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總統(tǒng)樸槿惠, 一夜之間面臨下臺危機。 至于原因, 簡直魔幻又狗血。 有說: “八神女”干政, 總統(tǒng)成傀儡。 這難道是“紅顏禍國”的節(jié)奏! 周武王伐紂時說:“牝雞無晨,牝雞之晨,惟家之索”。 母雞是不可以在早晨打鳴的。倘若母雞在早晨打鳴,這一家子就完了。 引申指后宮不得干政。 那么,“女人干政”又會如何呢? 妲己 妲己,姓蘇,不姓妲。女,漢族,公元前1084年生,人稱“一代妖姬”。
紂王寵妲己,一連兩個月沒有上朝理政。為了滿足妲己無休止的物質(zhì)欲望,開始橫征暴斂,導致民不聊生。 妲己干政,殘害忠良,進言殺比干。商王朝內(nèi)部矛盾激化,周武王出兵伐紂,親率兵車300輛、虎賁武士3000人、甲士45000人,以及與周同盟國的軍旅東征。 在牧野戰(zhàn)場上,武王針對商紂軍中對商紂的怨恨和不滿情緒,鼓動他們倒戈起義,終于成功地將多達17萬之巨的紂軍策反,引導周軍攻打紂王。 妲己客觀上幫助了周武王姬發(fā)打敗了紂王,實現(xiàn)了霸業(yè)。但是周武王并沒有感謝她。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將已經(jīng)成為俘虜?shù)逆Ъ悍唇?,游街示眾,砍了頭不算,還把她的尸體掛在小白旗上,給天下人看,說要讓天下的女子都引以為戒。 而后紂王的“惟婦言是用”被宣布為罪狀。 羋月 贏蕩舉鼎而死,倒成全了羋八子,她由此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正宗有記載的“太后”。其實也開創(chuàng)了歷史上“后宮干政”、“垂簾聽政”的先河。 當然,那時的秦國還是要另選出新國君的,那就是羋月的兒子秦昭襄王,秦始皇的爺爺。如果說,自古以來后宮女人命運大都取決于“母以子貴”的話,那么,羋月倒是一個相反的例外了,在她這里,反而是“子以母貴”。 宣太后一掌權,本家親戚們少不得沾點兒光。所以在她當政40多年中,形成了秦國上下只知“有太后、穰侯、高陵、華陽、涇陽,不聞其有王”的局面。 好在羋八子非同一般女子,擅長國事、政績非凡,秦國之所以后來能統(tǒng)一六國,宣太后的功績是不可抹殺的。 褚太后 都說“垂簾聽政”,但是秦漢時期,女主上朝是沒有簾子的,和皇帝一樣,直接面對群臣。 到了東晉,崇德太后褚蒜子在位40年,先后4次臨朝,開始使用帷簾。 “永和元年春正月甲戌朔,皇太后設白紗帷于太極殿,抱帝臨軒”。 晉康帝死后,繼位的穆帝只有2歲,太后褚蒜子便在太極殿設白紗帷帳,與群臣隔開,抱著穆帝上朝聽政。 公元376年,褚太后主動下詔,歸政孝武帝。她仁行天下,將國家治理得頭頭是道,功勛不可磨滅。 “垂簾”,這反映了在當時儒家思想已深入人心。女主臨朝不是常制,所以必須隔上一道遮羞的簾子。 呂后 劉邦死后,呂雉違背劉邦“非劉姓而王,天下共擊之”的盟約,開始剪除劉姓王,大封呂氏為王侯,毒害戚夫人和趙王如意。 她雖然重用呂氏外戚,但是朝廷重臣還是遵守劉邦臨終前所作的人事安排,繼續(xù)重用蕭何、曹參、王陵、陳平、周勃等開國功臣。 呂后掌握漢朝政權長達16年,但是她推崇無為而治,輕徭薄賦,修生養(yǎng)息,不論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各個領域,都為“文景之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這個角度說,呂雉不失為一位出色的女政治家。 