《禮記》中也有若干記載。中國至少在周代就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喪禮制度,這是后世一切喪禮的基礎,兩千多年來一直對中國的宗法制度和歷代的喪禮起著指導和基礎作用。由隋唐訖宋元而明清,歷代國家禮典以及對士大夫階層影響較大的司馬光《書儀》和題名為朱子的《家禮》等所記載的喪禮制度,均莫不以之為范本。在整個中國禮儀文化中,喪禮與及其相關(guān)的喪服制度是最為浩繁復雜的內(nèi)容。根據(jù)禮經(jīng)的記載,喪禮的過程,舉其大者約有:始死奠、小斂奠、大殮奠、殯、朔月奠、啟奠、祖奠、遣奠、葬、虞、祔、小祥、大祥、禫等諸多禮儀。嚴格來說,完整的喪禮主要包括喪、葬、祭三大部分內(nèi)容。通俗而言,“喪”是規(guī)定活人及死者親屬在喪期內(nèi)的行為規(guī)范,“葬”是規(guī)定死者的應享之禮遇,“祭”是規(guī)定喪期內(nèi)活人與死者之間聯(lián)系的中介儀式。而三者之中,“喪”又是其核心內(nèi)容。禮之本經(jīng)《儀禮》之《士喪禮》篇乃先秦士階層“喪禮”之上篇、即初喪,與記述葬禮部分的下篇《既夕禮》相連成文而不可分割。記載葬后諸祭的《士虞禮》則言及三虞、卒哭、小祥、大祥、禫等情況,《喪服》篇則專述居喪服制規(guī)定。此四篇相合,方謂之先秦完整的士階層三年之喪禮。


因喪禮內(nèi)容過于龐雜,在此僅本禮經(jīng)士喪禮略作簡說。結(jié)合后世之衍變,士庶喪禮主要有如下幾個階段:


1、屬纊 屬是放置,纊是新絮。根據(jù)《儀禮·既夕禮》和《禮記·喪大記》所說,人臨終之前,家屬要打掃屋宇,撤去樂器,把病人移據(jù)于正寢“適室”,“士處適寢,寢東首于北墉下。有疾,疾者齊。養(yǎng)者皆齊,徹琴瑟。疾病,外內(nèi)皆掃。徹褻衣,加新衣。御者四人,皆坐持體。屬纊,以俟絕氣。[1]撤去床,為病人脫下臟衣,換上新衣,頭朝東躺在室內(nèi)北墻下,家屬陪侍在側(cè)。握著病危之人的四肢,“屬纊,以俟絕氣”。新絮極輕,用來放在臨終之人的口鼻之上,判斷是否還有氣息。因此故,亦有以“屬纊”代指臨終者之說。(巧合的是,英文里“intubate”一詞恰好可與“屬纊”平行對譯。東西文明之互通處,亦可見一也。)“乃行禱于五祀”,《儀禮正義》云:“孝子不忍親之死,故當垂危之際,猶必竭誠以禱,翼神之佑助也。”

2、招魂、遷尸  復,乃招魂之意。人之初死,生者出于感情而希望奇跡發(fā)生,對死者作最后之挽留,此即謂之“復”,即楚辭中所謂的“魂兮歸來。”(O Come back,soul!)《檀弓下》云:“復,盡愛之道也?!?/span> 鄭注: “復,謂招魂?!笨资? “始死招魂復魄者,盡此孝子愛親之道也。”在《士喪禮》中此過程的描述是:“復者一人,以爵弁服簪裳于衣,左何之,扱領于帶;升自前東榮、中屋,北面招以衣,曰:‘皋——某復!’三[2]。降衣于前,受用篋,升自阼階,以衣尸?!本唧w就是有生者一人持死者上衣,一手執(zhí)領,一手執(zhí)腰,至房頂面向幽冥世界之北方,高呼死者姓名,叫其回家。如是反復者三,意味死者魂魄已歸附此衣。然后卷起衣服投擲房下,另一人迅速覆蓋到死者身上,翼其復活。雖然人死不能復生,但是這個儀節(jié)卻充分體現(xiàn)了親屬間無法接受現(xiàn)實的至愛親情。故《檀弓下》云:“復,盡愛之道也。有禱祠之心焉,望反諸幽,求諸鬼神之道也?!?/span> 此服,衣浴而去之,不以斂。復者庶其生也,若以其衣襲斂,是用生施死,于義相反。死者復而不醒,方可辦理喪事。在士喪禮中,招魂、遷尸、楔齒、綴足、設奠、帷堂,這是士人始死,必須安排之六事。“楔齒用角柶,綴足用燕幾。”楔齒是為了防止死者閉口而于飯含不便,綴足則是為了防止死者雙腳僵戾不便換壽鞋。設奠是為了鬼神有所依憑之處,帷堂是為了遮蔽死者之面容。

