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文化的概念與起源
(
一
)
荊楚文化的概念
荊楚文化,因楚國和楚人而得名,是中國古代在江漢流域興起的一種地
域文化。荊楚的“楚”
,不僅僅是單純的民族概念,同時也涵蓋了“楚國”的國
家概念和地域概念,僅僅談到“楚”就有
800
多年的歷史,而荊楚文化則可延伸
至
2 000
多年前。
荊與楚是同物異名,本是一種柔韌性較好的木本植物。
“荊”作為地方名
稱,最初出現(xiàn)在夏朝,禹伐三苗,控制長江中游后,設(shè)立了傳說中的古荊州。以
荊或楚作為地域方國的政治實體名稱,
早在商代已經(jīng)出現(xiàn)。
武王克商以后,
繼續(xù)
將楚視作自己的南部疆域。周成王時,曾為文王師、
“有功于文王”的鬻熊重孫
熊繹被冊封于楚地,
楚正式成為周代封邑之名。不過那時地盤極小,楚子處境
艱難,
“辟在荊山,蓽路藍縷,以處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惟是桃弧棘矢,
以共御王事。
”封在蠻荒的熊繹不僅要在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中求生存,同時要對周
天子盡守土之責,
并且以桃弓棘箭為王室禳災(zāi)。
其后,
楚君熊渠利用王室衰微之
機,遠伐揚越,到達鄂地,勢力得到擴充后,封自己的三個兒子為王,脫離周室
而自立。
起初楚國控制的地域非常小,
到春秋時期,
楚國通過不斷的戰(zhàn)爭,
疆域大
增,襄陽被置為軍事防御的“北津戍”
,成為楚國的北大門。到楚莊王問鼎中原
時,楚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春秋
300
年間,楚國共滅掉
45
個諸侯國,成為當
時滅國最多的大國。鼎盛時期的楚國,面積近
100
萬平方公里,人口有
500
萬,
是戰(zhàn)國時期全國總?cè)丝诘乃姆种?。?zhàn)國諸雄當中,楚國版圖最大,人口最多,
最為富庶。等到懷王即位,楚國開始走向衰落。公元前
279
年,秦將白起率軍伐
楚,楚國最終被秦國所滅。
戰(zhàn)國之后人們習慣把楚地稱作“故楚”
。
《漢書·地理志》以戰(zhàn)國初期的國
土為依據(jù),將楚地限在今兩湖及漢中、汝南一帶,即長江中游、以江漢平原為中
心的湖北湖南地區(qū)。六朝時期開始把漢朝的荊州境域
(
亦即故楚中心地
)
稱為“荊
楚”
。晉室南渡之后,荊楚地區(qū)成為南北對立的前沿,它既是軍事重鎮(zhèn),也是南
北經(jīng)濟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帶。
“荊楚”
成為常用名詞,
以荊楚指代江漢地區(qū)是當
時的習語。
如
“荊楚用武之國。
”
龔祈是武陵漢壽人,
他
“風姿端雅,
容止可觀”
,
時人嘆日:
“此荊楚之仙人也
!
”南朝梁人宗懔以荊楚地區(qū)居民的年度活動為記述
對象,寫成《荊楚歲時記》一書。秦漢以后荊楚作為一個地域概念,有一定的政
區(qū)范圍,但更側(cè)重地域的文化性,是一種文化區(qū)位,涵蓋了整個江南地區(qū)。
(
二
)
荊楚文化的起源
荊楚文化的發(fā)源地,就是統(tǒng)一了南方多民族并與中原文化交匯的楚國發(fā)祥
地,
八百載楚史,
鑄就了荊楚文化的輝煌。
但是關(guān)于楚的發(fā)源地的問題是史學界、
學術(shù)界尚未徹底解決的問題。
關(guān)于楚國建都的地望,
在潘新藻
《湖北省建制沿革》
一書中,有“楚都八遷”之論。
“鄂西楚丹陽在秭歸,南楚丹陽在枝江,郢都紀
南城在江陵,
都都
(
亦稱郢
)
在宜城,
郢城新建都在江陵,
陳城為都在淮陽,
鉅陽、
壽春為都在安徽。
”楚國始都丹陽的地望究竟在哪里
歷史上主要表現(xiàn)為“兩丹”
之爭,即秭歸丹陽與枝江丹陽之爭。近十幾年來,隨著荊楚文化研究的擴展,又
新出現(xiàn)“淅川丹陽”
(
亦叫“丹淅”說
)
和“南漳丹陽”之說。
有學者認為,襄陽就是楚文化的發(fā)祥地。張正明先生認為楚丹陽原在淅