呂雉算是正式開啟了外戚干政的帷幕。 她的一生其實充滿艱辛苦楚,然而后人對她多以詬病為主,一是因為諸呂亂權差點斷送了劉漢江山;二是因為她性格殘暴,誅殺功臣和劉氏子孫毫不留情,更因為殘忍地對待戚夫人的“人彘”事件使其臭名遠揚。 宋人曾經(jīng)這樣評價呂雉,“父識英雄婿沛公,家因驕橫血兵鋒。始知善相元非善,不是興宗是覆宗。” 這種評價是不公正的,呂雉沒有覆宗,而是興宗。 武則天 史書中第一次使用“垂簾”兩字及正式宣稱臨朝皇后權力與皇帝相等,是在武則天時期。 《舊唐書》記載: 時帝風疹不能聽朝,政事皆決于天后。自誅上官儀后,上每視朝,天后垂簾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預聞之,內(nèi)外稱為“二圣”。帝欲下詔令天后攝國政。 武則天真正把“垂簾”發(fā)揚光大,其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武則天已然不算是“干政”,因為她干脆自己當了皇帝。 不用多說了,功過自留無字碑。 宋朝太后 宋代不斷出現(xiàn)幼主,所以母后垂簾聽政的情況相當普遍。 但是宋代有一套約束后妃的機制,嚴密防范后妃專權,否則就是違反綱常倫理,勢必遭致大臣反對。 明道二年,劉太后謁拜太廟時,想穿上皇帝服裝,以顯示其至高無上的地位,她下詔服皇帝所用的袞冕。 參知政事薛奎用不無嘲弄的口氣奏道:“若太后穿天子服飾,不知是像男子一樣跪拜,還是使用女子的禮儀?” 劉太后聽了,氣得半死,也不敢穿和皇帝完全一樣的袞服。 兩宋先后有9位太后垂簾聽政,她們執(zhí)政的時間和擁有的權力并不完全相同。 有的太后垂簾時間極短,僅具象征意義。 孝宗駕崩,太皇太后吳氏以80高齡,“于梓宮前垂簾”,前后聽政只有4天。 時間較長的是仁宗朝的劉太后和哲宗朝的太皇太后高氏。 劉太后垂簾達11年之久,且實權在握,“政出宮闈,而號令嚴明,恩威加天下”。高太后聽政時,皇帝“恭默不言者九年”,高太后左右著當時的朝政。 歷朝歷代,像宋朝這樣臨朝的女人們不少,但是都有大臣們看著,象征性的,倒也沒出過什么岔子。 慈禧太后 她代表著中國垂簾史頂峰——慈禧太后。 光緒三十四年,慈禧太后病勢沉重,進入彌留狀態(tài)。臨終前,她鄭重地說:“此后,女人不可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必須嚴加限制。尤須嚴防,不得令太監(jiān)擅權。明末之事,可為殷鑒!” 一語成讖,隨著清王朝的覆滅,延續(xù)了兩千余年的垂簾聽政制度也就壽終正寢了。 從整體上說,慈禧太后是一位心胸博大的女人,智慧,豁達。但是即使是她這樣對這個龐大的王朝駕輕就熟、讓天下所有叱咤風云的男人俯首帖耳的女皇,也免不了女人天生的缺陷,這種缺陷仿佛是與生俱來的:心眼窄,見識短,感情用事,不計后果。 不管怎樣,慈禧太后是歷史上唯一向全世界宣戰(zhàn)的人,讀著“宣戰(zhàn)詔書”的時候,心里還是蠻熱血沸騰的。 在中國古代,干政絕對是個帶貶義的大詞。 如果前面再加上“后宮”二字,那么在儒家思想為主導的封建社會里,就是大逆不道。 像妲己那樣的禍亂國家的“干政”自然不用說。 但是也有孟皇后平定叛亂建南宋的“干政”。 “紅顏”究竟是不是“禍水”,仁者見仁。 總之,歷史發(fā)展到今天,民主大選也給女性賦予了參與政治的權利。 雖然政壇上的女強人還不算多,但是她們卻與男人一樣,能夠一展自己的非凡才華。 “女人干政”這個詞,再也不復存在了。 - END - 【 廣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