3、訃告、始死奠  《士喪禮》:“帷堂。乃赴于君?!编嵶ⅲ骸案?,告也?!备嬉载模笫酪浴坝嚒泵?。訃告親友君主,君主使人吊、襚。親者、庶兄弟、朋友襚。襚,即贈死者衣被。地位相當者曰襚?!妒繂识Y》:“君使人襚。”鄭注:“謎之言遣也。衣被曰襚?!薄吨芏Y·天官·小宰》:“喪荒,受其含襚幣玉之事。”鄭注:“《春秋傳》曰:口實曰含,衣服曰襚?!薄渡賰x》:“臣致襚于君,則曰‘致廢衣于賈人’。敵者曰禭?!薄妒繂识Y》云:“君使人襚”則上贈下,亦得云襚。喪家治喪,必有一些自己無法親自辦理之事需要幫助。身份越高,喪禮亦越復雜。先秦時候,一國有君喪,天子及諸侯都要來幫助。向他人或他國通報訃音即報喪。接到訃音后,上門哀悼死者慰問生者,謂之吊喪。這個時候“主人哭,拜稽顙,成踴?!钡跹湔咭话氵€要有所贈送,對于此時所送之禮,《谷梁傳》解釋說“乘馬曰賵,衣衾曰禭。貝玉曰含,錢財曰賻”。但據(jù)《左傳》所云:“贈死不及尸,吊生不及哀,豫兇事非禮也”——未葬以前不能有所贈,生者哭哀的時候不加以吊,事先預備兇事就是不合乎禮。

4、為銘  《士喪禮》云:“為銘,各以其物。亡,則以緇長半幅,赪末,長終幅,廣三寸。書銘于末:‘某氏某之柩?!编嵶ⅲ骸般?,明旌也。雜帛為物。大夫之所建也,以死者為不可別,故以其旗識識之,愛之斯錄之矣。亡,無也。無旌,不命之士也。半幅一尺,終幅二尺。在棺為柩。今文銘皆為名,末為旆也?!薄短垂隆罚骸般懀黛阂?,以死者為不可別已,故以其旗識之。愛之,斯錄之矣;敬之,斯盡其道焉耳?!庇盟勒呱八弥祆?、或據(jù)其身份制作之,以竹竿置于堂前西階之上。此謂“為銘”。

5、沐浴、飯含  親屬易服著素,開始居喪。先要為死者整理儀容。沐是洗頭,浴是洗身。水為熱洗米水,布用細葛絺巾。沐浴后為死者修剪頭發(fā)、胡須、指甲、趾甲等。《士喪禮》云:“沐巾一,浴巾二,皆用绤,于笲。櫛于簞。浴衣于篋。”“主人左扱米,實于右,三實一貝,左、中亦如之,又實米雄盈。”鄭注;“于右,尸口之右。唯盈,取滿而已?!比龗Q,納米三次;一貝,三扱則納一貝。是共扱米九,納貝三?!秵蚀笥洝罚骸靶〕妓娜丝刽?,御者二人浴。浴水用盆,沃水用枓?!蹦算迥撕?,為彼時之常禮?!短垂隆罚骸帮堄妹棕?,弗忍虛也。不以食道,用美焉爾?!编嵶ⅲ骸白鹬病J车酪C,米貝美?!背鲇谛⒂H不忍離別之意,生者不忍親人空著嘴巴和肚子離去,故設此禮,將米和貝這類寶物放入死者口中以充實之。不用熟食而以米、貝,乃因其自然潔美。此儀節(jié)是在沐浴后小殮前。飯,是往死者口中放入米貝等物;含,是往死者口中放入珠玉等物。飯,《周禮》說“君用粱,大夫用稷,士用稻”。《禮記》鄭注云“天子飯九貝,諸侯七,大夫五,士三”;含,向《苑·修文》“天子含實以珠,諸侯以玉,大夫以璣,士以貝,庶人以谷實?!憋埡耸繂手Y,天子則是含玉之禮,大夫為飯玉之禮。《周禮·天官·玉府》所云:“大喪共含玉,復衣裳,角枕、角柶。”自天子以至于士人,此禮皆然。后世隨著時代的不一,飯含也各有所異。

