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祖寺東側(cè)一公里的白鶴崗,漢武祭岳臺北側(cè)。梁天監(jiān)六年(公元507年),白鶴道人(真實姓名無考)創(chuàng)建道場,時稱白鶴觀。唐天寶九載(公元750年)明皇遣中使王越賓、道士鄧紫虛至此,建司命真君祠。初不知祠所,適見二白鹿現(xiàn)于高崗。乃于是處建祠。并于崗后香泥洞中取“香泥”塑司命真君像以奉。翌年,敕諫議大夫李抱樸送御額齋慶,又復(fù)遣王越賓致祭,舒州刺史獨孤及加賜章綬,拜兼郎官。大歷八年(公元773年)立碑,陽撰記。寶歷三年(公元827年),于此處建左真人仙堂,祭祀漢左慈。開成五年(公元840年)竣工,張?zhí)摪鬃洝K伍_寶九年(公元976年),太祖于真君祠處建司命“三篆大醮”。太平興國七年(公元982年),太宗敕建殿宇600余間,并賜名靈仙觀,翰林學(xué)士賈黃中作記,并設(shè)官兼董觀務(wù)。 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徽宗敕建真源萬壽宮,并親書“真源萬壽宮”和“慶基殿”御額?!肮ひ孕母?,民以悅來,役不逾時而琳宮一新”?!捌浣?jīng)費皆出于官,為錢三千萬,合新舊屋三千六百余間。廣殿鼎峙,修廊翼張,飛樓復(fù)閣,延柔無際。儼應(yīng)門之八襲,陋漩臺之五層。真圣居中,列仙環(huán)侍,珠貝犀象,陳供交錯。祥煙凝飆,成之先虛,籟發(fā)鈞天之奏;靈仙挺秀,嘉木冬榮,信乎真仙之宅”?!叭缬窕手揪樱我詰?yīng)元寶運。紫極之從霄,列以太乙四圣。儲福之命翼于左,長生保命翼于右”?!皹窃唤鹑A,門日金殿,堂曰延生,閣曰朝真,館日期仙,亭曰五云”。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徐閎中為真源萬壽宮作記。建炎間(公元1127~1130年)遭兵火燎劫。紹興七年(公元1137年),郡守周方文命奉祠官張昌重建真源宮慶基殿,知宮道士馬靈護實董營建?!霸鲂薜钋昂蠹懿蓭葟T,立三清閣,保生門。齋堂客館,悉皆序立;醮儀工具,煥然一新。遠近觀瞻,莫不贊仰,以為規(guī)模宏偉,過于往昔”。宋末,劉源于天柱山結(jié)寨抗,歷時一十五年,真源宮再遭兵焚。明洪武間(公元1368~1398年)重修,明末復(fù)毀,僅存東岳府3間。清康熙間(公元1662~1723年),重修大殿,咸豐間(公元1851~1862年)再毀。民國初修復(fù)屋宇3間。抗日戰(zhàn)爭時期,為縣立農(nóng)桑職業(yè)學(xué)校所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屋宇分給當(dāng)?shù)卮迕?。真源宮是天柱山區(qū)道教的象征。它的興衰,反映了天柱山區(qū)道教的興衰。在面積約有30余畝的真源遺址上,殘存著層疊的斷垣和瓦礫,足見昔日真源景象的繁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