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丹媽 10年童書編輯 + 兒童心理咨詢師 - 文 = 丹媽 - 因為從事童書行業(yè),經(jīng)常拜讀鄭淵潔的書,同時,他特立獨行的教育方式,丹媽也是極其有興趣。 我們常說現(xiàn)在是一個拼爹的時代,今天丹媽就來為大家介紹兩個最拼爹的故事。 兩個爹,一個是咱們小時候的童話大王,鄭淵潔,代表作有《舒克貝塔》《皮皮魯和魯西西》等。 另一個則是中國化學工程第七建筑公司的一名離異退休員工,李鐵軍。 這兩個看似身份懸殊的父親卻對孩子做了同一個選擇:在家上學。 丹媽今天并不是討論學校教育與在家教育的優(yōu)劣,只是這兩個走出學校教育的特例,卻為我們更純粹的展現(xiàn)了,家庭教育對孩子深刻影響。 鄭淵潔的兒子鄭亞旗,小學畢業(yè)后回家學習。 18歲離家,用自己打工賺來的積蓄創(chuàng)辦《皮皮魯》雜志,將父親的童話事業(yè)發(fā)揚光大,創(chuàng)辦北京皮皮魯總動員文化科技公司任CEO,年入1.5億。 李鐵軍的女兒李婧磁,9歲被父親接回家,他宣稱要將女兒培養(yǎng)成一名生物磁場科學家。事到如今,李鐵軍雖自認自己教育成功,但現(xiàn)實是李婧磁家里蹲,依靠著父親退休金度日。 為什么兩個在家學習的孩子最后會走上如此天差地別的道路? 真的是階級局限不可破嗎? 當?shù)尫喐黜棽稍L資料后,卻深感決定二位父親教育成敗的關(guān)鍵,不止是貧富差距導致的教育資源不均,更在于倆人在教育方法和理念上的巨大差異。 李婧磁的故事 李鐵軍當年將女兒接回家的原因是:“除了教人拍馬屁,學校里學不到東西!”。 而他在知識上教給孩子的卻是諸如:“人分為大腦發(fā)達和小腦發(fā)達”“恐龍滅絕不是火山或氣象原因”等等未經(jīng)證實的偽科學。 在教育理念上,李鐵軍的觀念,相對那些認為“孩子能在小小年紀背出唐詩三百首,就是贏在起跑線上”的傳統(tǒng)家長,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幾年前,在一個電視節(jié)目中,李婧磁就用“古代四大丑女”分別是誰這樣的冷僻知識,考住在場嘉賓,這讓李鐵軍非常滿意。 可女兒對四大丑女有深刻的文化研究嗎?李鐵軍對此并不在意,他自豪的是我女兒知道別人不知道的知識。 但生活并不是《一站到底》,李靖磁似乎和許多應試教育出身的大學生一樣,知識對于他們來說只是一堆毫無生機的課本與文字。 李靖磁的書桌上貼著這樣一句話:“對自己狠一點,再過五年你會感謝今天發(fā)狠的自己……”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考過別人就是贏”這樣生硬古板的學習思維,令這些孩子即使?jié)M腔詩書倫理,出到社會卻百無一用。 而在人際交往方面,李鐵軍也像極了某些成天嚷嚷著“不要和差生玩”的家長,他說:“交朋友很浪費時間,不想女兒的時間耽誤在朋友身上。” 甚至教育女兒“搞科研”不能過早結(jié)婚,女兒卻在采訪中對記者說想在25歲前把自己嫁出去。 鄰居說小時候的李靖磁還出來和大伙玩,這幾年卻都是獨來獨往,父女倆的那種孤僻勁是越來越像。 很多父母在孩子出生后,太低估育兒的專業(yè)性與復雜性,完全憑經(jīng)驗、憑主觀去教育孩子,閉門造車,脫離現(xiàn)實,不顧孩子意見,無視兒童發(fā)展規(guī)律,一廂情愿地為孩子設(shè)定目標。 而李鐵軍正是將這種“自以為是”的育兒方式發(fā)揮極致的悲劇。 鄭亞旗的故事 同李鐵軍一樣,鄭淵潔放棄學校教育的念頭也來的很戲劇化。 鄭亞旗上小學第一天,班主任大罵一位沒帶課本的同學:“吃屎都趕不上熱乎!”。 鄭亞旗回家問爸爸:“老師為什么這么說 ?熱的口味更好一些嗎?” 看到自己如此童真而富有求知欲的孩子,身處的學習環(huán)境竟如此渾濁,鄭淵潔當時就萌生了家庭私塾的念頭,但他沒有馬上實行,而是等到了孩子小學畢業(yè)。 他在這個等待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當前國內(nèi)學校教育最大的問題,就是孩子沒尊嚴,用考試分數(shù)做評價體系,學校沒有心靈教育,素質(zhì)教育流于形式”。 鄭淵潔認為童年不是用來為成年做準備的,而應該充滿快樂。 退學時他唯一可惜的只是孩子會因此失去早戀的機會。 回家之后,鄭淵潔開始自己給兒子上課。 作為一個童話大王,鄭淵潔利用自己的優(yōu)勢,同時也結(jié)合了孩子愛幻想、愛童話的特點。 他親自編撰了10套教材,由自己的童話主人公串場。 在內(nèi)容上,他除了注重傳統(tǒng)學科知識教育,開設(shè)了語數(shù)外物化生。 更考慮了孩子今后立足于社會,全人發(fā)展的需求,增加了哲學、法律、健康、自救等科目。 