6、襲、設重、設燎于中庭 襲,即為死者穿戴。由商祝為之。還要“掩、瑱、設幎目、及屨”,“設韐帶、搢笏”,設決、握,“設冒櫜之”?!笆恐啬鹃L三尺,置于宇西階上?!庇谕ピ何麟A之上立木柱或竹杠,用以死者魂靈的依附。此木柱曰“重”。重以長為貴?!暗槿酥弥赜谥型ィ滞ヒ?,在南?!薄皟缬檬璨迹弥?,系用靲,縣于重;冪用葦席?!薄短垂隆吩疲骸爸刂鞯酪病!编嵶ⅲ骸笆妓溃醋髦?,以重主其神也。重既虞而埋之,乃后作主?!薄妒繂识Y》:“宵,為燎于中庭?!币蚴藷o重,以魂帛代之。至宋代,司馬光《書儀》云:“士民之家未嘗識(重)也,皆用魂帛,魂帛亦主道也。”

7、小殮  死者去世第二天,正式穿上入棺的壽衣,謂之小殮。根據(jù)禮經(jīng)記載,此時房中要陳衣陳饌,死者親屬如《孝經(jīng)·喪親》篇所云“擗踴哭泣,哀以送之。”踴,喪禮中哀慟之表示。一踴三跳,三踴九跳,稱成踴。即捶胸頓足痛哭,表示與親人永別時極度之哀痛。死者穿壽衣入棺前,還要用衾被裹尸?!吨芏Y》規(guī)定,國君用錦衾、大夫用縞衾(白色細絹)、士用緇衾(黑色布)。

8、主人主婦馮尸,踴無算。 髻發(fā),坦,免;拜賓,襲絰;小斂奠,代哭;致襚;送賓;設燎。

9、大殮  小殮次日就是大殮,房中同樣陳列所有的殮衣和供奉死者的各種饌食。根據(jù)喪禮規(guī)定,士大殮所應加的衣服為三十套。加畢,要用絞帶“橫五縮三”對尸體進行捆扎。俟棺內(nèi)鋪席置衾完畢,奉尸入棺。蓋棺之后,陰陽兩隔,親屬擗踴如初。“君坐撫當心,主人拜稽顙成踴?!备鶕?jù)《儀禮》的記載,若大夫去世,國君要參加小斂和大殮;若士去世,國君則只參加其大殮并要“坐撫當心”?!白鴵岙斝摹闭吆??古人在喪禮上用接觸死者的身體方式向死者作最后的告別,此謂之“馮(憑)尸”,而“馮尸”的方式和名稱則因人而異:子女對父母,要抱持尸體的心口,這樣稱為“馮尸”;父母對于兒子,要執(zhí)尸體胸口的衣服,此謂之“執(zhí)尸”;妻子之于丈夫,則執(zhí)尸體的衣服(未見具體何處之描述),此謂之“拘尸”;國君對于臣子,則安撫尸體的心口,此曰“撫尸”。四者之中,馮尸最重、拘尸次之、執(zhí)尸再次、撫尸最輕,這是為親疏關(guān)系之隆殺而考量之。“主人奉尸殮于棺,踴如初,乃蓋?!薄霸O熬,旁一筐,乃涂。踴無算?!薄白H°?,置于肆。”“熬”,就是熬黍稷?!芭砸豢稹保诠字鬃阕笥腋髦梅乓豢??!澳送俊?,以木覆棺上而涂之?!佰x無算”,自此與親陰陽兩隔,言極度哀傷也。

10、設大殮奠 成服  “乃奠。燭升自阼階。祝執(zhí)巾,席從,設于奧,東面。”注:“執(zhí)燭者先升堂照室,自是不復奠于尸?!笔柙疲骸靶康旖栽谑裕翊髷康?,不在西階上,就柩所,故于室內(nèi)設之?!薄氨娭魅顺鲩T,哭止,皆西面于東方。闔門。主人揖,就次?!弊⒃唬骸按危^斬衰倚廬,齊衰堊室也。大功有帷帳,小功緦麻有床笫可也?!薄堕e傳》云:“父母之喪居倚廬,寢苫枕塊,不說绖帶。齊衰居堊室,芐翦不納。大功寢有席,小功緦麻,床可也?!饼R衰既居堊室,故大功以下有帷帳也。



11、既殯  大殮奠之后,盛放死者遺體的棺木謂之柩,停柩待葬的這一段時間謂之殯。古時一般停殯于宗廟,后世則是自己家中。主東賓西,西乃賓位。死者的靈柩停放于家中堂屋之西,蘊意像對待賓客一樣對待死者,此即“殯”為名之來歷。《王制》云“天子七日而殯,七月而葬。諸侯五日而殯,五月而葬。大夫、士人、庶人三日而殯,三月而葬。”至下葬前,親屬每天早晚均要在殯所哭奠,此曰“朝夕哭”、“朝夕奠”。下葬前兩天(或一天,根據(jù)死者的身份不同而定)的晚上,還要在靈柩前作最后一次哭奠,曰“既夕哭”[3]。

12、筮卜,遷柩朝祖 筮卜即筮擇墓地及卜算葬日;遷柩是下葬前一天(天子至上士則需要兩天),用靈車載著靈柩,遷入祖廟停放。靈柩遷入祖廟后,再次進行祭奠,此謂“祖奠”或“朝廟、朝祖”。此儀節(jié)也是儒家“出必告”在人生中最后一次之體現(xiàn)和解釋?!短垂隆吩疲骸皢手玻標勒咧⑿囊?。其哀離其室也,故至于祖考之廟而后行”。天子、諸侯或官員的謚號也是于此時行贈謚之禮。

13、啟殯 大遣奠 至筮卜畢,葬前兩日夕哭之后,開始著手準備下葬事宜。啟殯在天色微明時候舉行,這是喪禮之最高潮。啟殯之前,要對著靈柩,誦讀隨葬物品的清單。然后開吊,就是再次舉行奠儀。需要說明的是,根據(jù)歷代文獻的記載,葬前之祭謂之奠;葬畢“虞”之后,方謂之祭。故曰:“定時而祭為祭,非時而祭稱奠”。賈公彥云: “非時而祭曰奠,以其不立尸”。朱子《儀禮經(jīng)傳集解》亦曰:“自葬以前,皆謂之奠。其禮甚簡,蓋哀不能文……自虞以后,方謂之祭”。

將葬重出,讀赗讀遣。奠儀完畢,柩車發(fā)行,此謂發(fā)引?!鞍l(fā)引,曰柩車啟行也”?!耙廴伺e柩就載,設奠柩前,如祖奠禮,奉魂帛就靈車,置主櫝于后,乃發(fā)引”[4]引,也叫“紖”或“紼”?!都认ΧY》:“屬引?!编嵶ⅲ骸皩伲q著也。引,所以引柩車。”此乃喪禮之重要儀節(jié),所謂白衣執(zhí)紼者也。白衣指的是所有參加出殯之人都要穿著白色素衣,引、或紼,即牽拉柩車之繩索。柩車前往墓地,送喪者執(zhí)引挽車走在前面,謂之“發(fā)引”?!肚Y上》:“助葬必執(zhí)紼。”《檀弓下》:“吊于葬者必執(zhí)引,若從柩及壙,皆執(zhí)紼?!编嵶ⅲ骸笆局粤Γ囋灰?,棺曰紼。從柩,贏者。”孔疏:“凡執(zhí)引用人,貴賤有數(shù)。若其數(shù)足,則余人不得遙行,皆散而從柩也。至壙下棺窆時,則不限人數(shù),皆悉孰紼,是助力也?!眻?zhí)紼而助葬,乃自古一貫通行之禮儀,也是親友對喪事助之以力之舉動?!俺鰧m,踴,襲。至于邦門,公使宰夫贈玄纁束?!?/span>(《儀禮·既夕禮》)

14、路奠 窆奠 路奠,是親友在送葬途中候靈設奠;下棺謂之“窆”,窆奠,即下葬之奠。需要說明的是,先秦喪禮并無路奠儀節(jié),《儀禮》《禮記》亦均無此說。其確切起源時間待考,根據(jù)文獻來看,唐代即有之。朱子《家禮·卷四》“喪禮,發(fā)引”一節(jié)中亦云:“親賓設幄於郭外道旁,駐柩而奠(如在家之儀)?!焙笫姥葸M為之。遂成習。

15、反哭 窆柩藏器,葬事完畢,喪家奉神主返回祖廟或殯所而哭之的禮節(jié)謂之“反哭”。《問喪》:“其往送也,望望然、汲汲然如有追而弗及也;其反哭也,皇皇然若有求而弗得也。故其往送也如慕,其反也如疑。求而無所得之也,入門而弗得見也,上堂又弗見也,入室又弗見也。亡矣喪矣!不可復見矣!”《論語·鄉(xiāng)黨》亦云:“子于是日哭,則不歌。”《資治通鑒·魏文帝黃初元年》:“故雖三季之末,七雄之敝,猶未有廢衰斬於旬朔之間,釋麻杖于反哭之日者也?!?胡三省注:“《禮》既葬而反哭?!短垂吩唬骸纯奚?,反諸其所作也?!纯拗跻?,哀之至也;反而亡焉,失之矣,于是為甚?!?清人梁章巨 《退庵隨筆·家禮二》云:“古今既葬,有反哭之禮,今人不講久矣?!?/span>