一個故事一個知識點,連起來是一篇完整的長篇童話小說。 而其中,《皮皮魯和419宗罪》的編寫,讓鄭亞旗印象非常深刻:“老鄭說既然我是你爸,我就有義務不讓你進監(jiān)獄。然后他就把當年的中國刑法419條,編寫成了《皮皮魯和419宗罪》,把童話看完就知道怎么做不犯法了?!?/span> 在人際交往,社會融入方面,鄭淵潔也并沒有因脫離學校教育,而鄙視社會價值觀 : 有一天鄭亞旗問,有位女網(wǎng)友談F4,什么是F4。 當他們都以為F4指的是戰(zhàn)斗機時,卻發(fā)現(xiàn)自己真的和世界脫節(jié)了,鄭淵潔深深憂慮孩子會不會出現(xiàn)社交問題。 他在暖氣上綁著國旗,每周一進行升旗儀式。 小學開始每周就帶兒子看演出,打球,見人,最大程度的讓孩子接觸社會,發(fā)展興趣。 就這樣,在1992年,鄭亞旗9歲,在我們都不知道世界上還有電腦這個東西的時候,他就見到了電腦。 “老鄭帶我去一個多媒體公司,我覺得電腦太好了。我就告訴老鄭,我要電腦,他花了一萬多塊錢給我買了?!?/span> 看到這里也許大家都十分羨慕,鄭亞旗這個富二代的開掛童年。 但到了18歲,鄭淵潔卻毅然決然地履行了,他在兒子二年級時就許下的約定:“18歲前你要什么給什么,18歲就不再給你任何東西”。 也許是父親一直以來的說到做到,又或許是父親許下約定時認真的態(tài)度。 鄭亞旗說自己從那時起,就懵懵懂懂的開始思考怎么賺錢養(yǎng)活自己,而爸爸花重金給他買下的那臺電腦,則給他帶來了未來事業(yè)的第一桶金: 94年,他11歲,在網(wǎng)上寫游戲攻略賺了280元; 95年,當時國內(nèi)的中文網(wǎng)頁不超過30個,鄭亞旗因興趣自學了網(wǎng)頁制作,機緣巧合之下開啟了做網(wǎng)頁的致富之路; 18歲他真的離家自立,因為沒有學歷,在獨立之初,他的路走的并不順坦: 去超市做搬運工,去小報社從網(wǎng)絡小工做到技術(shù)主任,因為不喜歡單位復雜的人際關(guān)系,他辭職想下海。 從小看日本動漫長大的鄭亞旗,覺得爸爸的童話故事不比國外的差,但爸爸卻認為兒子沒經(jīng)驗,不肯將版權(quán)給兒子運營。 亞旗只好求爸爸把沒授權(quán)過的漫畫給他弄,這樣即使搞砸了,爸爸也不會虧,他還得支付爸爸版權(quán)費。 但正如鄭淵潔所料,兒子還是嫩了點,前三期雜志幾乎賠掉鄭亞旗過半的積蓄。 亞旗痛定思痛,三個月后重頭再來,最終雜志走上正軌。 而后在兒子的運營下,鄭淵潔的圖書發(fā)行量翻了十幾倍,成了作家里名副其實的大土豪。 這個富二代的兒子不但沒給他敗家,反而青出于藍更勝于藍。 當鄭亞旗面對外界質(zhì)疑他的成功,都是因為他有個有錢的爹時,他這樣回應: “在家上學父母付出的遠遠不是錢這么簡單,家長要付出無比的耐心、時間、智慧來陪伴孩子,付出這么多的同時還要受到親戚朋友的非議,這才是真愛。 每個人的成功都需要靠自己真正的努力,資源只是輔助,我最感謝老鄭的點,并不是別的,而是他讓我獨立成人的過程,年輕人只有在不斷犯錯中才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災難里有黃金?!?/span> 這倆孩子的成長軌跡似乎正好對應了我們常說的兩句話: 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 活讀書,讀活書,讀書活 我們常說,父母很偉大。 這里的父母指的是怎樣的父母? 生而養(yǎng)之,養(yǎng)而教之,這過程的艱辛,天下的父母都知道。 可眼下大部分父母,都只做到了生父母和養(yǎng)父母的義務,只關(guān)注吃喝拉撒,忽視孩子的頭腦與心靈。 在教父教母的這個角色上,格局與視野參差不同,有如鄭淵潔和李鐵軍之分。 李鐵軍對孩子的培育似乎更多是出于焦慮,他把自己的愿望投射到孩子身上,忽略了孩子本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與個人特質(zhì),以及未來社會的需求,這是很多家庭教育失敗的根本。 而鄭淵潔看似離經(jīng)叛道的教育背后,其實是更注重孩子的“全人”發(fā)展,給孩子尊重與自由,也給孩子責任與規(guī)則。 未來,孩子們要比拼的并不只是考分,知識量,而是來自更高層面上的價值判斷、創(chuàng)新力、人格魅力、心理承受力、終生學習能力等等。 也許我們沒有鄭淵潔當年培育孩子的經(jīng)濟財富,但我們依然可以努力認識自己的思維局限,提升自我,言傳身教。 正如鄭淵潔所說,教育孩子的秘訣就是“閉上你的嘴,抬起你的腿,走你的人生路,演示給孩子看”。 身教重于言傳,在教育中,多學習,多反思,給孩子一個好的家庭教育,才是孩子一生的財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