清代喪禮舊影


16、虞祭 朝葬,曰中行虞祭。士三月而葬,葬后四日內(nèi)于殯宮(所)舉行三次虞祭,故曰三虞。初虞曰袷事,再虞曰虞事,三虞曰成事?!秲x禮·既夕禮》:“三虞?!编嵶ⅲ骸坝荩瑔始烂?。虞,安也。骨肉歸于土,精氣無所不之,孝子為其彷徨,三祭而安之。朝葬,日中而虞,不忍一日離。”《禮記·雜記下》:“士三虞,大夫五,諸侯七?!薄短垂稀罚骸霸嵩挥荨!笨资瑁骸笆咳荩淇?,同在一月。初虞,已葬日而用柔,第二虞亦用柔日。假令丁曰葬,葬日而虞,則己日二虞,后虞改用剛?cè)?,則庚日三虞也。故鄭注《士虞禮》云:‘士則剛?cè)杖??!菖c卒哭相接,則壬日卒哭也?!恐萦盟娜??!?/span>

在中國人看來,生命是由魂、魄構(gòu)成:魄,是肉體,是有形的;魂,是意識神魂,是無形的。死者之“魄”長眠于地下,無法復歸,但其“魂”卻是永存的?!妒繂识Y》主要說的就是“送行而往”和“迎魄而返”:把死者的肉體送往墓地安葬,再把其靈魂迎回家中致祭,以與家人而常在。虞祭,就是安定死者神靈的精氣,以免其彷徨的祭祀。虞祭的時間與次數(shù)也有等差,一般是在下葬當天的中午。周人在此時還要立“尸”,就是代死者受祭之人?!笆敝?,男者以其孫或?qū)O輩為之,女者必異姓,以其孫輩之婦為之?!对訂枴罚骸啊辣赜惺?若厭祭亦可乎?’孔子曰:‘祭成喪者必有尸,尸必以孫,孫幼,則使人抱之,無孫則取于同姓可也。祭殤必厭,蓋弗成也。”《士虞禮》鄭注云:“尸,主也。孝子之祭,不見親之形象,心無所系,立尸而主意焉”。喪主不能漫無目標地祭祀,因此要找一個人來代表死者,使生者的心意有所歸屬。虞祭之時,喪家皆穿送葬之喪服,吊者亦著送葬吊服。


虞祭之禮,初虞主人主之。再虞,諸弟主之。三虞,長孫主之。初虞無定日多以下葬當日,亦有次日者。再虞用柔日乙丁己辛癸為柔日,三虞用剛?cè)占妆旄稍粍側(cè)?。初虞祝辭‘哀薦袷事’,再虞祝辭‘哀薦虞事’,三虞祝辭‘哀薦成事[5]’。初祭曰虞再祭為裕三祭為成。(《前人書札》)


17、卒哭 “三虞之后,如遇剛?cè)?,再設祭,謂之卒哭。是日也,設牲醴豬羊侑食以喪,祭易吉祭”。三虞而卒哭,三虞之祭的次日天明,是卒哭之祭。從第三次虞祭到三月之后的卒哭,死者已經(jīng)逝去百日,喪家哀痛之情有所減殺,故而有“卒哭”之儀?!白洹?,即停止無休止哭之意。卒無時哭而已,但朝夕哭仍行之。卒哭之祭后,則惟朝夕哭,不無時哭,故名其祭曰卒哭。“百日卒哭者,謂改無時之哭而朝夕之哭也。俟卒哭后,孝主始可薙發(fā)、易素服,于鄰里則親至其家,稍遠者修書致謝,庶于情禮兼?zhèn)溲??!?/span>《儀禮·既夕禮》:“三虞,卒哭。”鄭注:“卒哭,三虞之后祭名。始朝夕之間哀至則哭,至此祭止也,朝夕哭而已?!薄秲x禮·士喪禮》言“士”之階層喪禮,大夫則“士三月而葬,是月也卒哭。大夫三月而葬,五月而卒哭?!?span>(《雜記下》)。賈疏亦云:“大夫有五虞,卒哭在五月。”卒哭,是整個喪禮儀節(jié)中的一個重要分界點,卒哭之前的祭祀屬于喪祭,卒哭之后則屬于吉祭?!短垂隆罚骸白淇拊怀墒拢侨找玻约酪讍始?,明日,祔于祖父。”鄭注:“祭以吉為成?!?/span>孔疏:“以虞祭之時,以其尚兇祭,禮未成。今既卒無時之哭,惟有朝夕二哭,漸就于吉,故云成事,祭以吉為成故也?!?/span>

18、祔祭  《士虞禮》:“死三日而殯,三月而葬,遂卒哭。將旦而祔,則薦……明日,以班其祔?!编嵶ⅲ骸鞍?,次也。祔,卒哭之明日,祭名。祔猶屬也。祭昭穆之次而屬之?!弊淇薮稳盏奶烀髋e行祔祭,當日夕時則要舉行薦祭。此即《檀弓下》所云卒哭之明日,祔于祖父之意。新死者尚無自己的廟可居,只能暫時附于自己昭穆之班相同的祖廟受祭,故而稱為祔祭或祔廟之祭。“祔祭者,告以祖考也。卒哭之明日,奉新神于祠廟。父則祔于父之祖考,母則祔于父之祖妣。祔祭三獻禮、題主,儀同家祭?!?/span>[6]

19、小祥  又叫練祭,此為一周年之祭。小祥之后可以戴練冠,中衣也可以穿練衣,領口可以著鑲紅色的邊,但是男子腰間的葛绖依然還不能去除。小祥后,未除服者均以輕服易重服,此服之變,謂之“受”。承受輕服之意也?!夺屆め寙手啤罚骸捌诙∠椋嗉烂?。孝子除首服,服練冠也。祥,善也。加小善之飾也。”《禮記·曾子問》:“孔子曰:聞之小祥者,主人練祭而不旅,奠酬于賓,賓弗舉,禮也。昔者魯昭公練而舉酬行旅,非禮也。孝公大祥,奠酬弗舉,亦非禮也?!笨资瑁骸熬殻∠榧酪?。旅,謂旅酬。故奠無尸,虞不致爵,至小祥彌吉,但得致爵于賓,而不得行旅酬之事,大祥乃得行旅酬,而不得行無算爵之事?!贝搜孕∠榈旌罂芍戮朴谫e,而不行眾賓旅酬之禮?!抖Y記·間傳》:“期而小祥,練冠、縓緣,要绖不除。男子除乎首,婦人除乎帶。”此言小祥后改服練治之布冠,中衣服練治之布衣?!熬毠凇?,孫希旦《禮記集解·卷九》解說極祥:“愚謂小祥謂之練者,始練大功布為冠也。喪冠不練,故《喪服傳》:‘冠六升,鍛而勿灰?!癁楦感∠椋诎松?,為母,冠九升,皆加灰練之。以其祭言之曰小祥,以其冠言之曰練。練衣者,練大功布為中衣也。為父小祥,衰七升,為母,衰八升,皆不練。其中衣升數(shù)與衰同,而加灰練之,又染為黃為之里,以其在內(nèi)可差飾也?!?/span>

20、大祥  《禮記·雜記下》云:“祥,主人之除也,于夕為期,朝服。祥,因其故服”。 由初喪計,第二十五月謂之大祥。大祥除衰杖。此日必祭。祥,小祥曰常事,大祥曰群事。大祥之后,喪家服飾逐步恢復正常?!秲x禮·士虞禮·記》:“期而小祥,曰薦此常事,又期而大祥,曰薦此祥事?!薄夺屆め寙手啤罚骸坝制诙笙?,亦祭名也。孝子除演服,服朝服縞冠,加大善之飾也?!薄峨s記下》:“祥,主人之除也。于夕為期,朝服。祥因其故服?!编嵶ⅲ骸盀槠?,為祭期也。朝服,以期至明日而行祭亦朝服,始即吉,正祭服也。”此言大祥祭之前夕,服朝服。明日祭,亦服朝服。朝服縞冠,衣十五升布。以上均言三年之喪。如一年之喪,則十三月而大祥?!抖Y記·雜記下》:“期之喪,十一月而練,十三月而祥,十五月而撢?!编嵶ⅲ骸按酥^父在為母也?!卑锤冈跒槟阜R衰杖期,故十一月而練,即小祥;十三月而祥,即大祥。

21、禫祭  “由初喪計,不計閏月,第二十七月謂之禫。此日設祭,曰禫祭。禫者,祭名也,其與大祥間一月。喪至此,凡二十七月。禫者之言澹,澹然平安意。禫祭除服之祭也。親友以禮相贈者,謂之吉分?!?/span>[7]禫祭是除服之祭,喪家服飾與居喪自此不再有任何禁忌?!秲x禮·士虞禮》:“中月而禫。是月也,吉祭猶未配?!编嵶ⅲ骸爸?,猶間也。禫,祭名也。與大祥間一月。自喪至此凡二十七月。禫之言澹澹然平安意也?!薄抖Y記·檀弓上》:“祥而縞。是月禫,徙月樂。”鄭注:“縞冠素紕也。言禫明月,可以用樂?!编嵭畬O鄭小同所撰《鄭志》亦云:“祥謂大祥,二十五月。禫謂二十七月。既禫,徙月而樂作,禮之正也?!钡趺C與鄭玄意見相左,則以二十五月而禫。[8]

 

在《儀禮》的記載中,以上凡虞祭、卒哭、祔祭、小祥、大祥、禫祭,均有嚴格的禮節(jié)程序、服飾規(guī)定和固定的文本格式。禫祭除服之后,每逢忌日則禁飲酒作樂?!都懒x》云:“君子生則敬養(yǎng),死則敬享,思終身弗辱也。君子有終身之喪,忌日之謂也?!?/span>

現(xiàn)《儀禮》有《士喪禮》存世,《天子喪禮》、《公卿大夫喪禮》已亡。朱子《儀禮經(jīng)傳目錄》云:“所謂士禮者,特略舉首篇以明之。其曰推而致于天子者,蓋端指冠婚喪祭而言。”在《后漢書·禮儀志下》中,有“大喪”一篇,是現(xiàn)存最早的一篇天子喪禮之文獻。此不贅引。

《禮記·檀弓下》云:“喪禮,哀戚之至也?!薄峨s記》曰:“少連,大連善居喪,三日不怠,三月不懈,期悲哀,三年憂。”《左傳·襄三十一年》:“居喪而不哀,在感而有嘉容,是謂不度。”古人對于居喪的表情、居住、飲食、服飾、活動、言談等等規(guī)定,在《儀禮》和《禮記》中的《雜記》、《檀弓》、《曲禮》、《喪大記》、《閑傳》、《喪服舊制》、《問喪》、《三年問》等篇均有明確記載。如:居父母之喪,其居處,起初要“居倚廬,寢苫枕塊,不說绖帶”,行卒哭祭之后,“拄楣翦屏,芐翦不納”,過了小祥,“居堊室,寢有席”,大祥后“居復寢”,待舉行過禫祭禮,才可以回到床上睡覺;飲食上則是其“三日不食”,“既殯食粥,朝一溢米,暮一溢米”,卒哭后“疏食水飲,不食菜果,期而小祥,食菜果;又期而大祥,有醯醬;中月而禫,禫而飲醴酒。始飲酒者先飲醴酒,始食肉者先食乾肉”。平時“喪不貳事”,“父母之喪不避泣涕而見人”,見人“非喪事不言”,“言而不語,對而不問”,“既葬與人立,君言王事,不言國事,大夫士言公事,不言家事”?!皢收卟磺踩?,人遺之,雖酒肉,受也”?!坝蟹苏僦?,不往”?!熬訂饰丛幔x喪禮。既葬,讀祭禮。喪復常,讀樂章?!?/span>[9]


論語·陽貨》篇記孔子答宰我之言:


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舊谷既沒,新谷既升,鉆燧改火,期可已矣?!弊釉唬骸笆撤虻?,衣夫錦,于女安乎?”曰:“安?!薄芭矂t為之。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今女安,則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于其父母乎?”

 

宰我以三年之喪太久而向孔子提出一己觀點,夫子以不行三年喪則于心不安。職是故,宰我被后世亦曰“不仁”。故而《三年問》云:“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達喪也?!薄睹献印る墓稀吩唬骸叭曛畣?,齊疏之服,飦粥之食,自天子達于庶人,三代共之。”《中庸》曰:“三年之喪,達乎天子。父母之喪,無貴賤,一也?!?/span>

儒學圣賢之義認為喪禮源于人子的愛親、思親、孝親之情,此乃人之本性。正如《禮記·三年問》所云:“凡生天地之間者,有血氣之屬必有知,有知之屬莫不愛其類……有血氣之屬者莫知于人,故人于其親也,至死不窮”。人在喪親之際悲哀痛傷,這是人情之常,而 “禮”的部分功能正是為了抒發(fā)人情之設。因此哀痛之情是喪禮中最重要的部分,所謂“喪貴致哀”“喪禮與其哀不足而禮有余也,不若禮不足而哀有余也”(《檀弓上》)。然而孝子在喪親之際若哀戚過度,或自殘形體,或因而羸病,甚且傷生,則有失人性。儒學圣賢認為禮緣人情而作,不可違反人性,所以必須有節(jié)制。因此先王制禮,使“賢者不得過,不肖者不得不及,此喪之中庸也,王者之所常行也?!保ā秵史闹啤罚?。故雖然居喪之制對喪主有著嚴格的要求,但是古人同樣也給出了“毀不滅性”的規(guī)定?!秵史闹啤吩疲骸叭斩常露?,期而練,毀不滅性,不以死傷生也?!?/span>《檀弓下》:“喪不慮居,毀不危身。喪不慮居,為無廟也;毀不危身,為無后也。”鄭注:“謂憔悴將滅性?!薄度陠枴贰叭曛畣屎我玻吭唬悍Q情而立文。”父母亡故,子女悲痛欲絕,但不能任由子女傷痛頹廢終身,故規(guī)劃一定時限逐步收斂情感,恢復正常。如親始喪,可以擗踴無數(shù),大殮之后則只能朝夕哭,既葬則卒哭,此皆為順應人情之故。諸如這種從哭踴無數(shù)直到不許再哭之規(guī)定,無不體現(xiàn)了制禮者的良苦用心所在。故《孝經(jīng)·喪親章》亦云:“三日而食,教民無以死傷生。毀不滅性,此圣人之政也?!碧菩谧⒃唬骸安皇橙眨н^情;滅性而死,皆虧孝道。故圣人制禮施教,不令至于殞滅。”孝子居喪,哀毀不可無度、乃至傷生,否則更是有虧于孝道。唐玄宗此說甚是。

傳統(tǒng)儒學喪禮理論中有四大原則:恩、理、節(jié)、權(quán)?!岸鳌保侵概c自己愈親近的人,私恩愈厚,因此要服最重的喪,為父“斬衰三年”此“以恩制者也”;“理”,即公義,是被社會人世間普遍認同的價值觀。在這里,儒家特別指的是公私之別:居家時以孝為重,在朝則以忠為重,《喪服四制》云“資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貴貴尊尊義之大者也”,所以為國君也服“斬衰三年”,此“以義制者也”;“節(jié)”,即節(jié)制,一切喪禮行為皆以禮來節(jié)制之,服喪到第三日可以吃東西,不能餓壞。三個月后可以洗洗頭臉,不能臟出病來。最重的喪也不能服過三年,不可以死傷生,此“以節(jié)制者也”;所謂“權(quán)”,即喪禮可以權(quán)宜而行。在服喪期間本不該飲酒食肉,但若喪主有病在身,吃點有營養(yǎng)的食物亦無妨,此亦不以死傷生之義。如“跛者不踴,老病不止酒肉”等,此皆“以權(quán)制者也”。凡此種種,從這些原則中皆可看出儒家由倫理秩序及于政治秩序的架構(gòu)。




[1]《禮記·既夕禮》。

[2]  皋:通,呼而告之。某復:某,死者之名;復,返也。三:連號三次,一號于上(天),一號于下(地),一號于中(天地之間)?!秵蚀笥洝罚骸胺矎?,男子稱名,婦人稱字?!薄秲x禮注疏·卷三十五》“士喪禮第十二”中說:“若天子崩,則云‘皋天子復’。若諸侯薨,則稱‘皋某甫復’。”

 

[3]  既,已也?!秲x禮·既夕禮》一章專門講述葬前二日已夕哭時與葬間一日之儀節(jié)。既夕哭就是夕哭之后,喪家開始安排落葬事宜。 

[4]引自《前人書札》句。

[5]《儀禮·士虞禮》:始虞用柔日…哀薦袷事,適爾皇祖某甫。饗!再虞,皆如初,曰:哀薦虞事。三虞,卒哭,他,用剛?cè)?,亦如初,曰:哀薦成事。

[6]同上,摘自前人書札。

[7]前人書札。

[8]《宋書·王準之傳》載劉宋時王準之之言:“鄭玄注《禮》,三年之喪,二十七月而吉,古今學者多謂得禮之宜。晉初用王肅議,祥禫共月。故二十五月而除,遂為定制。江左以來,唯晉朝施用。縉紳之士,多遵玄義?!?/span>

[9]《禮記·曲禮下》:“居喪未葬,讀喪禮。既葬,讀祭禮。喪復常,讀樂章。”后世遂以“讀禮”代指居喪。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